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毕摩毕摩仰望山,肉体行走在外,灵魂沿着每一座山攀岩。手里的法器,嘴里的经文,阳光投射在你的背梁上。

  • 标签: 大凉山 毕摩
  • 简介:《大凉山凉山的山是大山中的大山纵横八百里每一座山都连着男一座山每一条河都连着易一条讯每一本家谱都连着另一本家谱家谱中每一个名字都闪着古老的印记携祖传的慷慨仁慈代代流传这样的抒情有些古旧却永不过时满山的石头啊多像素未谋面的先祖静静端坐只要你爱,它就会捧出源源不断的乳汁源源不断的甜永远喂养我们传说中黑色的山脉由男人的骨血构成于是女人们心甘情愿地住下去从颜如桃花到白发苍苍。

  • 标签: 大凉山 组诗 家谱 大山 石头 抒情
  • 简介:那个被叫做大凉山的地方,寂寞的山峰似乎多于在那里生活的人。我生长在大凉山,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过了多少岁月,依然走不出山的阴影和忧愁。——-题记

  • 标签: 大凉山 二十年 语言 金沙江 河流 爱情
  • 简介:1绷紧或松弛,这群山的鼓面。这击鼓的心脏。黎明,仿如毕摩唱经,一个人要吹灭灵堂里的灯。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高山深处有人家,遍地琼枝养麦花。三五扶锄田畈女,青藤背篓睡娇娃。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阳光眷恋的地方太阳是大地的神,掌管众物芸芸和大千世界。所有的生灵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出生成长开花结果,幸福生存。

  • 标签: 大凉山 散记 开花结果 大地
  • 简介:【摘要】民族习惯法作为与国家制定法并存的法律现象,在彝族婚姻家庭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现象的视而不见或者一味强求法制的统一均不现实,也不利于彝族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调适。198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颁布距今已有20余年,在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改变传统婚姻陋习方面富有实效,不过,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融等诸多因素均使得该补充规定所依据的“本地区婚姻家庭具体情况”发生了足以引起立法者重视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并对相关《补充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实属必要。

  • 标签: 传承变化 兼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28 772例HIV/AIDS中,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OR=2.74,95%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OR=2.44,95%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1.25,95%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OR=1.29,95%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OR=1.96,95%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OR=1.42,95%CI:1.26~1.61)、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µl(相比于CD4<200个/µl,OR=1.15,95%CI:1.03~1.29)。地理分布结果显示,2020年HIV/AIDS在四川省内流入地以西昌市(13.26%,797/6 010)和成都市(10.12%,608/6 010)为主,在四川省外流入地以广东省(18.19%,1 093/6 010)和浙江省(7.67%,461/6 010)为主。在凉山州内流动、四川省内及凉山州外流动、四川省外流动的分别占27.67%(1 663/6 010)、15.34%(922/6 010)和56.99%(3 425/6 010)。结论应关注凉山州HIV/AIDS的流动特征,根据HIV/AIDS特征进行人群分类管理,在HIV/AIDS流动时,及时获取HIV/AIDS工作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信息,做好流动HIV/AIDS的转介和管理工作,减少该人群的失访和干预难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流动 相关因素 病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凉山彝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学观察护理中给予护患沟通管理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收治的60例凉山彝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医学观察护理中给予护患沟通管理,对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60例凉山彝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医学观察护理中进行护患沟通管理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管理前抑郁、焦虑评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凉山彝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学观察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管理能够改善心理状况,护理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患沟通管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日常生活等方面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实现了火把节多维度的空间拓展、多元化的面向展示、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标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凉山彝族自治州 火把节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凉山州民族地区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并学习借鉴有效的防控策略与经验。凉山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提出了特殊挑战。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凉山州动物疫病的现状与特点,包括疫病的种类、分布、发病机理以及流行特征,并分析了民族地区特有的疫病防控问题。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凉山州动物疫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与难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防控策略局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等。

  • 标签: 民族地区 动物疫病 防控难度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2015年,国家教育厅聚焦大小凉山彝区教育发展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彝区学前教育,为了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开始在凉山州大力推行“一村一幼”。截至2016年6月底,全凉山州已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2319个,其中,彝区十县幼教点共1776个,设立班级2930个,总共招收幼儿95949人,选聘辅导员5805人,计划到2018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一村一幼”惠民工程推进速度快,两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偏远彝区学前教育从“无”到“有”的壮举,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质”的提升,关键还在教师。在深入到幼教点开展前期摸底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一村一幼”教师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教育专业人员普遍偏少,学前教育知识掌握少等现实问题,师资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难题。我园以实践作为研究起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计划—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一村一幼”教师培训方式。

  • 标签: “”彝族地区 一村一幼 有效培训 实践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彝族地区实行全托式新生儿病房的必要性。方法:对成立全托式新生儿病房后入住的200名新生儿采用新生儿全托式护理,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结果:通过对比未实行全托式新生儿病房前家长满意度、新生儿安全管理、护士护理质量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感染率有效下降。结论:通过彝族地区实行全托式新生儿病房后,降低了新生儿住院日,减轻了家属经济负担;新生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未出现红臀、皮肤损伤、呛奶、窒息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了仪器设备维修频次;提高了病人家长满意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新生儿生存质量,在该地区推行全托式新生儿病房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彝族地区    新生儿   全托式新生儿病房
  • 简介:彝族年轻作家英布草的新作《第三世界》,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塑造了彝族英雄鲁等彝族先民的形象,弘扬了爱的主题。在叙述鲁一生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以彝族文化作为支撑,小说是一部用文学形象有温度地记录了历史的作品,是一部文学大于历史的作品。

  • 标签: 虚无 复仇 诠释者 法师 观照
  •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名族武术教育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当今世界在国外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凉山州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存在状态正面临严重的失传等问题。就此现状,在分析与整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失因素基础上,提出弘扬和健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视发扬和挖掘、传承凉山州传统体育文化,为实现凉山州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学校的有效互动发展以及对地域性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凉山彝族 学校武术 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