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关穴位注射法治疗假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维生素B1、B6针剂内关穴注射治疗观察164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合谷、哑门、廉泉、人迎穴治疗观察160例,两组连续治疗2—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是64.6%和28.13%,总有效率分别是95.12%和75.63%,二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采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1、B6治疗假性麻痹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疗效快而捷便。

  • 标签: 内关穴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 维生素B6 卒中后假性球麻痹
  • 简介:摘要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假性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中风(中医)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中风后遗症 名医经验 李淑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共有研究对象60人,结合病例信息分组,每组3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针刺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疾病指标无差异,治疗研究组RBHOMS量表评分明显升高、食物性状评分降低P<0.05。结论:吞咽困难采取联合疗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效率,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快速康复。

  • 标签: 针刺 吞咽康复 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障碍训练的疗效,提高脑卒中假性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80例脑卒中引起假性麻痹吞咽困难病人,根据病人吞咽障碍程度,在住院的第一天开始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每隔5天对病人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1次。结果通过吞咽训练,降低误吸发生率,减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假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脑卒中假性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药内服组)70例,观察组(针药并用组)74例,两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所用方法和药物两组一致。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药物内服的治疗,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一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脑卒中假性麻痹有明显的疗效,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刺疗法 内服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假性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假性麻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84例(70%),有效24例(20%),无效1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我科对假性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及饮食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假性麻痹率,能够很快的改善症状。方法对假性麻痹患者,采用中药口服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评价效果。结果中药口服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对假性麻痹患者临床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假性球麻痹 中医 针刺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假性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肠道营养 眼球运动障碍 吞咽障碍
  • 简介:假性麻痹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声音嘶哑、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症状,可因诱发吸入性肺炎或营养障碍而致死。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舌针疗法治疗本病51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2例患者,分为舌针组和对照组。舌针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8~78岁,平均60岁;脑梗死42例,脑出血9例,有2次以上脑卒中史者41例。对照组

  • 标签: 假性球麻痹 舌针 药物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脑卒中假性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住院的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脑卒中假性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 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通关利窍”针刺法, 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仅达45.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通关利窍”针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结果①无论是真性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假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真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假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吞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中药离子穴位透入(以下简称电疗)治疗脑梗死患者假性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脑梗死所致的假性麻痹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辅以电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十天为一疗程)评定疗效,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7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疗治疗脑梗死假性麻痹疗效肯定。

  • 标签: 脑梗死 假性球麻痹 直流电中药离子穴位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