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与其它神经不同,成年哺乳动物的嗅感觉神经(OlfactoryReceptorNeuron,ORN)有自发、持续更新的能力。1996年Murrell等报道成年人的嗅上皮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ORN这种神经再生和更新的特殊性引起了神经科学和耳鼻喉科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研究ORN死亡和再生规律,并从不同水平探索再生机制。目前认为,

  • 标签: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 新生神经元 嗅上皮 神经再生 嗅球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最高,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2.14)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及脑牵拉压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力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0、40、50g组,牵拉完毕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牵拉压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变化.结果3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几乎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4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降低;50g的BRP牵拉15min引起更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脑牵拉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验性脑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40g以下.

  • 标签: 脑牵拉压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于2020年9月,从胎鼠中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浓度及时间,芍药苷细胞毒性研究评价芍药苷浓度及其对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依据结果选取不同浓度芍药苷干预海马神经细胞,作用24 h后,加醋酸铅染毒,同时设空白组和模型组,测定海马神经细胞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神经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 (p-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p38 MAPK (p-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JNK (p-JNK)蛋白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经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鉴定后,给予醋酸铅处理,MTT结果显示醋酸铅浓度25 μmol/L,处理24 h毒性效果最佳。80 μmol/L以下浓度芍药苷对海马神经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20、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中ROS活力、LDH释放水平、MDA和Caspase-3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中ROS活力、LDH释放水平、MDA和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中p-ERK/ERK比值明显升高(P <0.01),p-p38MAPK/p38MAPK和p-JNK/JNK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下调p-p38MAPK、p-JNK蛋白表达,上调p-ERK蛋白表达,抑制醋酸铅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凋亡

  • 标签: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芍药苷 醋酸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结合免疫球蛋白蛋白(BIP)对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恢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原代海马神经OGD损伤模型,然后分别诱导和抑制BIP的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杂交印记(westernblot)鉴定10mM2-脱氧葡萄糖对BIP的诱导作用以及设计合成的BIPsiRNA封闭其表达作用,CCK8鉴定毒性。TUNEL法比较诱导及抑制BIP表达对OGD后神经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0mM2-DG孵育细胞24h后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倍以上,无细胞毒性。而设计合成的BIPsiRNA可以抑制BIP表达,RNAi后24h时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HSP70的表达无影响。诱导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降低。RNAi抑制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BIP具有保护缺血损伤神经、抵抗凋亡的作用。ERS是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 标签: BIP,海马细胞,缺糖缺氧模型,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辐射引起皮层神经凋亡的保护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提前给予二氢杨梅素,1h后以8Gy辐射强度的γ射线照射10min。24h后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试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二氢杨梅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γ射线辐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及Bcl2和Bax的比值,从而保护神经。结论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引起的皮层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辐射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大脑皮质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传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第8d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神经存活率,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凋亡情况。结果谷氨酸(0.8mmol/L)可诱导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较谷氨酸损伤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升高(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而电镜检测发现对照组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谷氦酸组有典型凋亡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谷氨酸神经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谷氨酸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脑缺血是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后的第三大致死原因,是致残的第一病因;在我国,脑缺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及第一大致残病因.因此,治疗并防治脑缺血及其所造成的后遗症是目前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以前,一直认为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死亡为缺血后的坏死,因而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减轻缺血(如溶栓)、改善供血(如促血管再生)等方面.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发生局灶性脑缺血的数分钟内,缺血区域中心的神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坏死,但是,在坏死灶的周围环绕着一圈仍保持代谢状态的功能相对静止的区域,

  • 标签: 脑缺血 溶血磷脂 细胞凋亡
  • 简介:神经凋亡在未成熟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中占有重要比例.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在未成熟脑组织中的活性远高于成人脑组织.细胞内与凋亡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的caspase有关的参与凋亡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和内质网.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内质网应激两条通路最终激活caspase-3导致神经凋亡.

  • 标签: 未成熟 神经元凋亡 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脑损伤 线粒体 缺氧性损伤
  • 简介:运动神经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研究了单个ML神经的放电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通过快慢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参数的变化,神经可以呈现出静息态、簇放电及峰放电等多种放电模式.本文同时研究了耦合强度和时滞对突触耦合的两个神经同步的影响.在无时滞时,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耦合神经的在相同步得到增强.而在某段时滞范围内,神经在比较小的耦合强度下就能达到同步,这说明有效的时滞能够增强同步.此外,时滞只能在某些耦合强度下才对耦合系统的同步起作用.

  • 标签: 簇放电 峰放电 快慢动力学分析 同步 时滞
  • 简介: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C57BL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应用MPTP前或后给予RFP,通过行为学观察、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F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黑质致密部(SNc)Nissl、TH、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小鼠注射MPTP后出现震颤、竖尾、竖毛、运动迟缓、步态不稳、肢体僵硬,活动明显减少,同时SNc的Nissl、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Bcl-2阳性细胞有所增多,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应用RFP后较MPTP组症状减轻,Nissl、TH、Bcl-2阳性细胞增多,而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预使用RFP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RFP对MPTP所致的PD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利福平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病 凋亡 C57BL小鼠
  • 简介:摘要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死亡。因此,阐明p75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受体,神经生长因子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凋亡的影响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游泳训练,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凋亡,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海马神经中bcl-2、bax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1)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凋亡显著增加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凋亡不明显,海马神经凋亡可能是大强度运动训练导致运动能力降低和中枢性运动疲劳的病理生理机制;(2)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中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因此,大强度运动训练可抑制海马神经bcl-2蛋白的表达而促进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大强度运动训练导致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凋亡发生的基因调控机制,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可促使bcl-2蛋白的表达上升,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细胞凋亡 游泳训练 海马神经元 bcl-2 BAX
  • 简介:目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以调节机体血压、体液平衡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近年研究表明,AngⅡ在细胞分化及凋亡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ngⅡ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分别被AT1和AT2受体的拮抗刺缬沙坦和PD123319抑制。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用化学损伤的方法建立低糖低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观察AngⅡ对神经的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进行大鼠皮层神经原代培养,加入阿糖胞苷抑制非神经的生长进行纯化。取培养10天的细胞,随机分组为:①正常对照组;②低糖低氧损伤组;③血管紧张素Ⅱ低、中、高浓度组;④缬沙坦组;⑤PD123319组。正常对照组常规换液培养;损伤组弃去原培养液,D—hank's液洗2次后,加入含1mmol/1的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置培养箱中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1h后换以完全培养基,制造低糖低氧的损伤模型;药物处理组在损伤过程中和损伤后先后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药物的无糖Earle's液及完全培养基。再灌注损伤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糖低氧再灌注损伤组皮层神经损伤严重,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血管紧张素Ⅱ各浓度组可以明显改善损伤所致神经形态的变化,且显著提高神经的存活率,并呈浓度依赖性。缬沙坦组也可明显改善细胞状况,提高细胞存活率,而PD123319组改善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损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低糖低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凋亡 诱导凋亡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的活性变化与神经凋亡,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1周组、3周组、8周组,每组各10只,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其APE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海马神经凋亡程度。结果2-VO1周组APE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后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发现2-VO1周组、3周组凋亡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脑缺血早期DNA修复蛋白APE活性下降,同时其神经凋亡率较高,后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神经凋亡程度也逐渐下降,表明DNA损伤与修复失衡所致的神经凋亡是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的重要机制。

  • 标签: 脑缺血 DNA修复 APE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插线较模型组浅,不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观察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72h和7d缺血半暗带AIF的表达,同时利用TUNEL法观察对应区域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6h在缺血半暗带区AIF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再灌注48h达到高峰[(130.47±11.32)个];各时相点均可见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以再灌注48h最多f(118.53±11.67)个];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致AIF表达增加.并引起细胞凋亡.

  • 标签: 脑缺血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自闭症,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发育障碍,神经性性疾病,其主要核心症状为社会交际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1。研究者正在努力试图通过研究镜像神经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发病机制,解释自闭症的症状,进而找到治疗自闭症的方法。镜像神经为解开自闭症的神秘面纱带来希望。

  • 标签: 自闭症 镜像神经元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刺激对小胶质细胞系BV-2(BV-2细胞)分泌Pro-cathepsinL和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多糖刺激BV-2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建立炎性细胞模型,Westernblotting法分别观察脂多糖刺激前后Bv.2细胞条件培养液中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以及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前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PC-12(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刺激BV-2细胞1和3h后,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21)。与BV-2细胞共培养并经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且显著高于刺激前水平(均P=O.000);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及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且显著低于单纯脂多糖刺激组(P=0.005,0.001)。结论小胶质细胞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可向细胞外释放Pro—cathepsinL,促进神经表达活化型Caspase-3,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溶酶体 组织蛋白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