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金融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历经30年。1971年到1973年间,美元与黄金脱钩,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货币浮动汇率制,由此开始了金融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布雷顿森林协议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固定汇率被取消,汇率风险转嫁给私人部门,这刺激了外汇市场及其衍生工具的发展。

  • 标签: 金融全球化 拉丁美洲 金融危机 墨西哥 智利 阿根廷
  • 简介:1.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要完全做到没有金融风险是不现实的幻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遭遇金融危机的概率越来越高了.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是易扩散升级,具有突发性质,缺乏预警信号,需要在48小时之内作出决策,迅速平定危机.时间拖得越久,支付的成本就越高.

  • 标签: 金融危机 管理
  • 简介:<正>我国金融危机发生在通货膨胀已经出现并且由中央采取治理方针的时期决不是偶然的。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由于流通中货币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社会总需求过大而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是目前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通货膨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银行信用极度扩张的过程,而一旦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国家采取强有力的反通货膨胀措施时,往往就会使金融机构及其运行产生困难而引发危机。不妨可以说,我国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去几年奉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专业银行超负荷信用扩张的政策的必然结果和惩罚。

  • 标签: 我国中央银行 金融危机 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体制 反通货膨胀措施 货币政策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规模炒作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动因。

  • 标签: 金融危机 全球化 不平衡 对冲基金
  • 简介:国家信息中心石油专家牛犁认为.本轮油价上涨不会造成所谓的石油危机。这一次油价上涨不是实际供给短缺造成的,而是投机需求旺盛所引导,有基本面支撑。而且.各国经济承受高油价的能力与前几次石油危机时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

  • 标签: 金融危机 印尼 石油危机 油价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 供给短缺
  • 简介:自1994年以来,世界上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的金融危机,这就是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7月因泰铢大幅贬值而引发蔓延开来的亚洲及至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今年1月刮起的巴西金融风暴。三次金融风波的表面现象非常相似,都是货币贬值、股市动荡、资金外逃。但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和原因却有异有同,耐人寻味。本文欲就三大金融危机发展的过程、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其经验和教训开展研究。

  • 标签: 墨西哥金融危机 巴西 外汇储备 美元 利用外资 货币贬值
  • 简介:2003年9月16日号刊登了美国学者亨利·刘题为的文章,认为土耳其近些年来持续的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是受新自由主义误导造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开出的药方虽然使土耳其金融状况一度得到短暂而虚幻的改善,但最终使之持续恶化,而国际金融资本通过廉价收购土耳其银行和企业,进行金融投机等却一直收获丰厚,看起来,IMF和国际金融资本是合谋.土耳其应驱逐IMF,使央行摆脱所谓的独立性,国家重新控制信贷,以为国内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融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土耳其 金融危机 自由主义 金融体系 货币管理制度 通货膨胀
  • 简介: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入手,主张从公法与私法(民商法)两个层面上构建防范金融危机的法律机制。作者指出,政府干预过多过滥,不可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防范金融风险,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必须限制在五个层次上。本文还从民商法的视角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法律对策,即:积极稳妥地完成全部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及早改变目前过分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危险局面,依法鼓励发展直接资本市场;尽快建立公司重整制度,实施公司拯救计划,避免公司、企业不必要的破产;预防泡沫经济,必须预防泡沫企业的滋生和蔓延;强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义务与责任;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避免由于过份强调公司的营利性而破坏应有的信用关系、金融秩序、交易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例外,人民法院应当适用否认公司法人资格的法理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 标签: 金融危机 政府干预 强制担保
  • 简介:一、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已实行了10多年的联系汇率制度,从即日起对汇率实行有管制的浮动,结果,当日泰铢对各主要货币贬值18%。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货币也因此遭受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7年11月19日,亚洲“...

  • 标签: 亚洲金融危机 东南亚 金融业 国有商业银行 对外开放 亚洲国家
  • 简介:1997年7月始自泰国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蔓延到了俄罗斯和日本,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强烈影响,其后果是世界各国所始料不及的。为此世界很多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在寻求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也重点讨论了金融危...

  • 标签: 金融危机 金融机构 产业结构 金融自由化 资本市场 东南亚国家
  • 简介:目前,金融危机仍在亚洲肆虐,一切已经显露出的信息仍然不是完整的,一个起码的判断是,对东亚金融危机进行实证分析的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耐心地等待这场危机的最终结果。而问题的关键则是,这场危机为什么会在东亚发生?它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它是否会影响东亚社会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信念?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东亚经济发展是否更加深入地融人了一个已经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中?本文无意于对东亚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分析,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东亚金融危机是否与经济发展模式高度相关。一.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几年前,“东亚奇迹”论几乎主导了国际社会对东亚经济发

  • 标签: 东亚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东亚奇迹” 发展模式 东亚经济发展 东亚社会
  • 简介:1997年7月,泰铢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进一步牵动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先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接着是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日本也受到了影响,危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性。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是这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如从...

  • 标签: 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模式 探析 经济发展 贸易逆差 东南亚国家
  • 简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政治分析及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许毅,欧阳宗书1997年7月以来,一场来势凶猛、持续不断的金融风暴无情地席卷了东南亚,它对有关国家经济的损伤大大地超出人们的意料,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冲击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至今日,也难说风暴已经停...

  • 标签: 东南亚金融危机 政治分析 国际经济一体化 资本主义国家 国有企业 东南亚国家
  • 简介: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了金融危机,如俄罗斯金融危机、阿根延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以往传统经济危机具有的首先发生于发达国家进而波及发展中国家的扩散模式,也改变了以往经济危机一般先由产业危机开始,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的表现形式。这表明在经济和金融日渐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危机具有突发性、连带性的特点,一

  • 标签: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中国 金融主管机关 监管目标
  • 简介:1997年7月2日泰政府宣布实行货币自由浮动汇率制以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金融市场纷纷风潮迭起,目前这场金融风暴已波及到韩国、日本,同时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形势也有一定影响。影响(一)导致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最明显的是泰国内阁的更迭,由于在挽救国家经济方面被指责为“毫无成就,使国家走向破产的边缘,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泰国前任总理差瓦立在社会各界的反对声中被迫下台。在韩国,反对党候选人金大中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这次的金融危机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亚洲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东南亚国家 经济全球化 汇率制
  • 简介:泰国的金融危机及其启示□唐永胜来势汹汹起因复杂今年7月初,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经执行了13年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改为浮动汇率。在曼谷金融市场,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顷刻之间下跌了几乎20%,从而引发了一场剧烈的金融动荡。到目前整个金融市场的混...

  • 标签: 泰国金融危机 国际资本 经济结构 世界经济 汇率政策 经济增长
  • 简介:一年前,人们对全球经济持乐观态度,同时认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将使经济锦上添花。香港回归中国大陆的当天,全球股市都不同程度的达到高点,这说明人们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第二天情形急转直下,即1997年7月2日,泰铢出现了波动,从此亚洲就陷入了风雨漂泊之中。一...

  • 标签: 亚洲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体制 日本经济 日本政府 俄罗斯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