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专家单兆伟、刘沈林等完成的益气清热活血逆转胃癌病变临床研究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这是近年来江苏省中医医疗单位中唯一获此奖项的单位。

  • 标签: 中药 胃癌 癌前病变 益气清热活血
  • 简介:早期识别、防治癌病变,是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探讨分析胃癌病变的内镜及胃黏膜定标活检技术等现代监测方法,并从抗氧化、根除幽门螺杆菌、COX-2抑制剂、内镜干预等现代医学干预方法疗效及中医中药对胃癌病变发病的重要病机、辨证施治等独特优势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监测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健康体检人群胃早癌及癌疾病筛查工作中应用胃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接受健康查体者60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由于消化道相关症状接受检查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胃镜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男性明显比女性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疾病发生率均会随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的体检者来说,有必要行胃镜检查;有必要针对≥45岁的体检者开展胃镜体检筛查;胃镜活检病理对于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Hp感染与胃癌疾病消化道症状可能有关。

  • 标签: 胃癌 体检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陈更新教授治疗胃癌病变经验丰富,认为胃癌病变多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临证时,陈教授注重辨证用药,讲究治病必求其本;强调因地制宜,擅清湿热;重视调畅气机,升降有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肠化生 癌前状态 名医经验 陈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胃镜随访胃癌状态是目前检测癌病变最好的方法,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息肉,尤其伴有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公认为恶性倾向很大的疾病,通过随访大大提高了早期癌的检出率,挽救和延长了许多病人的生命。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虫草制剂对癌前期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128例,同时设硫糖铝对照组53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验确诊,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纪要标准,以治疗前后病理改变为主要依据。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2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分别为70.31%、43.39%(P<0.05);治疗组脾胃虚弱型与气阴两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44.37%(P<0.05)。结论虫草制剂有治疗胃癌前期病变和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 标签: 虫草制剂 癌前病变
  • 简介:材料与方法同期检出的胃粘膜病变共30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6例;肠上皮化生(IM)51例;异型增生(DYS)23例.每例于胃窦大小弯侧,胃体大小弯则取粘膜组织4块,分别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Hp染色的Warthin-starry染色.以镜下见到棕黑色典型Hp菌体为Hp阳性.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HP阳性 胃体 胃粘膜病变
  • 简介:[摘要]胃癌病变(PLGC)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医学根据胃癌病变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痞满、痛或不痛、食欲减退等常把它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胃癌病变形成和发展的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脾胃气虚为其本,胃络血瘀为其标。针对PLGC疾病特点和脾胃生理特性,处方用药坚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健脾益气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

  • 标签: 胃癌前病变(PLGC) 脾虚血瘀
  • 简介:【摘要】目的:对GC、PLGC患者进行SUA检测,并分析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GC患者34例(GC组)、PLGC患者66例(PLGC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进行SUA检测,各组对象的SUA 水平,分析SUA 对 PLGC 、GC 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LGC 组、GC 组患者SUA 水平均更高;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胃溃疡、肠上皮化生、GC 组患者SUA 水平均更高;与PLGC 组相比,GC 组患者SUA 水平更高(P<0.05); SUA诊断 PLGC诊断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78.57%,最佳截断值取318 μmol/L;诊断 GC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7.07%,最佳截断值取342 .9 μmol/L。结论:SUA对GC、PLGC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尿酸 胃癌 胃癌前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搜索单纯中药与西药对照治疗胃癌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试验质量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治疗1714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试验均在中国进行。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对胃癌病变患者的胃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有优势,合并KR、95%可信区间(CI)及P值分别为[KR1.51,95%CI(1.42,1.62),P〈O.00001]、[KR1.34,95%CI(1.16,1.54),P〈0.0001]、[RR1.85,95%CI(1.57,2.19),P〈0.00001J、[RR1.77,95%Cl(1.42,2.21),P〈O.00001],[KR2.19,95%CI(1.66,2.88),P〈0.00001]、[RR1.90,95%CI(1.60,2.27),P〈0.0000130结论:中药治疗胃癌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仍须科学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 标签: 中药 胃癌癌前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胃癌内镜形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已逐步阐明,依据早期胃癌的形态鉴别其组织分化类型已成为可能。上皮内瘤变作为胃癌的癌病变,其进展至胃癌的概率不一,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国际诊断标准初步解决了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这一难题。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活组织检查 内镜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病变的关系探讨。方法:研究中的样本选择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56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的 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和病理检查,随后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来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结果:在分别接受了不同的小组监测之后,HP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胃癌病变发生率、S期细胞、细胞增值指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其出现各种胃癌病变的可能性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同时也会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上升,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重点注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前病变 关系
  • 简介:摘要: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延缓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本文概要总结目前中医药对胃癌病变的病因病机、实验室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中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癌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2-2020.6,本院收治胃癌病变患者100例,基于治疗方案分组,分别给予胃复春片(对照组)、黄芪建中汤(观察组)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治疗有效率96.00%大于对照组78.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痛、乏力、胃胀、纳差、便溏)显著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可有效治疗胃癌病变,可有效逆转患者的胃部状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胃癌前病变 胃复春片 中医证候积分 综合治疗有效率
  • 简介:疗效评价问题是胃癌病变临床研究的关键。当前上皮内瘤变病理评价方法难以反映疗效的细微变化,组织半定量评价可敏感反映疗效变化;萎缩、肠化的准确评价需足够数量高质量的活检,加强培训和交流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上皮内瘤变内镜下缺乏特征改变,尚难用于疗效评价,萎缩、肠化等黏膜表现需要规范、统一和合理量化;症状评价宜筛选3~5个主症,从程度、频率规范评价。开发证候评价量表有利于提高证候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开发特异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量表),或考察现有的消化不良量表的适用性,可从患者角度对疗效进行补充评价。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疗效评价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