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膝关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膝关置换时难度远大于膝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在外翻膝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膝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膝关置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膝),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valgus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膝关置换治疗膝关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外翻膝 松解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膝关置换中采取B超引导髂筋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54例膝关置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患者为两组,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将采取神经刺激下引导股神经阻滞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B超引导髂筋膜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膝关置换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膝关置换患者VAS评分(0.63±0.11)、关节主动屈曲角度(63.24±2.54)、不良反应发生率3.71%与参照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B超引导髂筋膜应用于膝关置换患者中存在确切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B超 髂筋膜置管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在治疗膝关退行性变性(Osteoarthritis, OA)中的临床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2年间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00例膝关OA患者。通过术前后的膝关功能评分(包括Knee Society Score, KSS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估手术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的KSS和WOMAC评分显著提高(P<0.001),表明疼痛显著减轻,功能显著恢复。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患者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主要包括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康复时间为3个月。结论:膝关置换对于治疗膝关退行性变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时间合理。对于适合手术的膝关OA患者,TKA应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退行性变性 临床结果 疼痛缓解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置换膝关镜清理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镜清理,观察组给予膝关置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一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代谢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置换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镜清理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进行膝关置换治疗,对比术前术后预后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功能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膝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膝关置换护理配合。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人工膝关表面置换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与假体的选择和精湛的外科技术有关外,正确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亦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置换(TKA)中膝关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687例(714膝)行初次TKA中10例(10膝)MC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为MCL股骨侧止点撕脱,另9例为MCL体部断裂。MCL股骨侧止点撕脱患者采用带缝线锚钉方法进行止点重建,体部损伤患者均采用断端直接缝合方法进行修复。除2例体部断裂的患者因修复后仍无法恢复内侧稳定性而使用限制性衬垫之外,其余8例患者均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有5例患者使用膝关支具进行保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协会评分(KSS)和膝关活动度。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无膝关不稳定的主诉,末次随访时,膝关伸直位及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未发现内侧松弛。患者KSS由术前平均76.8分(37—100分)改善到153.3分(126~170分),膝关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92°(70°~110°)改善到108°(90°-120°)。结论对TKA中的MCL损伤应当进行积极的手术修复。在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MCL修复、重建并且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的前提下,非限制性膝关假体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副韧带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屈曲挛缩畸形采用膝关置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膝关屈曲挛缩畸形患者,采用膝关置换进行治疗,并对手术前畸形、手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手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在膝关完全伸直,膝残留屈曲挛缩以及手术后并发情况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的HS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0±2.7)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是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屈曲挛缩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临床效果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观察组采用膝关置换。比较两组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为(137.26±30.85)mL,少于对照组的(300.31±58.40)mL(t=15.613,P<0.00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0±1.37)d、(7.58±1.20)d,均短于对照组的(6.89±2.43)d、(10.50±3.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9、5.404,均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χ2=4.501,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活动度为(106.71±15.38)°,大于对照组的(95.51±11.62)°(t=3.675,P<0.001);观察组术后VA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2.50±0.68)分、(89.27±5.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53±0.71)分、(69.39±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59、16.073,均P<0.001)。结论采用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膝关节,人工 关节成形术,置换 关节镜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测定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的护理关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详细的饮食指导,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全面的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92例患者的优良率为100%,膝关功能恢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论人工膝关置换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大的手术,对病人术前心理正确评估,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的康复指导,是膝关置换病人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膝关置换围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膝关置换手术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27例。患者均于2010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在我院进行人工膝关置换。27例患者围期均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5天。随访显示患者膝关功能恢复优良,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人工膝关置换手术患者实施围期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手术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工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推广人工膝关置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分析在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人工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关节炎的30例患者。分析评估患者在手术前后膝关的活动情况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膝关评分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后,对患者进行HSS膝关功能评分,其中优有20膝(66.7%),良有7膝(23.3%),尚可3膝(10.0%),没有出现效果差的例子,优良率达到了90.0%;手术之前的HSS平均评分为45.2分,术后的HSS评分为85.7分,手术后患者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置换对治疗严重的膝关关节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HSS评分,改善患者的膝功能活动情况,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膝关置换应用与膝关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关节炎患者中抽出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膝关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和膝关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和膝关功能恢复评分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情况得分为(2.83±0.78)分,功能得分为(36.52±9.27)分,膝评分为(37.89±10.21)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分为(4.76±1.02)分,功能得分为(28.23±8.32)分,膝评分为(31.52±8.79)分,两组各方面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膝关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关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人工膝关置换;膝关关节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8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膝关置换临床治疗膝关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膝关关节炎患者运用人工膝关置换进行治疗,采用HSSVAS评分系统从多个维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HSS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有效率达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置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病症,对于膝关关节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