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及操作方法测量对象: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涪陵中心医院和武隆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5例烧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1处呈平面状态的肉芽创面,旁边放置l枚硬币(1999年版,面值1角)并用数码相机(佳能IXUS860IS型,日本佳能公司)拍照。见图1。

  • 标签: PHOTOSHOP 肉芽创面 数码照相 测量 县人民医院 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创面大小与负压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大小来设定负压值。将创面在20~5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在51~10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压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来调节相应的负压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值 创面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我最近正准备买房.发现买房真是个大学问.比如关于.面积我就发现有许多种面积称谓.什么“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分摊面积还有”.“结构面积”.“辅助面积”等等说实话.还真弄不清这种种面积都是什么概念。另外.怎么计算这些“面积”呢?

  • 标签: 住房面积 住宅辅助面积 居住面积 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
  • 简介: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 标签: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 陆面非均匀尺度 整体输送方法 中尺度通量
  • 简介:两个房屋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图1外墙是8m×8m,图2外墙是7m×9m.如果墙厚0.25m,外门宽1m,内部房间门宽0.9m,试问图1比图2的地面面多1m2吗?

  • 标签: 地面面积 房间地面 有趣房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方法查阅近年来暴露疗法、包扎疗法、感染创面护理等研究性文献。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应根据创面深浅程度、有无感染、烧伤部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特殊性的护理。结论创面护理贯穿整个烧伤治疗的全过程,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

  • 标签: 烧伤 创面 护理
  • 简介:面积深度烧伤的创面修复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是烧伤治疗的关键.只有及时、有效地覆盖创面,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90%或Ⅲ度面积>70%TBSA)自体皮源缺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 标签: 烧伤 皮移植术 自体皮肤 树突状细胞 移植免疫学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部分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的治疗经过,探讨采用彻底清创、反复浸浴、全面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手术补充植皮及后期规范的康复措施等系列疗法达到封闭特大面积烧伤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效果。发现特大面积烧伤后长时间迁延不愈的顽固性残余创面经过前述系列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残余创面彻底封闭,功能、体力及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均可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残余创面植皮效果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得出了如下结论:针对特大面积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采用上述系列疗法,可有效封闭创面,较好地解决残余创面迁延不愈的难题,同时大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80例急诊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2020.06-2021.08)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行清创引流术,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疗效。结果:术前,各组创面大小、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对比,观察组创面更小,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减轻四肢软组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可推广。

  • 标签: 四肢软组织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80例急诊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2020.06-2021.08)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行清创引流术,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疗效。结果:术前,各组创面大小、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对比,观察组创面更小,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减轻四肢软组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可推广。

  • 标签: 四肢软组织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创面的个案护理。本文对该病例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护理措施即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取皮区护理、创面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

  • 标签: 右下肢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Meek皮组、微粒皮组和邮票皮组,各40例。分别按照Meek皮、微粒皮、邮票皮三种方式进行修复。术后随访2年,测定记录患者一期愈合率、康复情况、成活率、死亡率、愈合时间和1%烧伤面积(1%TBSA)治疗费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邮票皮组成活率最高,愈合时间最短,一期愈合率高,1%TBSA治疗费用最低,但康复效果差;微粒皮组愈合时间较短,但成活率低,1%TBSA治疗费用最高,一期愈合率低,康复效果差,死亡率高;Meek皮组成活率较高,康复效果好,死亡率低,但愈合时间长。三组间成活率、愈合时间、1%TBSA治疗费用、一期愈合率、死亡率、康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植皮方式用于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植皮方式。

  • 标签: Meek皮 微粒皮 邮票皮 大面积烧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应用MEBO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92例残余创面均在3w内愈合,另3例应用MEB0治疗后,创面缩小,但每例残余创面均在5%TBSA以上,经邮票植皮后治愈,随访6-12个月,愈合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应用以MEBO为主的治疗,可促进残余创面愈合,价格低廉、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面积深度烧伤 后期残余创面 MEBO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深度烧伤美容修复和常规植皮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结果观察组I期愈合30例,II期愈合3例,创面愈合率90.9%,对照组I期愈合22例,II期愈合11例,愈合率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美容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提高美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小面积关节部位 深度烧伤 美容修复
  • 简介:以Terra/MODIS8d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Q1(MODISTerraSurfaceReflectance8-DayL3Global250m)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源信息水面提取的方法对2000年3月—2008年12月间洞庭湖区水面面的变化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洞庭湖区水面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其中枯水期11月—次年4月份间的湖区水面相对较小,基本在500km^2左右,而洪水期5—10月份的水面则相对较大,尤其每年的7—9月份最大,维持在2000km^2左右,两者几乎相差了4倍;(2)受气候变化与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洞庭湖区水域面积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3)通过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分析和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松滋、太平和藕池三口年径流量变化对比,发现流域内降水带来的入湖水量偏少是近年来洞庭湖区水面面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4)近年来9、10月份洞庭湖流域降水减少与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同期,将共同造就最终入湖水量锐减,加重湖区夏秋连旱程度,进而诱发系列生态安全问题。

  • 标签: Terra/MODIS MOD09Q1数据 时间序列 水面变化 洞庭湖区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加快和人口增长,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填埋场饱和,土地紧缺,是各国政府在处理垃圾时面临的主要痛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近年快速发展,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该技术已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组成和作用。并且根据各对流受热面吸热量大小、受热面积和温压,算出各受热面平均的换热系数,可根据这两项数值及厂家提供的设计计算书,大概推算出各对流受热面面,与实际进行对比,粗略判断其设计是否合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