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养阴,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56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造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肥胖、术后剧烈咳嗽、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缝合不当、年龄高等。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干预,给予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有助于切口愈合。结论:导致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需重视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规范手术操作,积极进行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与基础性护理,从而促进切口的早期愈合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992例剖宫产术病例,其中1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1.3%。结果孕妇体型肥胖、妊娠合并贫血、术后进食不佳、产程延长、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次数多、破膜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造成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在孕期注意预防肥胖,术前积极纠正贫血,产程观察过程中阴检查及肛查不要过于频繁,胎膜早破要及时处理,手术操作轻巧、准确,尽量减少组织挫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术期静滴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

  • 标签: 剖宫产 横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草药对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均采用中草药清洁换药。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无需二期缝合。结论中草药对切口愈合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切口愈合不良 清洁换药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产妇20例。结果在产妇产后因内诊次数多、产程长、破膜时间长、试产失败、羊水污染、急诊手术、贫血、肥胖、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提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结论在产妇剖宫产后切实做好腹部切口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及时获取切口感染现象,予以早期处理,将缝线拆除,实施彻底清创,且每天都需要进行换药,在微波理疗之后实行二期缝合切口,利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促使切口早期愈合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愈合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皮下脂肪缝合与否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层间断缝合法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观察组采用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的方法优点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腹部横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管理降低初产妇手术切口愈合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对初产妇手术切口愈合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愈合率42.5%明显低于对照组75.0%,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管理可有效降低初产妇手术切口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管理 初产妇 手术切口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频电刀在疝气手术切口愈合中的临床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疝气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22例患者和实验组66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手术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给予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皮下出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进行高频电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过量失血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手术切口愈合率比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疝气患者 手术切口愈合 高频电刀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疝气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频电刀治疗,对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刀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属于甲级愈合的有5例,其余的属于乙级和丙级愈合,对照组患者属于甲级愈合的有18例,其余的属于乙级和丙级愈合,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采用高频电刀能够有效地使手术进行时间减少,止血和切割的效果较好,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手术切口受到感染的几率,使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影响手术治疗和恢复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必须严格控制对高频电刀的使用频率。

  • 标签: 高频电刀 疝气手术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手术切口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实验组产妇手术切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所有对比数据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控制手术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剖宫产手术 切口愈合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6例。结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胎膜早破,产程时间,手术时间、选择纵切口、阴道检查次数,孕妇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造成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因此术前必须做好评估,重视各种相关不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 愈合不良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切口愈合不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子宫切口因感染导致愈合不良,而致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报道有增加的趋势。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致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也不断增加,以致生活质量受影响。文章通过复习文献,并进一步阐述子宫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实施腹部手术患者72例,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5cm(食指测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缝合腹膜、肌层和或深筋膜,于皮下脂肪组织间置管引流,间断全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对照组缝合腹膜、肌层和或深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观察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腹部切口裂开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率13.16%,低于对照组20.59%,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持续皮下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有显著预防作用。

  • 标签: 持续皮下负压引流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取中医愈宫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80例进行对照,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本院自拟中医愈宫汤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恶露干净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露干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愈宫汤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可提高痊愈率,并缩短恶露干净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子宫切口 愈合不良 中医 愈宫汤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44-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甲级愈合率为66.7%、乙级愈合率为28.6%、丙级愈合率为4.8%、产妇感染率为4.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愈合时间为(10.8±1.0)d、住院时间为(6.7±0.7)d、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4±2.6)分、切口干预评分为(97.4±1.7)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产妇愈合术后切口,并且预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感染风险得到明显降低,护理方案安全性高可行性强,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护理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所收治确认进行剖宫产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乙组实施系统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护理。结果 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乙组(P<0.05)。切口愈合率方面观察,甲组切口愈合率为81.7%(49/60),乙组切口愈合率为96.7%(58/60),乙组愈合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产妇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护理措施护理,可以提高产妇手术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剖宫产 切口愈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产科腹部纵切口和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浅析两种腹部切口的优劣。方法对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30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具体而言,下腹壁纵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86%,伤口化脓率为14%。下腹壁横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79%,伤口化脓率为21%。两种切口的选择方式与切口愈合程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壁纵切口解剖与下腹壁横切口两种解剖方式各有其解剖学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下腹壁纵切口较为常见,且比横切方式在切口愈合方面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解剖学 特点 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