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37例临床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12~16周。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有许多手术方法,如张力带钢丝法,记忆合金聚髌器法,环形钢丝法等。对于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部分髌骨或全部髌骨切除术。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就诊的68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实验组患者钉道渗液、钉道感染以及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对比(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2)两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切开复位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佳,活动范围大、桡骨长度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又称为Bennett骨折脱位。如整复位置不理想,或外固定不能雍持整复位置,应尽早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免造成第一腕掌关节持久性疼痛和僵直。

  • 标签: 手部骨折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 标签: 跟骨骨折 有限切口 手术技巧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患有踝关节骨折的142例病患中,根据治疗的方法平均分成,手法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各71名病患,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康复程度及其效果。结果手法复位术后优良率为84.5%,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64.7%。且在术后感染和治疗时间等指标中手法复位治疗皆优于切开复位治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中,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更利于患者在早期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足踝关节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选取40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 标签: 跟骨骨折 有限切口 手术技巧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造影下撬拨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儿童O′Brien Ⅱ型和Ⅲ型桡骨颈骨折病例共41例。16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前骨折移位成角平均为(67±16)°(35°~90°);25例行关节造影下撬拨复位弹性钉内固定,术前骨折移位成角平均为(63±15)°(31°~88°)。以Metaizeau影像学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以Steele评分评价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和提携角大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术后克氏针组骨折成角平均为(4±2)°(0°~7°),弹性钉组为(3±2)°(0°~8°)。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双侧提携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双侧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izeau评分克氏针组87%(14例/16例)为优,13%(2例/16例)为良;弹性钉组84%(21例/25例)为优,16%(4例/25例)为良。Steele评分克氏针组81%(13例/16例)为优,13%(2例/16例)为良,6%(1例/16例)为中;弹性钉组88%(22例/25例)为优,12%(3例/25例)为良。结论关节造影可清晰显示肱桡关节软骨面情况,便于判断肘关节整体对位关系。关节造影监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钉内固定是治疗儿童O′Brien Ⅱ型和Ⅲ型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儿童 疗效比较研究 桡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钉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不同固定方案诊疗腓骨骨折的结果,开拓新的治疗思维,并面向大众进行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50例骨科就诊的腓骨骨折患者按诊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个组,每个组25例患者。实验组选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案,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诊疗方案;统计分析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两种诊疗方案的结果优劣。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产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诊疗方案对于腓骨骨折的诊疗具有更好的愈合效果,值得面向大众进行推广。

  • 标签: 腓骨骨折 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55例股骨粗略隆间骨折按AO分型,分别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55例均获得3~24月随访,平均16月,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与闭合复位PFNA(0.05),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严格术前分型,手术前预测,合理选择闭合切开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优良率的基础。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AO分型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不同分型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166足)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94足)和对照组57例(72足),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撬拔复位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分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的优良率为94.12%和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和3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优于撬拨复位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绕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其中A组治疗术式为手法复位,B组为切开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愈合率为91.4%,B组为94.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掌倾角与尺偏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桡骨缩短(4.9±1.2)mm,超过B组(2.6±0.4)mm,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优良,但手法复位可加快恢复速度,因此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取最佳术式。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