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期某单位发生紫外线照射致面部烧灼事件,经烧灼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合理正确设置开光,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巡视工作,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 标签: 紫外线面部烧灼
  • 简介: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84例有不同原因引起的静脉炎患者,按发生静脉炎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硫酸镁湿敷之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Х^2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紫外线照射是临床治疗静脉炎较为简便且疗效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炎 紫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白癜风疾病采取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白癜风患者资料10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50例患者对于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白癜风患者接受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可以显著提升疾病治疗水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白癜风 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 治疗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控制甲壳纲十足目经济动物产卵是进行这类动物养殖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可以刺激鲍鱼(Haliotisdiscus)产卵。然而人们对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甲壳纲动物产卵的效果却无从知晓。最近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对虾(Penaeusjaponicus)产卵的效果。

  • 标签: 产卵 对虾 动物养殖 经济动物 诱导 紫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白癜风患者行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所接收的74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白癜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7例。对照组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行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5例(13.51%)与对照组8例(21.62%)相比并不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35例(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67.5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癜风患者行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 白癜风患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划分为两组,即观察、对照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短波治疗,观察组在短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紫外线照射,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紫外线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临临床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肺炎 儿童 短波
  • 简介:一、紫外线与消毒灭菌1.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紫外光线的光子能量被生物体吸收以后,有可能产生生物、化学反应。不同的生物体对光的吸收不同,同一种生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图一为脱氧核糖核酸(DNA)血清蛋白(p)的紫外线吸收率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在λ=260nm处附近吸收率最大,而P在λ=280nm附近吸收率最大。图中DNA的浓度为p的浓度的1/50,而它们的吸收率却接近相等,这说明DNA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要高得多。

  • 标签: 紫外线消毒 消毒器 紫外线照射 吸收率 脱氧核糖核酸(DNA) 线光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2)。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 标签: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光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
  • 简介: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年老体弱患者得病后往往疼痛难忍,此种症状30%的病人可持续数月有的甚至数年之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故此,为了使带状疱疹的患者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笔者护理组对选择出的120例患者中的60例除常规治疗外采用紫外线照射局部皮损的方法,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带状疱疹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美国专利US2004,214,934(2004.10.28)10pp题述紫外线吸收剂化学结构通式为图Ⅰ所示,其中R1~R5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为C1-20烷基、卤素、羧基、氢、氰基、硫酰基、芳基、氮、C1-20烷氧基等,X为氢或氰基,C(O)OR,Y为氢、氰基或C(O)OR。

  • 标签: 紫外线吸收剂 着色 化学结构通式 美国专利 氰基 烷氧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rf2对中波紫外线(UVB)致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UVB组、Nrf2组、Nrf2 + UVB组,Nrf2组、Nrf2 + UVB细胞感染Nr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UVB组、Nrf2 + UVB组细胞以30 mJ/cm2的UVB照射30 s,继续培养24 h,观察UVB照射后HaCaT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rf2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对照组HaCaT细胞形态为多角形、呈簇集状生长,UVB照射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圆,漂浮细胞数增多,贴壁数量明显减少。对照组、UVB组、Nrf2组、Nrf2 + UVB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84 ± 0.047、0.63 ± 0.082、2.19 ± 0.168、1.43 ± 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4.81,P < 0.05),Nrf2组水平高于对照组(t = 14.82,P < 0.05);4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8.00% ± 2.39%、24.40% ± 2.98%、71.63% ± 3.39%、43.38% ± 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36.66,P < 0.05),UVB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t = 33.34,P < 0.05)Nrf2 + UVB组(t = 10.07,P < 0.05);4组细胞的相对ROS含量分别为1.27 ± 0.10、5.65 ± 0.19、2.10 ± 0.73、3.67 ± 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81.39,P < 0.05),UVB组高于对照组(t = 33.68,P < 0.05)Nrf2 + UVB组(t = 12.47,P < 0.05)。4组细胞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70.76,P < 0.05),UVB组低于对照组(t = 11.25,P < 0.05)Nrf2 + UVB组(t = 17.52,P < 0.05)。4组细胞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2.34,P < 0.05),UVB组高于对照组(t = 28.48,P < 0.05),Nrf2 + UVB组低于UVB组(t = 27.82,P < 0.05)。4组细胞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02,P = 0.19)。结论Nrf2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SOD的活性,保护细胞免受UVB照射引起的氧化损伤。

  • 标签: NF-E2相关因子2 紫外线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HaCaT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紫外线与超短波治疗急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急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紫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组,紫外线组采用强红斑量照射,超短波组采用微热量,每日2次,每次15分钟。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紫外线超短波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46.34%,P<0.05;治愈的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3.47±2.37天6.7±3.16天,P<0.0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浅静脉炎治愈率高,尤以1次足量照射效果最好,经济、疗程短,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急性浅静脉炎 超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