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动脉外伤后出血量大且凶猛,容易被误诊为颈动脉损伤,临床中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少见,我们诊治2例椎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患者1,女性,41岁,颈部外伤4 h,探查后行左侧椎动脉吻合+左侧椎前静脉修补+左侧颈内、颈外静脉结扎术,术后10 d患者出现头晕,颅脑MR检查考虑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椎动脉闭塞、狭窄,应用抗凝药物治疗4个月后头晕症状消失。患者2,女性,28岁,右侧颈部肿胀10 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段假性动脉瘤,介入手术止血困难,暂行颈部填塞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4 d行颈部探查+气管切开术,术后18 d再行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拔除,右上肢肌力0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因“右手掌肿物疼痛及中环指麻木1周”于2008—11—08入院。2周前患者不慎摔伤,右手掌部着地,被石头挫伤右手掌,致右手掌1cm纵形伤口。在我院门诊给予清创缝合术,术中未见有明显出血点。术后给予破伤风1500U肌注,抗炎治疗,伤口处无不良反应。1周前上网时不慎右手活动过度,当时自觉右手掌疼痛加重,次日出现肿物。1周后中环指麻木,

  • 标签: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指总动脉 挫伤 右手掌 清创缝合术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头颈部外伤性的动脉瘤,特别是影响到颌面部动脉的很少见,多为锐器外伤所致。我们于2004年12月诊治1例由巴掌打击伤后引起左鼓膜外伤性穿孔后出现耳部大出血,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为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行DSA栓塞治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动脉血管造影 颌面部动脉 外伤性穿孔
  • 简介:胸主动脉伤平时多见于胸部钝性伤,急性创伤性主动脉破裂是由于外伤造成主动脉壁全层或部分断裂,伤后14d内发生的称为急性主动脉破裂。外伤时主动脉破裂仅累及内膜和中层,剩下外膜及胸膜尚能暂时维持管腔内血流,但是局部已成为弱点,随之出现瘤样扩张或穿破外膜而形成搏动性血肿,后者称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中有10%~20%存活到达医院,这类病人可能都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过程,生存率低,是一种致命的损伤。我科2001--2008年共收治6例上述病症,均予急诊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主动脉外伤破裂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外伤性周围动脉瘤34例,重点讨论外伤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认为外伤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式必须根据瘤体的解剖部位,患者的健康情况和局部条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搏动性肿块 血管杂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例外伤致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病人进行护理。混合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较少见,通过术前对病人实施动脉瘤护理、眼部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护理、外伤所致骨折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穿刺点局部的护理等,观察病人临床恢复情况。病人术前心理状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护理措施妥当,康复出院。现将针对该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报告 栓塞治疗 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导致的下肢动脉损伤的诊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7例外伤性下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4岁(范围:7~75岁)。77例患者中,开放性损伤56例(72.7%),闭合性损伤21例(27.3%);损伤累及髂动脉9例(11.7%),股总动脉7例(9.1%),股浅动脉1例(1.3%),腘动脉11例(14.3%),膝下动脉49例(63.6%)。分析患者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结果77例患者中,1例累及髂内动脉的骨盆骨折患者和1例累及股总动脉的多发伤患者,因损伤严重,于术前因循环衰竭死亡;75例患者接受血管相关手术,其中67例行开放手术,包括动脉结扎术24例、动脉重建术40例、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一期截肢术2例;8例行动脉栓塞术。总体病死率为6.5%(5/77),均为闭合性损伤,除2例术前死亡患者外,3例累及髂内动脉的骨盆骨折患者虽接受髂内动脉栓塞术,但因复合损伤严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截肢患者8例(10.4%,8/77),5例为闭合性损伤,3例为开放性损伤,除2例损伤严重患者行一期截肢外,6例血管重建患者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二期截肢(4例为腘动脉损伤,2例为膝下三分支动脉损伤)。患者术后随访17个月(范围:2个月至8年)。1例股动脉损伤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半年复查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发现远端吻合口狭窄30%,2例腘动脉血管修补患者随访1年出现踝肱指数<0.8,但患者均无间歇性跛行症状,未行再次干预。5例患者因下肢损伤严重,骨折及皮肤损伤延迟愈合,其中2例为截肢残端创面愈合欠佳,经多次清创后于术后3~5个月愈合,另外3例为血管损伤合并胫骨骨折,术后胫骨愈合延迟,但未出现血管缺血症状。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导致的下肢动脉损伤患者死亡和致残比例较高,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类型进行积极有序的外科修复可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挽救患肢功能,促进损伤愈合。

  • 标签: 外伤 下肢动脉损伤 截肢率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收治的24TCCF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9例经股动脉入路行可脱球囊栓塞瘘口,5例经股动脉入路用微弹簧圈(GDC)栓塞.结果18例患者一次可脱球囊填塞成功,1例第1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5例GDC栓塞患者中3例完全栓塞治愈,2例部分填塞,术后经Meta试验后痊愈.结论TCCF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股动脉途径可脱球囊栓塞技术,瘘口小的亦可用GDC栓塞.其特点为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股动脉入路 GDC栓塞 TCCF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外伤性肝破裂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MSCT扫描确诊为外伤性肝破裂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COOK弹簧圈。术后第3天、第1个月及第3个月复查MSCT及肝功能。结果20例MSCT检查发现肝破裂假性动脉瘤,DSA检查表现为肝内动脉瘤样扩张并见对比剂外溢征象。20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瘤样扩张的血管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肝功能介入治疗前与术后第3天对比无明显改变,且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于术后第1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超选择插管介入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假性动脉瘤安全、迅速、有效,并能最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血栓形成 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