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中受影响的因素,剂量调整和INR监测,进一步推广治疗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剂量与体重关系,个体敏感性及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本研究66例患者中47例患者维持量与体重(k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O.545,P=0.001,平均维持量与体重(kg)乘以0.05非常接近,根据个体对华的敏感性不同以1mg调整剂量,使INR维持在1.6-2.5之间,维持量在1.25~3.25mg,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它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INR强度(1.6~2.5)监测下,根据体重及个体敏感性调整维持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是一种常用的口服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剂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为治疗个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基因检测在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基因检测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房颤的最大危害是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临床研究发现,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故而,如何安全应用药物已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话题,这样才能确保药物作用的安全发挥。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房颤的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根据近年研究,对房颤治疗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如何监测及调整剂量、过度的处理等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华法林 房颤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79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和阿司匹林治疗,统计分析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3、5、7、9、15天INR比率,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组用药后第三天,22例患者INR比率初达2.0~3.0之间,用药后第9-15天,患者INR稳定于2.0-3.0之间有26例,于1.5-2.0之间有9例,小于1.5有5例,大于3.0有4例;组与阿司匹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x2=0.040,P=0.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生率x2=5.33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治疗疗效确切,但用药还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需加强临床护理。

  • 标签: 心血管治疗 心房颤动 华法林
  • 简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1].本研究是对自2008.5-2013.3本院收治的43例使用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治疗的相关体会,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华法林 病理生理特征 呼吸功能障碍 静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 11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治疗,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 5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 57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 7.32%( 3/4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 25.00%( 10/40),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使用治疗的时候,需要予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便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房颤 华法林抗凝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本地基层医院对老年的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对抗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的风险进行研究与评估。 方法 以简单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所有房颤患者中抽取 86 例曾于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于当地基层医院门诊部进行就诊的老年的房颤患者纳入此次治疗后出血的风险的研究之中。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治疗,治疗持续时间> 6 个月, 6 个月后观察每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后出血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经过治疗 6 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如下:大多数为较轻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牙龈出血等,而无其他风险较大的不良反应出现,其余不良反应出血的情况较少。 结论 基层医院各类老年的房颤患者应用治疗的药物华进行后防止出血的疗效较好,为所有房颤患者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房颤,基层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出血风险
  • 简介:引起阴道出血的原因众多,治疗也是病因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例应用治疗中阴道出血的病人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探讨治疗中避免阴道大出血的护理策略。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阴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胺碘酮增强钠的作用机制,为医院心血管专业的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使用胺碘酮联合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胺碘酮和合用时,作用明显增强,使PT及INR升高,出血机率增加,因此,临床药师及医师必须认识到两药合用是使出血机率增高的一种危险的组合;两药合用时,作用的增强与药物的剂量、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应当减少的用量;两药长期合用时,尽可能减少胺碘酮的维持剂量;胺碘酮的半衰期长,个体差异大,两药合用时需要长期随访及监测胺碘酮的血药浓度、PT和INR。

  • 标签: 胺碘酮 华法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基因检测指导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某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传统给药治疗)与研究组(25例,给予基因检测指导给药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者治疗1-4周、治疗5-8周、治疗9-12周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INR>3.5和INR<1.8的时间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INR首次达标时间、达到稳定INR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者不良反应率(4.00%)低于对照组(24.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因检测指导治疗可提高抗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基因检测指导 华法林抗凝 应用 疗效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为VTE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药是否可以取代用于VTE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心血管疾病 抗凝药物 临床疗效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新型口服药与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更早(P<0.05);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患者颅内出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口服药物的起效时间更快,在预防患者出现颅脑出血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作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房颤患者中, 应用胺碘酮加治疗的 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2 例房颤患者, 收治 的时间为 2018年 5月 2019 年 12 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等 分为常规组与 治疗组 。将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 及脑梗死发生率 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 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 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高 ( P< 0.05) ; 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 左心房 内径明显短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中口服治疗永久性房颤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与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药物护理、健康宣教、出血护理、医源性出血预防以及出院指导等,探讨总结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体会。结果患者经过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平均用量(3.40.2)mg/d,INR值平均为(2.71.5),全部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其中2例患者调整了的用量,其他患者经针对性处理后均得到有效的控住,本组所有病例护理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情况。结论临床中给与口服治疗永久性房颤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有效率,降低临床风险,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华法林抗凝 永久性房颤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mg/片)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3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mg与3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的维持量1.25~3.25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d,平均(19±4)d;随访1年,有l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以2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华法林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求常规剂量方案下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3mgqdpo用药且超过5天未调整用药患者,分析效果,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并检测患者VKORCl和CYP2C9基因型,统计分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的作用与影响。结果52人(54.7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低于1.8,22人(23.16%)3mg方案下INR值大于2.5,仅有21人INR值落在1.8~2.5之间,达标率22.11%。分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稳定剂量的作用与影响,仅发现年龄因素与INR值相关。结论多数患者常规剂量应用INR值未达标。未发现遗传因素在常规剂量患者中的影响,发现年龄与这类患者相关。

  • 标签: 华法林 常规剂量 VKORC1 CYP2C9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但其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剂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与剂量相关的基因,为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给药模型 个体化用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在使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展开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 47例患者为对象,于本院在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患者中随机抽选。对本组患者在使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指导以及护理对策加以总结与分析。结果 在针对性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护理干预的作用下,该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 INR值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患者未出现较为严重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针对使用进行治疗的患者及时展开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护理干预,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对于帮助患者恢复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临床用药指导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治疗临床观察及治疗不足原因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组(治疗组)34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初始剂量2.5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脑出血出现1例(2.94%),因病人摔倒后出现,死亡。对照组脑梗死5例(14.70%),其中1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3例多发性基底节区腔隙梗死,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尿1例,主要为留置尿管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停药1~2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持续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异。我国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治疗严重不足。

  • 标签: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