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魏李梅,姚敏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1-1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三明365000
  • 简介:目的:分析护硬膜外分娩镇痛发热的关系。方法:在医院内选择900例分娩产妇,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其中镇痛组450例,对照组450例。2组孕妇年龄、孕周、阴道检查次数、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镇痛组的患者在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P>0.05)结论:镇痛组的总产程长于对照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发热具有直接关系,可以减轻产妇在产后出现的疼痛现象,可以在产科临床当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硬膜外;发热;人工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脊-硬膜外分娩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接受分娩镇痛产妇1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脊-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结果:两组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产程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等优点,已成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手段。但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易发生体温升高,甚至发热(>38℃),给母体和新生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发热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罗哌卡因药物麻醉)和观察组(30例,罗哌卡因、地塞米松药物麻醉),对比两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炎症因子水平、镇痛期间鼓膜温度变化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后1h肿瘤细胞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46.74±6.85(μg/L)、80.28±8.91(μg/L)、94.13±10.53(μg/L),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前、镇痛后6h、分娩即刻、分娩后2h分别为36.37±0.35(℃)、37.42±0.38(℃)、36.68±0.38(℃)、36.40±0.32(℃),镇痛后6h鼓膜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前、分娩即刻、分娩后2h鼓膜温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妊娠产妇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炎症因子水平 鼓膜温度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分娩效果的影响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8-40周产妇,分两组各50例,随机抽取1组50例宫口开大3-4,行人工作为观察组,另50例即二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而是待其自然。结果观察组吸引器和产钳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口开大3-4㎝行人工加速了产程进展,提高了阴道分娩质量,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进展 分娩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活跃早期人工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cm)行人工者作为观察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在进入活跃期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等待自然。结果:观察组的羊水性状、活跃期所需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阴道分娩条件在活跃早期人工可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分娩 活跃早期 人工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发热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取产妇总计15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并且无止痛手段;实验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体温,。比较两组产妇的VAS得分,VAS即为疼痛度评分,得分越大则患者的疼痛越强。调查产妇的满意度,其选项主要有态度、专业度、细心度、分娩管理、沟通。满意度与得分成正比,态度共25分,专业度共20分,细心度共15分,分娩管理共20分,沟通共20分。结果:两组产妇的初始温度,1小时,3小时以及8小时的体温无差别。在5小时和7小时,实验B组产妇的体温高于实验A组产妇的体温。实验A组产妇的VAS得分大于实验B组。实验A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分娩管理、沟通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具有较大的止痛作用,但是会使得产妇的体温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产妇的发热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

  • 标签: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进入活跃期之前(宫口开大<3cm)行人工早期干预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2010年6月我站收治的正常足月产妇172例(宫颈Bishop评分≥7分),根据本人意愿分为两组,研究组先行人工,对照组不予以早期干预,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明显不同;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人工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可以推广的产程干预手段。

  • 标签: 早期人工破膜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新生儿窒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脊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分娩镇痛在起效速度、阻滞效果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要求行分娩镇痛、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CSE)组(231例)、硬脊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组(225例)和硬膜外(epidural, EP)组(206例)。于给药后前20 min每隔2 min评估并记录1次产妇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以3组产妇达到NRS评分≤1分的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T10及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更换导管、剖宫产、器械助产、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恶心、瘙痒、头痛、神经损伤、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NRS2),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结果与CSE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麻醉医师干预发生率降低(P<0.05);EP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发生率及NRS2评分升高(P<0.05)。与EP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缩短(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的发生率及NRS2评分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DPE组和EP组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瘙痒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阻滞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和自然结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12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产妇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患者行人工)与对照组(64例患者行自然),两组产妇分娩中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5.6%,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评分8~10分例数,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产妇分娩中给予人工结合自由体位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破膜 自然破膜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母婴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硬脊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与硬膜外阻滞(EP)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1.06—2022.06期间临床收诊需无痛分娩产妇,共计300例设为研究对象。以信封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150例。为观察分娩镇痛效果差异,常规组应用EP、实验组应用DPE,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病人自控镇痛(PCA)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CA相关情况更优,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镇痛处理中DPE干预效果要明显更佳,不仅镇痛稳定且安全性高,建议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宫口开大3—5cm时进行,穿刺点为L2—3椎间隙确认针入硬膜外腔后置管给药,接麻醉泵。结果宫缩痛明显缓解或减轻,产程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起效快,效果确实,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产科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产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脊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至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身高150~175 cm,体重50~90 kg,孕周37~45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P组,n=50)和硬脊穿破硬膜外镇痛组(D组,n=50)。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P组作硬膜外置管;D组用27号腰麻穿刺针刺破硬脊到达蛛网膜下腔(确定标准:有脑脊髓液流出),再拔掉穿刺针,作硬膜外置管;两组均予0.1%罗哌卡因+0.25 μg/ml舒芬太尼方案的硬膜外分娩镇痛。评定注药前、注药后30 min内每次宫缩时,以及注药后30、60、90 min及停止用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两组产妇自控镇痛泵(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用量和镇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镇痛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分娩后头痛、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胎心减速发生率及新生儿Apr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罗哌卡因用量及缩宫素使用增加率分别为(8.6±2.5)次、(29±4)μg、(105±15)mg、28%,D组分别为(4.6±2.1)次、(23±4)μg、(88±12)mg、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63、7.024、6.509,χ2=4.159,均P<0.05)。P组在镇痛后前4次宫缩VAS评分分别为(7.9±1.1)、(6.8±0.9)、(5.6±0.8)、(4.5±0.8)分,均显著高于D组的(6.8±0.7)、(4.7±0.8)、(3.5±0.8)、(2.9±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6、12.332、13.125、10.643,均P<0.05)。P组镇痛90 min、停药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7±0.6)、(2.9±0.7)分,明显高于D组的(2.4±0.6)、(2.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0、3.068,均P<0.05)。结论采用硬脊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行分娩镇痛较传统硬膜外技术能提供快速、有效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用量少,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分娩疼痛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硬脊膜穿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期间发热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未实施分娩镇痛,研究组40例,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分析两组产妇的产时发热状况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观察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联合那曲市人民医院手麻科,针对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随机选择15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三个分娩小组,每个小组50例产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组对照组分娩产妇不采用镇痛措施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方式进行分娩及给药方式,比较三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三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运用于足月初产妇中效果明显,减少产间发热率,降低疼痛,同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损伤,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自然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单胎足月孕产妇,按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镇痛,对照组经阴道正常分娩,不使用任何止痛措施和药物。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临床分娩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EA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产妇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29例。对照组不实施镇痛分娩,研究组实施PCEA硬膜外镇痛,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分娩方式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自控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可以加速第一产程活跃期进程,减少剖宫产率,利于产妇顺利生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PCEA 硬膜外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临床中产妇在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时出现发热的几率很高,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可能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机制之一。母体的发热可改变围产期管理方式,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因此,了解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产妇发热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镇痛,病人控制 镇痛,硬膜外 发热 分娩,过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分娩镇痛的病例294例,回顾性分析其产程特点。结果①镇痛组在实施分娩镇痛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②镇痛组活跃期时间较非镇痛组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但两组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镇痛组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非镇痛组。结论使用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分娩镇痛使活跃期产程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延长,缩宫素使用率增加。

  • 标签: 分娩镇痛 产程时间 缩宫素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硬膜外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产妇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从术前、术中、术后的麻醉配合与护理操作等方面总结。结果100例硬膜外镇痛转剖宫产产妇围产期给予合理的产程观察与全程舒适化护理措施,所有产妇硬膜外导管均未出现打折、移位、堵塞、脱出等现象,均顺利给药,麻醉效果确切,母婴平安。结论全程舒适化的护理模式可避免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硬膜外导管移位等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避免产妇二次穿刺,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 硬膜外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