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炎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期常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本综述对单核巨噬细胞在心肌炎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在病毒清除、炎症损伤、自身免疫和组织修复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

  • 标签: 心肌炎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的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的同时,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特菌感染组(野生型,WT),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9115,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荷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WT组和IL-17B-/-组小鼠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1),NK细胞也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和脾脏中IL-6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IL-6、IL-12、IL-1β、TNF-α、IFN-γ、iNOS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IL-17B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IL-6的分泌抑制宿主清除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IL-17B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比较血液单核细胞(monocytes,Mo)、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PM)和肝脏枯否细胞(kuffercells,KC)对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rncomitans,Aa)吞噬能力的差别。方法:3只健康新西兰兔,分离培养Mo、AM、PM和KC;荧光素标记Aa,以感染复数25:1的比例感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0.5、1.0、1.5h时吞噬细菌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荧光强度,计算吞噬指数。结果:1.5h内,随着孵育时间增加,AM和PM对Aa吞噬能力逐渐升高,Mo和KC的吞噬能力在1h达到高峰;Mo、AM、PM和KC吞噬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孵育0.5h吞噬指数AM、PM〉Mo、KC,1.0h时AM〉PM〉Mo、KC,1.5h时AM〉PM〉KC〉Mo。结论: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对Aa的吞噬能力不同,可能是造成牙周病对不同部位影响不同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 伴放线放线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至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AIH患者10例,同期选择年龄和性别均匹配且无肝功能异常的5例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IH患者和对照者肝组织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RIP3抑制剂GSK872(GSK872)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巨噬细胞RIP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TNF-α、IL-6、IL-1β、细胞炎性小体Nod样蛋白3(NLRP3)、CC趋化因子配体(CCL)2和CCL5的mRNA水平;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地塞米松组,采用qPCR检测巨噬细胞TNF-α、NLRP3、RIP3和MLKL的mRNA水平。选择24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急性AIH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每组6只),处死小鼠后收集外周血和肝组织,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采用qPCR检测CCL2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比例。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患者肝脏CD68阳性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和MAC387阳性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者[(0.84±0.21)%比(0.09±0.03)%、(0.79±0.13)%比(0.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4.84,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内RIP3、MLKL、TNF-α、IL-6、IL-1β、NLRP3、CCL2、CCL5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GSK872组(1.64±0.16比1.07±0.07和0.63±0.11,10.45±1.37比1.10±0.33和1.51±0.63,5.43±0.59比0.94±0.06和2.59±0.45,204.20±30.73比1.26 ±0.19和111.40±11.62,20 848.00±362.00比1.09 ±0.26和10 940.00±566.60,7.47±1.17比1.09±0.09和3.79±0.89,68.03±5.15比1.14±0.19和14.09±2.62,5 935.12±96.20比1.43±0.46和673.50±4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5.21,6.65、6.55,7.57、3.96,6.60、3.06,8.83、4.08,5.46、2.56,12.97、10.16,25.34、14.99;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TNF-α、NLRP3、RIP3和MLKL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地塞米松组(8.85±1.43比1.44±0.43和3.63±0.63,6.42±0.86比0.99±0.12和2.07±0.17,1.72±0.21比0.93±0.09和0.43±0.07,6.87±0.85比1.62±0.31和1.4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3.33,6.24、4.95,3.04、5.11,5.77、6.07;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点状坏死。ConA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2 569.00±45.44)U/L比(49.38±9.07)、(103.00±14.07)和(759.30±34.99) U/L,(3 335.00±88.79)U/L比(108.50±18.10)、(460.00±97.40)和(1 573.85±36.06) U/L],且ConA+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低于ConA+GSK8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5.42、3.90、4.63、4.16、3.79、6.70、2.71,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CCL2和CCR2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92.64±10.57比0.78±0.15、5.64±1.00和9.47±2.06,5.73±0.39比0.98±0.22、2.18±0.22和2.9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6、7.24、5.87、8.71、8.58、5.45,P均<0.01)。ConA组小鼠肝脏CD45+CD11b+F4/80+总巨噬细胞比例和CD45+CD11bhiF4/80lo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0.86±0.02比0.73±0.03、0.68±0.02和0.72±0.03,0.56±0.02比0.08±0.02、0.11±0.01和0.08±0.01),CD45+CD11bloF4/80hi肝脏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GSK872组(0.24±0.03比0.58±0.04、0.52±0.07和0.5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5.90、3.89,18.70、19.87、20.52,7.35、3.82、3.87,P均<0.05)。结论AIH患者肝脏巨噬细胞数量增加。RIP3信号介导免疫性肝炎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能成为AIH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巨噬细胞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细胞因子类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形成的M0细胞共培养,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外源性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以CD163+(M2)为主的巨噬细胞聚集,相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M0细胞表达更多TNF-α;流式细胞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32%和29.52%。外源性TNF-α刺激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Ⅲ型胶原α3,COL3A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1,FN1),波形蛋白表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CD86和CD163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反过来促进自身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

  • 标签: 瘢痕疙瘩 共培养 原代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炎症反应是肝脏损伤后发生纤维化的前提条件,巨噬细胞是纤维化级联反应的关键调控者,其中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浸润至受伤的肝组织并分化成巨噬细胞,对肝脏损伤、纤维化的启动、维持及消退至关重要。因此,揭示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对肝纤维化过程免疫调节的细胞、分子机制,将为开展基于巨噬细胞的抗纤维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单核/巨噬细胞 肝纤维化消退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高糖对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方法①巨噬细胞与含33.6mmol/L的葡萄糖培养液孵育不同时间(0、6、12、24、48、72、96h);②巨噬细胞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6、11.2、16.8、33.6mmol/L)的培养液共同孵育72h;③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12.5、25、50μg/ml)与含33.6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孵育72h。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CXCL16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XCL16的含量。结果(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及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CXCL16增加。(2)随培养液中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CXCL16减少。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高糖诱导的THP-1来源巨噬细胞CX-CL16的表达和分泌。

  • 标签: 高血糖症 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CXCL16 阿司匹林
  • 简介:中剂量组肝细胞无明显带状坏死,  肝愈胶囊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小鼠RES吞噬功能,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肝愈胶囊对实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ES)吞噬廓清能力影响及保肝降酶的作用

  • 标签: 保肝降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廓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巨噬细胞特征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A组,巨噬细胞组;B组,ADM(5 μg/μl)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C组,脂多糖(LPS,100 ng/ml)及γ-干扰素(IFN-γ)(10 ng/ml)联合诱导巨噬细胞组;D组,白细胞介素-4(IL-4,10 ng/ml)诱导巨噬细胞组;E组,LPS(100 ng/ml)及IFN-γ(10 ng/ml)联合诱导巨噬细胞后再与ADM(5 μg/μl)共培养组。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分化抗原86(CD86)、甘露糖受体(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CD86的表达在C组中最高(2.82±0.07、3.07±0.24,FiNOS=210.3,FCD86=85.6,P<0.0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的表达在D组中最高(3.30±0.26、3.23±0.32,FCD206=115.4,FArg-1=71.2,P<0.01)。B组与A组比较,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6,P>0.05)。E组与C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CD86的表达量下降,分别由C组的2.82±0.07、3.07±0.24下降到E组的2.21±0.10、1.96±0.04;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的表达量增高,分别由C组的1.01±0.16、0.97±0.16上升到E组的1.87±0.14、1.91±0.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NOS=8.523,tCD86=7.702,tCD206=7.028,tArg-1=7.90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ADM有诱导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的作用。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合成酶 CD20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LPS)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离培养C57BL/6小鼠DFAT,并对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通过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成脂、成骨干性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将DFAT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 (Arg-1)、壳酶蛋白(Ym-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加入LPS或IL-4刺激,可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将DFAT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发现,DFAT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M1组和对照组M0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5.02±0.71比1.00±0.02,t=5.648,P<0.01)、iNOS的表达显著增高(7.44±1.56比1.00±0.06,t=4.143,P<0.01)、MCP1的表达显著增高(19.64±2.48比1.00±0.04,t=7.510,P<0.01);M2组M0组比较,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Arg1的表达增高(165.40±45.72比1.00±0.07,t=3.597,P<0.05)、IL-10的表达增高(6.86±1.91比1.00±0.07,t=3.055,P<0.05)、YM-1的表达增高(5.17±2.27比1.00±0.03,t=1.834,P<0.05);DM1组较于M1组,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0.93±0.40比5.02±0.71,t=4.979,P<0.05)、iNOS的表达显著降低(1.61±0.83比7.44±1.56,t=3.302,P<0.05),MCP1的表达显著降低(2.22±1.27比19.64±2.48,t=6.244,P<0.05);而DM2组与M2组比较,Arg-1的表达显著增高(493.10±55.37比165.40±45.72,t=4.563,P<0.05)、IL-10的表达显著增高(87.84±26.90比6.86±1.92,t=3.002,P<0.05)、YM-1的表达显著增高(49.11±11.07比5.18±2.28,t=3.887,P<0.05)。结论DFAT细胞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 标签: 去分化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 极化 免疫调控
  • 简介:1急性肺损伤基本概念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打击后,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ALI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低氧血症,PaO_2/FiO_2≤300mmHg;③胸片显示双肺浸润阴影;④肺动脉嵌入压(PAWP)≤18mmHg或临床除外心源性因素。AL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阶段,而ARDS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在肺部的表现和主要组成部分。MODS晚期可发展为多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 简介:心肌梗死后浸润于缺血坏死区域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早期通过酶解作用分解梗死组织,在炎症中晚期通过旁分泌作用加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血管新生过程,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进程。然而,心梗后早期炎症反应过度,会导致原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降解,引发梗死区膨展、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张、乃至室壁瘤和心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组织修复 单核/巨噬细胞 靶点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诸暨市人民医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同期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MIP-1α和MCP-1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MIP-1α[(22.37±2.64)ng/L]和MCP-1[(641.73±112.09)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6±1.98)ng/L、(534.76±94.16)ng/L](t=54.362、6.932,均P<0.05)。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MIP-1α[(27.86±2.43)ng/L]和MCP-1[(697.16±117.64)ng/L]水平均高于恢复期[(14.26±2.27)ng/L、(548.19±114.06)ng/L](t=26.200、5.835,均P<0.05)。中重度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MIP-1α[(31.06±2.17)ng/L]和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t=12.924、2.793,均P<0.05)。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MIP-1α与MCP-1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1)。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血清MIP-1α和MCP-1水平升高,两者共同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与毛细支气管炎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标签: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 趋化因子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明显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本文就TAM的来源、TAM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TAM相关肿瘤靶向治疗进行综述,相信通过对TAM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TAM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调控,还依赖于肿瘤间质等构成的肿瘤微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同种大鼠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Th17细胞标志物(IL-17)和单核巨噬细胞标志物(ED1)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肾移植组、肾移植+HBO治疗组(HBO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又分为1、3和5 h组。留取移植肾组织和血标本,假手术组留取大鼠左肾组织和血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L-17和ED1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结果①肾功能变化:在再灌注1、3、5 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肾移植组和HBO治疗组Scr值均显著增高(P<0.05);与肾移植组比较,HBO治疗组在1、3 h时无明显差异,在5 h时Scr值则明显降低(P<0.05);②肾组织病理变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肾组织结构正常。肾移植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组织损伤加重,可见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球体积增大,逐渐可见蛋白样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样变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HBO治疗组在1、3 h时与肾移植组无显著差异,在5 h时其肾组织损伤则较肾移植组明显减轻;③IL-17蛋白和ED1蛋白相对定量结果显示:再灌注1、3、5 h时,肾移植组的IL-17和ED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HBO治疗后其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Th17细胞的聚集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其保护作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更加突出。

  • 标签: 肾移植 模型,动物 大鼠 高压氧 Th17细胞 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