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校办学自主刍议杭州大学高教所方展画关键词:高等学校办学自主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扩大高校的自主。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是作为这一文件的五个主要议题之一加以强...

  • 标签: 高等学校 办学自主权
  • 简介:《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办学自主,在实际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其原因有:办学自主概念本身的界定不清;学校这一主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模糊;没有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片面强调政府对学校的“放权”,而忽视学校自身的“用权”;缺乏促进学校办学自主运行的机制;受现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制约。因此,学校办学自主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重新界定办学自主,明确学校的法律主体性质和法律地位,重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政府“放权”与学校“用权”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能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有效运行的机制以及改革现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 标签: 学校办学自主权 学校的主体性 学校管理体制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规定“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这一规定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意愿,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当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制度和法律上把这一规定落到实处。

  • 标签: 办学自主权 中小学 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工作者 教育规划
  • 简介: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高校办学自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理论滞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高等教育法制不健全、高等教育评估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校办学自主落实和扩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等学校 管理 办学 自主权
  • 简介: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织的地位,四是逐步平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 标签: 高校办学自主权 全国教育工作大会 教育政策文本 治理结构
  • 简介:高等学校办学自主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既是当前理论上需要探讨,又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的客观必要性,落实与扩大高等学校自主的范围,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的现状、问题与解决的思路四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 标签: 高等学校 办学自主权 教育规律 机构设置 人事制度 中国
  • 简介:招生自主是高校依法享有的办学自主之一.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但在具体运用中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招生腐败屡见报端,引发了各种争论.因此,在不断扩大的高校招生自主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高校招生自主.

  • 标签: 高等学校 招生自主权 招生制度
  • 简介: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办学自主的享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很大不同,至今仍受到限制。为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应通过法律文本形式确定学校办学自主与政府行政职权的边界。这样,省级电大转型为省级开放大学后,办学自主才能得到落实并具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标签: 省级开放大学 办学自主权 落实 保障
  • 简介:在我国,大学办学自主政策已实施30多年,但至今高校办学自主仍面临落实困境。我国传统文化力量相当强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学自主的落实;中央权威部门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利益博弈,推迟了政策落实的进程;大学赋权监管不力,导致腐败事件频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不利于高校办学自主的落实。在尊重大学自身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变革与回归传统文化,建立适当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大学内外部约束机制,改革劳动力市场,是破解高校办学自主落实困境的路径与选择。

  • 标签: 办学自主权 困境 破解 约束机制
  • 简介: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的目标。但是现实中一些中小学在扩大办学自主上的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中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在落实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角色关系、规范中小学办学自主下的竞争行为、保障教学自主与学习自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 标签: 中小学 办学自主权 权力制衡
  • 简介:大学办学自主的扩大与落实取决于大学的自主性及外部控制的程度。中国大学办学自主的演变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三个阶段。政策变迁经历了集权—放权—集权—放权的多次反复,但始终没有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中国大学办学自主之所以成为久拖不决的政策难题,主要源于宏观制度环境的制约、行动者认知方式的制约以及制度的历史累积效应的影响。任何政策变迁都涉及三个基本因素:环境、行动者和制度。政策变迁实质上就是行动者在一定环境制约下变革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过程。

  • 标签: 大学办学自主权 政策变迁 同构逻辑 认知逻辑 积淀逻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讨论了高职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过程中的自主,这些权利包括学校的选择权、对所学专业的选择权、对学习年限以及任课教师等选择权.文章讨论了这种权利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 学习自主权 选择权 个性化
  • 简介:高校自主保障是指为达到实现自主的目的,运用公共力量对自主进行的保护。鉴于长期以来自主保障问题一直被忽视,围绕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建立自主保障机制尤为必要。在立法层面,要在宪法中树立我国高校自主保障的理念,并将其延伸到教育部门法中。在行政层面,要以法律规定为边界,以'全部法律'为标准,通过权力清单制度,确定政府权力与责任;在此基础上,要将以保障学术自由为目的作为政府'还权'的标准;要在高校章程的制定与核准过程中推进自主的保障。在司法层面,要为高校自主提供救济。

  • 标签: 高校自主权 法律保障 学术自由
  • 简介:【摘要】性自主目前还没有被我国现行法律所确认,是否可以将性自主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性侵犯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体系如何确立等问题,在民法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性自主概念的介绍,对侵犯性自主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加以分析,归纳出具体侵害性自主的几种侵害行为,提出与之相应的民法救济措施及完善立法建议,希望在民法体系内部,能给予性自主应有的法律地位与空间,以实现全面保护公民的人格权立法宗旨。【关键词】性自主民法保护民法完善一、性自主概述(一)性自主的含义及性质1.性自主的含义性自主是自然人在遵循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自主表达自己的性意愿和自主决定实施性行为以何种方式实施性行为,实现性欲望的满足而不受他人强迫和干涉的权利。关于性自主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性自主的客体为权利人的性利益,所谓性利益,不仅指传统观念上的以性交为内容的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和实体利益,精神利益是权利人以自己的性纯洁为主要内容的满足感及外界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实体利益是权利人有权保持自己的性器官不被他人非法接触,有权拒绝他人在违背自己意志时的性交行为的利益。第二,性自主的适当自由性,性自主要求权利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违背成文法律和善良风俗,尤其在已婚的男女之间,还应相互履行夫妻忠诚的义务,性自主不是一种不受拘束和限制的性自由权。第三,性自主的主体是自然人,性自主是权利人享有的独立完整的人格必须具有的权利,男女两性均应平等享有该权利,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其权利主体仅为女性,这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对女性权利的肆意践踏,当然是错误的。……

  • 标签: 保护探讨 性自主权 民法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数地方的农民并没有囿于政策规定的土地承包期限,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将土地承包期政策明确规定为延长15年不变,2002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土地一定30年不变

  • 标签: 农民承包 土地自主权 承包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