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分子诊断的基础理论为分子生物,随着分子诊断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生命科学中最先进的领域。近年来,分子诊断被广泛运用在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价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传统的DNA诊断发展到表达产物等全面诊断,从利用分子杂交等到以技术发展到有机组合多项技术的诊断分子诊断在临床中的价值受到关注。本文就分子诊断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展开研究,就其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地中海贫血 分子生物学 诊断
  • 简介:【摘要】:分子诊断是一门基于分子生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学科,目前在生命科学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尤其是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分子诊断在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推动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分子诊断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分子生物学 临床诊断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原发肺癌(MPLC)在肺癌中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检的重视以及影像特别是高分辨率CT和PET/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多发性肺癌,而区分多发性肺癌究竟是MPLC还是肺内转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肿瘤的分期以及后续治疗的选择。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分子生物检测在MPLC诊断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对MPLC的认识,提高MPLC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分子生物学 诊断
  • 简介:培养掌握一定的诊断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工作者,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总结探讨诊断分子生物的课程改革方案,就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浅谈笔者的见解。

  • 标签: 诊断分子生物学 医学检验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对提升结核病病原诊断率的作用分析。观察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情况及结核菌耐药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中心初诊肺结核疑似病例或者临床病例371例,均为痰涂片阴性的371例,并对其进行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改良罗氏培养诊断。同时对这些疾病的影像表现情况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展开回顾性对比研究。经过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诊断,共有371例初诊为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的患者被确诊为分子生物阳性病例,其中47例为培养阳性病例。相较于涂片镜检和改良罗氏培养,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表现出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同时还发现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实时进行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结核病 确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肺结核病例病原诊断率相关因素,为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专报信息系统中获取2015年至2020年浙江省各地级市的肺结核病原检测信息,分析肺结核病例病原阳性检出情况,构建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估年度病原阳性率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新诊断技术对涂阴肺结核病例中病原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015年至2020年浙江省肺结核病原阳性率从38.66%(10 588/27 385)上升至64.12%(14 275/22 262),年均增长率达到8.80%。浙江省11个地级市肺结核病原阳性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温州市和丽水市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27%和11.21%,2020年金华市和丽水市病原阳性率达到70.13%(2 007/2 862)和73.34%(707/964)。2015年至2020年浙江省涂阴肺结核病例占比为61.66%(92 935/150 733),进一步开展培养或分子检测率从0.13%(22/16 650)上升至84.74%(11 384/13 434),涂阴肺结核患者病原确诊阳性率从0.04%(6/16 650)上升至41.28%(5 546/13 434)。如果将培养和分子检测率提高至100.00%,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病原阳性率可提高至44.20%,据此估算浙江省肺结核病原阳性率将达到66.00%。截至2020年,浙江省95.56%(86/90)和92.22%(83/90)的结核病定点医院分别配置了分子诊断设备和液体诊断设备,分子诊断和培养诊断检测阳性的病例在病原阳性肺结核病例中的占比分别为71.24%(10 169/14 275)和53.44%(7 629/14 275)。结论实施和推广结核病新诊断技术,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可显著提升肺结核病原阳性率,结核病防控应更加重视结核病病原诊断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结核,肺 病原学阳性率 涂阴肺结核 趋势
  • 简介:分子诊断实践教学抽象、繁琐、费时,本科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笔者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诸环节的改革,教与学互相促进,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技能、独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促进学生对分子诊断实验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以及临床应用能力及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实践教学 改革 实用型人才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部位广,通过常规影像检查和腹腔镜无法有效检出全身的、微小的、隐匿的内异症病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类似物、雌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抑素类似物等具有检出内异症病灶的潜能,并能够提供内异症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对内异症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笔者就内异症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内异症分子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胆碱 受体,雌激素 受体,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p57染色和短串联重复(STR)基因分型,探讨具有复杂遗传特征的双胎妊娠的分子病理诊断思路。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织形态特征提示葡萄胎的双胎妊娠10例患者资料,采用EnVision法行p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STR基因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7例为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受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例患者的绒毛组织呈"绒毛异质性"p57染色模式,经STR分型确认为伴有完全性葡萄胎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患者确诊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5例患者的绒毛组织呈p57一致阳性,但STR分型结果为多倍体,提示为双胎妊娠,其中4例在≥40%的基因座显示过量的父源性基因,不能排除伴有部分性葡萄胎。另1例患者所有基因座均显示母源性基因占优势,符合不伴葡萄胎的双胎妊娠。2例p57染色同时表现为"绒毛异质性"和"细胞异质性"的患者,STR分型提示为伴有父源/双亲嵌合体的双胎妊娠。结论正确评估p57染色模式和准确解读STR基因分型结果,可以协助病理医师对具有复杂遗传特征的双胎妊娠作出明确诊断或满足临床分流策略的倾向性诊断,协助临床制定随访方案。

  • 标签: 葡萄胎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57 短串联重复 双胎妊娠
  • 简介: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子诊断基本理论的建立依赖于实验观察,它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检验专业分子诊断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水平的实验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尽可能大的实验自由度,使其领会实验设计的思想,分析思考实验条件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达到新的台阶。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实验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高危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对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和检出率,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版本检验数据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分子诊断技术对于感染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检测技术(P<0.05)。结论在高危微生物感染病例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检出率更高,推测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更理想。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微生物学 高危微生物感染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然而,由于胸腔积液中缺乏细菌的特性,使得传统的涂片和培养法敏感性很低,而胸膜活检存在一定风险。因此,TP诊断具有挑战性。由于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寻找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TP的分子及生化免疫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结核,胸膜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 分子技术 生化免疫学技术
  • 简介:在过去的10年中,临床细胞遗传有了显著的进步,分子生物技术被应用到了常规染色体分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核型显带分析在准确诊断和解释某些染色体的技术上的缺陷,这些新技术包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M-FISH)、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karyotyping,SKY)、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和微阵列基因组杂交(array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CGH)。每1种技术都有特定的检测范围与限制。本文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及它们的在产前诊断的应用综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FISH SKY CGH ACGH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子生物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实施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计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初诊为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的371例患者为对象,371例患者均为痰涂片阴性病例,对其全部开展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和改良罗氏培养进行诊断。结果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371例初诊为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通过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之后,最终有63例患者确诊为分子生物阳性病例、47例为培养阳性病例。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阳性率比涂片镜检和改良罗氏培养更高。结论 在对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实施诊断期间,对患者采取实时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具有比较高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核病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