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骨折后疼痛外涂乙胺乳胶,用药后约2h用药处出现红色皮疹,随后背、腰部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红斑伴痒痛。次日患者体温升至39.2℃,背、腰部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猩红热样药疹。给予抗过敏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背、腰部与大腿内侧皮疹减少,瘙痒程度减轻;1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 标签: 药疹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 简介:目的观察乙胺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18~65岁的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应用乙胺乳胶,对照组应用酸钠凝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每次涂抹2—4g,3~4次/a,但总量不超过10g,/d。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测量其颈部活动度,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的颈部活动度分别为(37.1±8.1)°、(40.4±7.2)°、(43.8±7.7)°;对照组分别为(37.9±8.6)°、(39.3±8.1)°、(42.8±8.2)°。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与治疗前比较发现,颈部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3.8±1.8)d,早于对照组的(4.6±1.4)d;试验组最佳作用时间也早于对照组[对照组为(7.6±1.8)d,研究组为(6.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9%(24/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不良反应有3例,表现为局部发红;对照组中1例局部发红,1例局部瘙痒,均未行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起效较快,能较快达到最佳作用时间,有较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 双氯芬酸钠凝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实施三七伤药片联合乙胺乳胶治疗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乙胺乳胶治疗,后者接受三七伤药片联合乙胺乳胶治疗,对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实施三七伤药片联合乙胺乳胶治疗的疗效明显,可推广。

  • 标签: 三七伤药片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急性软组织损伤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剧烈,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大剂量抗炎止痛药内服常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为减少内服药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受累关节局部涂抹外用药,但起效慢,控制疼痛疗效欠佳,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假说,并围绕假说设计试验方案,以初步评价纳米梅花针导入乙胺乳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2︰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1组33例和对照2组17例。干预组采用纳米梅花针导入乙胺乳胶,对照1组采用安慰纳米梅花针配合外用乙胺乳胶,对照2组采用纳米梅花针针刺。每日1次,至疼痛消失为止,疗程最长7 d。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从关节皮肤颜色、局部压痛、关节活动程度3个方面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应急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记录不良事件用于安全性评价。讨论此试验设计可为"纳米梅花针透皮给药技术配合乙胺乳胶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炎"提供初步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扩大样本量验证该技术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测算依据与试验设计方法参考。注册信息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2154。

  • 标签: 临床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关节炎,痛风性 梅花针疗法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配合乙胺乳胶外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组40例使用红外线照射配合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结果本组治疗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有效率为90%以上。结论红外线照射配合乙胺乳胶外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 标签: 红外线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乙胺胶乳剂经超声透入治疗肩周炎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共计100例,并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按摩治疗组采用运动手法按摩;联合治疗组实施运动手法按摩联合乙胺胶乳剂经超声透入进行治疗,待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98%)上远远高于按摩治疗组(86%)(详见表2),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详见表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运动手法按摩联合乙胺胶乳剂进行治疗肩周炎,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出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疼痛,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双氯芬酸二乙胺胶乳剂 超声透入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乳胶治疗膝交叉韧带术后患肢肿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到2010年7月治疗174例膝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男性113例,女性61例,其中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143例,膝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20例,膝前后交叉韧带合并损伤患者1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患者。治疗组应用乳胶涂擦并配合患肢抬高;对照组常规患肢抬高及股四头肌伸缩练习治疗。以7d为1个疗程,依据疼痛数字评估法与小腿周径测量组成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7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治愈率为82.7%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一个疗程的治愈率为51.7%,有效率为78.1%。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胶用于膝交叉韧带术后患肢肿痛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见效快,效果好。

  • 标签: 交叉韧带重建 双氯芬酸乳胶 肿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型在使用之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100例需要止痛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酸钠栓,参照组给予酸钠缓释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以及止痛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止痛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止痛治疗 双氯芬酸钠栓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不良反应发生率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皮肤重复接触1%灭痛乳胶后,机体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为本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灭痛乳胶作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经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无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弱致敏性.结论:正常皮肤多次、反复使用1%灭痛乳胶后,皮肤对其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对机体的致敏性弱.是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 标签: 1%双氯灭痛乳胶剂 动物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皮肤过敏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性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性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性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性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和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于2008-04-30在家干农活,自感膝关节痛,到市药店购买24片,生产日期2007年4月。回家后服用两片,每片25mg,10min后,自感全身发麻,迅速转为奇痒,同时,出现头晕,视力模糊,不能睁眼,心慌,随之呕吐,

  • 标签: 双氯芬酸 过敏性休克 病例报告 膝关节痛 生产日期 全身发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钾栓(普他宁)治疗儿童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100例因感染性发热入院就诊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普他宁栓塞肛;对照组(50例)给予泰诺林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判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48(96%)与对照组42(84%)对比差异显著,P=0.04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率(χ2=6.06,P=0.01<0.05)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降钙素原(Z=6.74,P=0.012)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他宁治疗儿童发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普他宁 发热 白介素-6 血清降钙素原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关节肿痛1个月,上腹不适,恶心、尿黄4d,于2003年8月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偶尔有晨僵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灭痛50mg,3次,d,共26d。晨僵症状略有好转,近4d来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恶心呕吐数次,伴乏力,尿色深黄似茶色,无黑便及陶土样便。既往史:5年前感膝关节酸痛不适,被诊断为为“风湿性关节炎”,服中药治疗后好转,无自然流产史,无肝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重型肝炎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上腹不适 晨僵症状
  • 简介:目的评估胍短期预处理治疗枸橼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宫颈黏液评分和妊娠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枸橼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仅在2月后给予枸橼促排卵,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体重指数、睾酮、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睾酮、血糖和胰岛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第3个月经周期的第14天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卵泡成熟率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胍短期预处理治疗枸橼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枸橼酸氯米芬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联合钾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方法对400例计划外妊娠,自愿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0例,术前6小时肛门填塞米索前列醇片400ug,术前30分钟口服钾片50mg,然后手术。对照组200例,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直接手术。结果应用米索前列醇加钾组95%能耐受疼痛,对照组10%能耐受疼痛,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钾,能显著减轻术中疼痛,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钾 人工流产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儿童上肢骨折术手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岁儿童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按患儿执行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5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50例。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实验,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术后疼痛出现前应用镇痛药效果明显较疼痛出现后用药效果良好。结论:使用儿童型酸钠超前镇痛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明显,副反应程度轻,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儿及家长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上肢骨折 超前镇痛 疼痛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酸麻醉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强,约为阿司匹林的26~50倍。特点为药效强,不良反应轻,剂量小,个体差异小。

  • 标签: 双氯芬酸 麻醉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