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侵犯财产类犯罪中有很多都存在着非法占有行为,它们分散在不同的财产犯罪、金融诈骗罪和贪污等罪中,有待被制度化。笔者就如何认定非法占有行为展开了论证研究,从非法占有这一概念入手,研究它的主观方面一非法占有目的,以及它的客观方面一非法占有行为、发挥非法占有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联合认定犯罪的优势:

  • 标签: 刑事司法认定 非法占有目的 非法占有行为
  • 简介:刑事司法领域的民意指社会公众以了解事实、参与评论等方式关注刑事案件进程,并形成较为普遍、具有集体情感性的观点、意见,其有正当性与非正当性之分,对刑事司法所产生的影响亦有正负之别;随着热点案件的频发及民众参与意识的提高,民意与司法的融合与冲突愈发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处理好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关系,并非要求审判一味迎合民意,关键在于坚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依靠提升司法正义、改造非理性民意营造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融通。

  • 标签: 民意 刑事司法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 简介:司法责任制是解决刑事冤假错案的治本之举,更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点。在论述刑事错案问责制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刑事错案问责制从刑事错案问责与司法人员的独立性、刑事错案问责与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刑事错案的责任竞合与责任分担,以及刑事错案的司法规律与责任豁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完善问责的主体、问责的依据与问责的程序等建议。

  • 标签: 司法责任制 检察改革 冤假错案 问责制
  • 简介: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参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当前在衔接机制运行中发现立法存在空白、衔接机制不畅、卫生监督体制尚待改革、法律风险控制、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竞合等问题,亦引发诸多争议。本文试图从卫生监督在“两法衔接”机制中的法律定位、执法权限、案件移送标准、衔接程序等角度,分析卫生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和路径选择,以实现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目标协调,有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 标签: 卫生监督 行政执法 风险分析 衔接机制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与刑事政策出罪的确立刑事政策并非“刑法不可逾越的屏障”,这是当前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清理所得出的初步结论。不论是否定“李斯特鸿沟”,还是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均反映刑法理论界开始关注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的沟通机制。在德国.罗克辛所构建的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将刑事政策深深烙印在罪责评价中:

  • 标签: 刑事政策 司法判决 出罪 方法论 犯罪论体系 沟通机制
  • 简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之一。就制度沿革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根据行刑衔接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发布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与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01)、建立与发展阶段(2001-2011)、反思与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自上世纪50年代,在相关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行刑衔接制度的雏形。在随后的一个甲子内,无论是在规范形态、适用原则、还是衔接机制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从更广阔的视角,从制度发展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上,遵循历史的脉络,分析探讨不同阶段中行刑衔接制度的原则、规范、机制以及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刑衔接制度。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 沿革
  • 简介:收集与我国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有关的刑事司法案例及国内外因果关系理论,经实证研究后发现在产品刑事责任领域,并非所有的因果关系的难点都会涉及。根据因果法则是否确定将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分为两类,因果法则确定时进一步根据支配力大小以及归责的有效性将因果关系分为造成型因果关系与引起型因果关系,反之则探究以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为基础的疫学因果关系能否作为认定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新类型。同时对产品责任领域有关的假定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以及证据不足时是否可以归责的问题做简要介绍。

  • 标签: 产品刑事责任 因果法则 疫学因果关系
  • 简介:与其他类型司法鉴定相比,司法精神鉴定较为特殊。精神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与司法精神鉴定直接对接,且鉴定意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错误。鉴定人在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上的强势、鉴定内容无法通俗化表达、鉴定意见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客观存在。如果实体的改革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对诉讼程序进行调整,如加强程序的参与性,建立重点案件鉴定人出庭制度,选任精神医学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才是化解鉴定意见风险、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司法精神鉴定 不确定性 程序解决
  • 简介:解决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的困境是依法治税的重要议题。在我国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中存在实体困境、程序困境、证据困境以及监督困境等。应当从完善规范依据、构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进行司法指引以及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促进二者之间顺畅衔接。

  • 标签: 依法治税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困境
  • 简介:2017年《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有效解决有案不立、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但在实践中存在着环保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三部门职权分工"无缝衔接"不足、环境犯罪证据证明力薄弱、检察院法律监督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建立"三诉合一"诉讼机制和"三审合一"审判机制,加强三部门职权分工的衔接密度,完善两法中证据种类和证据规则的衔接,建立网上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缩小环境违法犯罪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强化检察院"两法衔接"上的法律监督职能,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顺畅衔接扫清障碍。

  • 标签: 环境保护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两法衔接
  • 简介:宁波海事法院刑事司法第一案的审理和宣判标志着中国海事法院的案件管辖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案的审理初步验证了管辖改革在充分发挥海事法院专业优势,保障关联海事案件得到统一、高效司法裁判,彰显司法权威,遏制海上犯罪方面的初衷。未来改革试点的推进需要在海事刑事案件的内涵和范围界定,从刑事审判的人员和硬件保障以及公、检、法部门配套工作机制的建立三方面着手构建常态化机制。同时,本案的裁判也暴露出当前中国刑事立法在船员刑事责任特殊性考量上的缺失。包括船员刑事责任在内的涉海刑事立法缺陷宜通过在涉海法律中规定附属刑法的方式加以完善。

  • 标签: 海事刑事案件 管辖改革 船员刑事责任 涉海刑事立法
  • 简介:司法证据效力是影响审判质量的关键因素。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在本质上源于证据的模糊性。从问题证据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证据效力认定权力过分集中在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机关是首要原因;而从既有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运行的现实状况来看,非法证据也并没有被有效排除。在通过司法程序本身来解决证据效力问题存在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势必需要建构存疑性听证制度,致力于解决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存疑性听证制度只是我国刑事司法证据认定制度体系的补充,性质上属于司法辅助程序。以存疑性听证来完善司法证据认定制度,要求构建司法证据听证前置程序,将具有程序性质的证据效力问题与事实认定问题相分离。

  • 标签: 存疑性听证 证据模糊性 非法证据 举证模式 监督机制 制度体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本文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机制
  • 简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主体均高度注重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为了保障良性竞争,刑法设置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等。争议技术或者经营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是该类犯罪在整个庭审活动的核心。由于争议技术或者经营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等,因此相当一部分案件需要进行专业性鉴定。司法实践中,主要是对“非公众所知悉”和“同一性”进行鉴定。相对于证人证言等证据审查的谨慎性,法官对商业秘密鉴定意见呈现出一种高度信任性,导致对该类鉴定意见庭审质证的简单化、采信的直接化、说理的省略化等。作为商业秘密类鉴定中的核心二要素“非公众所知悉”与“同一性”的审核必须严格。应当用科学审慎的心理来对待每一商业秘密类鉴定意见,保证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能够公正的做出判决。

  • 标签: 商业秘密 鉴定意见 同一性 不为公众所知悉 司法审查规则
  • 简介: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婚姻习惯法的一些内容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冲突,但实际上,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生命力非常之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可以发挥的作用和功能进行研究,寻求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进入刑事司法的正式渠道与方式。

  • 标签: 少数民族 婚姻习惯法 刑事司法实践 机能释放
  • 简介:在本轮司法改革中,有关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举措对实务部门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缓和案多人少的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刑事案件分流程序仍是较为可行的做法。尽管学界对诸如刑事和解、辩诉交易在内的刑事案件分流曾进行过深入探讨,但法律移植的本土化背景缺失仍会使国外的经验难以适应我国司法实践。因此,在程序分流机制的改革中,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司法理念的转变以促进制度改革,而达玛什卡所提出的协作式司法理念,恰可以通过推动刑事诉讼参与主体角色转变的方式,进行公安、司法机关之间纵向的协作与程序分流,并在各阶段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进而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司法效率。

  • 标签: 案件分流 司法效率 当事人主义 协作式司法
  • 简介:建立在刑法的辅助性和最后手段性原则基础上的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被害人的处分自由及其信赖保护。被害人教义学的宪法根基是源于人之尊严的人格自由发展条款。主流刑法学界在研究集资诈骗犯罪时,均未曾认真对待被害人,对被害人的出资实质上是以高利借贷的方式进行投资认识不足。司法经验表明,大多数集资诈骗案件中的被害人并无认识错误,其贪图暴利而自陷风险才是犯罪既遂的真正原因。无视被害人对实害结果发生所起的支配作用,不借助被害人教义学来限缩解释集资诈骗罪,对行为人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家长主义刑法只能使刑法成为被害人的大宪章,而不是犯罪行为人的大宪章。在刑事司法中应该适用被害人教义学对家长主义刑事立法予以限缩解释。

  • 标签: 被害人教义学 家长主义刑法 集资诈骗罪 限缩解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统计2009年8月-2016年8月某市要求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司法鉴定案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0例涉嫌刑事类案件的案例,有484例为涉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案例;55例为无精神病者,61例为躁狂发作者,87例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27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为刑事责任不予评定,221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96例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116例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相关部位要将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防治工作大力加强,患者家属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精神病患者刑事案件。

  • 标签: 精神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鉴定案例
  • 简介:于欢案中的主要问题是于欢实行防卫行为时,对方的不法侵害是否具有紧迫性,以及若认定于欢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行为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于欢案一审和二审过程中,司法机关和辩护人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分析。认定不法侵害紧迫性,应在实质的层面判断法益受威胁的程度,认定防卫的必要限度应当对不法侵害危险程度、客观环境条件等综合判断。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体现了较为严格的态度,可以适当放宽。

  • 标签: 正当防卫 于欢案 紧迫性 必要限度
  • 简介:摘要所谓司法规范化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日常执法工作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衡量司法机关是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行为准则。因此基层检察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注重自查自纠、实现个案评查,为确保检察机关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规范化行驶。

  • 标签: 检察机关 刑事司法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