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节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路钢板固定 颈椎病患者 相邻节段 骨化 椎间隙 治疗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颈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骨性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骨、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术中,植骨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骨块后移可致颈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枕颈不稳行前路枕颈固定的斜坡固定钢板,并与后路枕颈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比分析。方法对40具成人颅颈段干骨和30例健康志愿者颅颈段CT扫描图像进行相关参数测量,以此为基础研制斜坡固定钢板。采用8具新鲜成人颈椎(C0~C3节段)模拟以下状态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①完整状态;②完整状态+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前路行斜坡至C2固定);③损伤状态;④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⑤损伤+后路枕颈固定(后路行枕骨板钉、C1和C2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在枕骨、C1和C2椎体上连接固定红外线标志点,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志点运动,分析C0~C2节段间角度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比较不同的固定方式对枕颈区各节段ROM分布的影响。结果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后C0~C2节段ROM为前屈1.7°、后伸1.2°、侧弯2.8°、旋转4.3°,较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在前屈(q=4.68,P=0.055)、后伸(q=0.39,P=0.992)以及侧弯(q=1.25,P=0.814)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旋转方向上活动范围更大(q=5.08,P=0.035)。以上两种固定状态下在屈伸(q=1.94,P=0.554)、侧弯(q=1.79,P=0.611)及旋转(q=2.14,P=0.478)方向NZ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损伤+斜坡固定钢板状态下C1,2节段ROM占总体C0~C2 ROM比例分别为28%、25%、34%和56%,而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下其占比分别为59%、53%、42%和71%。结论斜坡固定钢板固定能提供较好的枕颈区力学稳定性,可作为枕颈区不稳的一种可选择内固定方法。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3例1999年3月~2007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内均获得牢固融合,无骨不连发生,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颈椎 前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诊的前路颈椎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一共50例,根据就诊的顺序分成2组,先就诊者纳入对照组(n=25),后就诊者归入观察组(n=25),两组病人都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中,相比常规护理,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前路颈椎骨折 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诊的前路颈椎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一共 50例,根据就诊的顺序分成 2组,先就诊者纳入对照组( n=25) ,后就诊者归入观察组(n=25) ,两组病人都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路颈椎骨折 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及术后并发食管瘘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追综观察一例颈椎结核行颈前路颈7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后合并食管瘘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效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提高对颈椎结核颈前路手术合并食管瘘的认识、早期发现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结论提高认识,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颈椎结核 颈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 食管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AO带锁型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术后6个月脊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缓解,植骨融合率达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颈前路带锁型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对于术后早期病人的护理与康复以及后期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对于术后判断颈脊髓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颈椎骨折 带锁钢板 前路内固定
  • 简介: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变、畸形和肿瘤患者的治疗,其能增强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并允许患者在最少外固定或无外固定时能够早期活动。本文对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过程、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了1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纯钛带锁钢板固定术。方法:经6~9.2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充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果:颈椎带锁钢板可使固定节段有牢固的稳定性,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质量轻、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磁性等优点。结论:颈椎带锁钢板尤其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及颈椎其它病变的治疗。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纯钛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带锁钢板内固定术 颈椎带锁钢板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相较于常见前路枕颈融合内固定装置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枕颈部CT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正常模型、单纯人工椎体(异形钛笼+斜坡螺钉)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在枕骨上表面施加50 N载荷和1.5 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比较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内固定应力峰值及颅骨应力峰值的分布。结果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正常模型活动度分别为18.65°、15.35°、9.82°、34.68°;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分别为3.20°、3.63°、2.94°、3.92°;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40°、0.50°、0.35°、0.89°;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为0.27°、0.33°、0.13°、0.30°。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相较于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模型,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活动度分别减少87.5%、86.2%、88.1%、77.3%,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减少91.5%、90.1%、95.6%、92.3%。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的应力峰值分别为52.3 MPa、51.9 MPa、52.6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00.1 MPa、158.1 MPa、170.6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为114.2 MPa、62.9 MPa、132.9 MPa。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单纯人工椎体内固定时的颅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2.9 MPa、50.9 MPa、62.3 MPa;斜坡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19.7 MPa、55.9 MPa、38.3 MPa;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分别为37.8 MPa、15.0 MPa、16.3 MPa,舌下神经管附近骨质应力远小于颅骨应力峰值,接近于0 MPa。结论在异形钛笼前方加用前路枕骨髁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升枕颈融合的稳定性,未见明显应力集中,并且对颅骨及舌下神经管影响较小,是上颈椎不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前路固定方式。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spinallockingplate,CSLP)在严重颈椎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内固定。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 标签: 前路带锁钢板 颈椎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男3具,女2具),采用改良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对同一尸体骨盆一侧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的解剖结构。另一侧骨盆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骶骨前方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观察入路能显露的解剖范围及腰骶干神经、髂血管所在位置及走行,测量、记录相关解剖数据。结果①显露范围:向内侧可显露至S1椎体对侧缘,切口向头侧延伸可显露L5椎体,向真骨盆内可显露至S1孔,外侧显露同传统腹直肌旁入路。②采用改良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可直视下对腰骶丛神经(L4至S1)探查和减压(包括S1孔扩大成形术),解除来自前方卡压骨折块、骨折断端及增生骨痂对神经的压迫。③L5、S1前方存在一安全手术操作区,可将钢板安全地固定于S1椎体上。④从骨膜下将腰骶干神经提起,距骶骨翼的最大距离平均1.4 cm(1.2~1.5 cm),可安全地将钢板从骨膜下放置至S1椎体上固定骨折。结论改良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对于骶前区腰骶丛神经(L4至S1)探查、减压具有显著的视野及操作优势,其方法安全、有效,是行腰骶神经探查减压的可行入路。同时,可以对骶骨骨折的移位进行直视下复位,将钢板固定于S1椎体,沿骶骨翼跨骶髂关节至髂骨,拓宽了骶前钢板向内固定的安全范围。

  • 标签: 腹直肌 解剖学,局部 骶骨 前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重建钢板手术固定对严重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患者行前侧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结果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应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骨盆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