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护理投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护理投诉的导致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护理投诉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差,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欠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淡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结果针对护理投诉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投诉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护理投诉分析 对策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探讨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不良事件记录,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科室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办法和策略。结果医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管理失误、对患者的护理失误、其他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患者本身。结论医院应当健全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机制,从而促进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回顾性研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护理记录中存在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五性”缺陷,分析原因,主动干预,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医疗纠纷。方法进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教育培训,增强对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中重要举证作用的认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结果护士的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诊疗护理常规落实,护理基本功、规范化记录水平提升,体现里护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主动负责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记录 缺陷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环节之中的各种纠纷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到本医院的共计50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接受本次临床学调查工作,将100名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共同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工作,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由专业医护工作人员分析儿科护理环节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儿科护理纠纷问题以及护理问题多种多样,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科学化儿科护理模式之后,医疗纠纷几率普遍降低,绝大多数观察组患者比较认可科学化儿科护理模式。

  • 标签: 儿科护理 纠纷原因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参与护理过的22例产后出血给予心理及综合护理。结论主要包括产前重视检查及保健,产时及时科学处理产程,产后细心观察,特别是产后2小时的观察,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 简介: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达500ml以上者为早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产后24h后发生的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产褥出血)。本文通过2001年1月至2007年11月59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 标签: 晚期产后出血 护理 阴道出血量 出血患者 娩出后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l2月收集的115起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损伤结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中有0起Ⅵ级,0起V级,0起Ⅳ级,10起Ⅲ级,33起Ⅱ级,53起I级,19起0级。不良事件所涉当事人的工作时间为3起>15年,10起11年~15年,12起6年~l0年,25起2年~5年,65起<2年;职称为5起主管护师,13起护师,97起护士(包括实习学生、见习护士)。结论对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极为有效。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6例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出原因采取护理措施。结果: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81%,其他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DIC等也占一定比例。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临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性地防范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标签: 护理风险 原因分析 防范
  • 作者: 吕金兰杨立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吕金兰杨立华【中图分类号】R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42-02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至今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及时发现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所在。目前,产后出血的诊治进展很快,对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为一名助产人员,本文着重对阴道分娩所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作一总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预见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129例,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结果妊娠期有严重的合并症、多次流产史、精神因素、分娩史、凝血功能障碍、双胎、巨大儿、产时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的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产后出血。护理组产后出血率22.37%,对照组产后出血率41.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加强妊娠期保健及积极控制合并症,产时注重用力指导和协助胎儿、胎盘娩出,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结论对产后出血高产妇高度重视,规范产前检查和助产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