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前提下,肾脏疾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其中血液渗透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肾病治疗方法。所谓血液透析(HD),就是对于存在肾脏疾病的患者,因肾脏功能不全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职能通过外部空心纤维,对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吸附,从而净化患者血液。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根据院方标准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则进行围透析期护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进行围透析期护理的患者效果更佳。结论:血液透析是一种将人体中血液引出体外进行的一种循环治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凝血症状,因此在围透析期护理期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保证其身体健康。

  • 标签: 肾内科患者围透析期护理 凝血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抑制蛋白质(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程序性死亡 1 受体 [PD-1] 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抗癌。目前,抗CTLA-4(易普利姆玛)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结受累的III期疾病。现在的数据表明,相当大比例 (20–50 + %) 的患者,即使是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在 ICI 治疗后仍存活数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素娟,张小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苏省泗洪医院,江苏 宿迁223900
  • 简介:护理安全是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临床医疗中借助注射泵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1-2]。注射泵的功能是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速、持续地泵人体内,有利于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3-4]。

  • 标签: 注射泵;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当前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近一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共180名作为此次研究工作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护理风险管理以及常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工作的实际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其余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为83%以及70%。结论:基于对比数据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差异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内科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22例设为研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的199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次/d、护士宣教不足等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OR值均>1,95%CI1.062~22.840,P<0.05)。结论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评估能力,增加巡视频率,强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是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医疗领域,而护理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提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录入的老年内科患者24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对照组(未发生不良事件)150例,实验组(已发生不良事件)90例,两组参与调查患者的护理周期均为60天,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不良事件、护理的危险因素等。结果: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主要方面,比如:巡视工作不到位、护理人员的资质尚浅、护理评估不精确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不充足等。结论:医院需要针对资历尚浅的护士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机会,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升其护理操作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对患者病房巡视的次数,实施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并解决不良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内科护理 老年患者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为改进后续老年内科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老年内科患者,人数共计76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所选患者是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50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实验组26例患者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在26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出现针刺伤、错误用药、非计划性拔管、烫伤、压疮、静脉炎、输液渗透、跌倒的人数分别为2人、2人、1人、1人、2人、2人、7人、9人,占比分别为7.69%、7.69%、3.85%、3.85%、7.69%、7.69%、26.92%、34.62%;细致深入的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在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护患沟通水平、患者依从性、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评价体系、巡视频率、排班原则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突出的差异,(P<0.05)。结论: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均对老年内科护理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以此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老年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老年内科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1678例老年内科患者中,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637例,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观察组中,护理宣教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环境管理不到位、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管理不严格、巡视频率<12次/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5.85%、46.34%、43.60%、39.02%、36.59%、34.15%,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内科护理服务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护理宣教、护理操作、环境管理、查对、安全管理、病房巡视等工作对于护理安全的影响,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老年内科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 标签: 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3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包括42例低氧血症、9例心律失常、6例心率波动、18例血压波动。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但是首次接受检查、检查效率超过60分、禁食时长超过三小时、合并高血压和肺部疾病史、 丙泊酚用量超过197毫克是影响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无痛胃肠镜检查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3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包括42例低氧血症、9例心律失常、6例心率波动、18例血压波动。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但是首次接受检查、检查效率超过60分、禁食时长超过三小时、合并高血压和肺部疾病史、 丙泊酚用量超过197毫克是影响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无痛胃肠镜检查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层级护士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相对应、有效地培训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将护士分为5个层级,分别为N0、N1、N2、N3、N4,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1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层级的相关性情况。结果:N0-N4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3.62%、31.16%、41.3%、19.57%、1.45%,其中清洁工、护工以及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0.72%、0.72%、1.45%。结论:经统计得出N1、N2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高达72.46%,均列前二位,是护理部培训的重点对象,进而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及跟踪,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士层级的相关性分析

  • 标签: 护士层级;不良事件;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相关防范策略。结果114例不良事件当中跌倒/坠床、管道脱落占比最高,还依次包括错用药、烫伤、标本错误、液体渗漏、自杀。结论在具体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加强执行力。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8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收集时间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80例事件报告中,有26例儿童患者(32.50%),有43例年龄≥50岁的患者(53.75%);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所占百分比最高,为70.00%;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40.00%、31.2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各自为25.00%、21.25%、18.75%。结论针对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当予以严格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这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预防
  • 简介: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高脂血症、吸烟和高血压一样是一个强有力的独立的导致不稳定心绞痛(UAP)的危险因素。近几年,人们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它的危害性了解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对2004年2—12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整体护理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随访,旨在提高患者对HCY、叶酸与维生素B族等知识水平,合理改善饮食习惯,预防不稳定心绞痛不良事件即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健康教育 事件相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维生素B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探讨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不良事件记录,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科室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办法和策略。结果医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管理失误、对患者的护理失误、其他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患者本身。结论医院应当健全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机制,从而促进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回顾性研究 原因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