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45岁,7天前突然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既往健康。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颅CT平扫双侧裂池、前纵裂略高密度影。DSA(图1~4):右侧颈内动脉前床突段向后侧方囊状膨突动脉10mm×9mm,可见附血栓,外缘不规则。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远端可见向上前方囊状膨突动脉7.0mm×4.2mm,外缘光滑。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和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有脑动脉标本中均可见iNOS表达,而正常脑动脉标本中则未见其表达:iNOS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动脉外膜和中膜的炎症浸润区的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结论动脉的发生可能与局部iNOS过度表达,继而合成大量的NO有关。

  • 标签: 动脉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管壁钙化与破裂的相关性,提高因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以期对临床医师对动脉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搜集2018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的525例患者的610个动脉CTA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动脉钙化和动脉无钙化临床特征及CTA影像特征,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及截断点。结果  525例患者的动脉59例,无钙化466例,它们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吸烟病史以及动脉的单发与多发、有无破裂、是否有钙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动脉直径为1.54cm时,它们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511、0.67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结论 CTA可以有效的评估患者动脉破裂的风险,其钙化对颅内动脉破裂风险有较好的预测可靠性,是临床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更有利于临床对其更精准的治疗。

  • 标签: 脑卒中,动脉瘤,钙化,治疗
  • 简介:摘要骨巨细胞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由增殖性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常发生于四肢长骨的骨端,其中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扁骨及不规则骨较少,特别是胸肋骨在国内文献中报道案例较少,以及对应力性损伤外伤史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

  • 标签: 胸壁 骨巨细胞瘤 应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强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HRMR-VWI检查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患者(共103个动脉)的临床资料。通过HRMR-VWI明确动脉强化特征,同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工作站对颅内动脉的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囊性动脉强化的形态学参数。结果80例患者的103个动脉中,囊性动脉89个(86.4%),非囊性动脉14个(13.6%)。与囊性动脉相比,动脉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动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多见于较大的(P<0.001)、宽颈(P<0.001)、具有较大的动脉高度与血管管径比(P<0.001)和垂直高颈比(P<0.001)、血流角度大(P=0.004)以及伴子形成(P=0.004)的囊性动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的大小是囊性未破裂动脉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6,95%CI=1.242~1.800,P<0.001)。结论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而在囊性未破裂动脉中,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强化。HRMR-VWI显示的影像学特征可能有助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的破裂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 动脉瘤瘤壁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强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HRMR-VWI检查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患者(共103个动脉)的临床资料。通过HRMR-VWI明确动脉强化特征,同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工作站对颅内动脉的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囊性动脉强化的形态学参数。结果80例患者的103个动脉中,囊性动脉89个(86.4%),非囊性动脉14个(13.6%)。与囊性动脉相比,动脉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动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多见于较大的(P<0.001)、宽颈(P<0.001)、具有较大的动脉高度与血管管径比(P<0.001)和垂直高颈比(P<0.001)、血流角度大(P=0.004)以及伴子形成(P=0.004)的囊性动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的大小是囊性未破裂动脉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6,95%CI=1.242~1.800,P<0.001)。结论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而在囊性未破裂动脉中,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强化。HRMR-VWI显示的影像学特征可能有助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的破裂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 动脉瘤瘤壁强化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囊性动脉超微病理性结构,预测颅内囊性动脉进展。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12例颅内多发动脉(19个标本)、15例单发动脉及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脑血管标本的血管壁组织结构。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壁标本中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在动脉标本中可见动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弹力板不完整或缺失及平滑肌细胞坏死,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有明显的差异;动脉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颅内囊性动脉中各层结构的形态及分布特点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颅内囊性动脉容易破裂的原因。

  • 标签: 颅内囊性动脉瘤 正常动脉 组织结构 Ⅳ型胶原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显示的强化程度在颅内动脉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80个)患者,应用HR-VWI技术采集动脉的形态学参数如形状、颈宽度、体高度、直径及信号强度、强化率等资料,并按照PHASES评分将患者分为破裂高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与破裂低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吸烟史等)及动脉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型确定动脉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强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其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的最佳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多发动脉动脉形态不规则比例及体高度、动脉直径、体高度与颈宽度比、强化率在破裂高风险组与破裂低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直径(OR=1.647,95%CI:1.177~2.306,P=0.004)及强化率(OR=5.317,95%CI:1.527~18.512,P=0.009)为动脉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强化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的最佳截断值为0.583,此时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0.2%。结论颅内动脉强化率与动脉破裂风险显著相关,当PHASES评分>3分且强化率>58.3%时,应提醒临床医师及早进行干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PHASES评分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破裂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面压力的强度和分布,分析面压力对动脉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20例动脉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叉管顶8例,侧壁12例。分别记录顶、颈和临近载动脉区域的平均压力值,并分析动脉流场情况。结果20例动脉顶处面压力平均为(620.64±446.09)Pa,颈处为(618.89±431.09)Pa,载动脉处为(633.81±448.59)Pa,3个区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叉管顶(411.23±126.28)Pa(766.59±515.46)Pa与侧壁相比,平均面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壁面压力与载血管内无明显不同,推测局部压力的改变对动脉发生、生长无影响,由于流场模式的差异导致侧壁与分叉管顶的平均面压力显著不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术后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动脉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动脉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动脉手术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手术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护理方法和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动脉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通过深入分析其治疗方法、效果评估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动脉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关于动脉介入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和整理。通过提取相关数据,对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在动脉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动脉破裂的风险。意义: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动脉介入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还为临床医生在治疗动脉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介入治疗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动脉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

  • 标签: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文献综述 疗效评估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