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是发作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男,13岁,临床表现为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运动不能,表现为头转向一侧、颈后仰、摇头、摆动,双手紧抱于胸前,双足尖着地,足底麻木、疼痛。基因检测:染色体16p11.2(chr16:29594293-30189789)位置存在约595.5 kb杂合缺失。相关文献详细报道的16p11.2微缺失患儿表现为PKD者有8例。16p11.2微缺失是引起PKD的另一基因表现形式。对于PKD患儿的遗传评估中应注意16p11.2微缺失的筛查。

  • 标签: 16p11.2微缺失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RRT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例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患者进行PRRT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两例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设计特异性引物覆盖基因全外显子及其侧翼,通过PCR扩增PRRT2基因,再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例1的PRRT2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282dupA重复变异,例2的PRRT2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715_716dupCC重复变异。两例患者的母亲均检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变异。结合该变异的人群频率、遗传模式、文献报道及蛋白功能影响信息,预测这两个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致病变异。结论PRRT2基因第2外显子c.282dupA重复变异和c.715_716dupCC重复变异为患儿的致病原因。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RRT2基因 新基因变异
  • 简介: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使用神经阻滞剂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的慢性锥体外系综合症。临床特征为口-舌-颊或躯体其他部分呈现各种不自主运动。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该障碍正成为一种医源性疾患而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的日益重视。1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1-4]TD最早发现于1954年,首先由Sigwald和Uhrband报道并命名。1960年Kruse第1次详细的描述了TD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理学 医源性疾患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对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的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的4例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采用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法观察舒必利与安慰剂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舒必利治疗有一定临床效果。

  • 标签: 疗效 舒必利 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申昆玲教授非常高兴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邀请,与英国Leicester大学感染和免疫系国家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诊断服务中心(简称诊断中心)ChristopherLiamO'Callaghan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主任医师及郎志奇副主任医师共同就“儿童PCD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纤毛运动障碍 原发性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 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由于纤毛结构发育缺陷,导致纤毛运动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或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PCD的患病率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约为1∶10 000,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国PCD患病率的报道。由于该病临床特点呈多样且个体差异较大,其真实患病率往往被低估,易漏诊。本文重点对PCD诊断方法和流程的有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有助于及时识别可疑患者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是一种罕见的发作运动障碍,人群发病率约为1/150 000。PKD与遗传高度相关,除PRRT2基因外,SCN8A、KCNA1、CHRNA4、DEPDC5、PNKD、SLC2A1、KCNMA1、ADCY5等基因突变也可以导致PKD表型。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PKD患者存在皮质、基底节、丘脑的细微结构或功能异常。本文现围绕PKD的遗传学和功能影像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KD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

  • 标签: 运动障碍 遗传学 功能影像学 PRRT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昆明市儿童医院诊断的1例PCD病例的诊疗经过,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8岁,因反复咳嗽就诊,既往反复患肺炎及鼻窦炎,纤毛活检电镜提示纤毛数量减少,基因检测位于chr5-13809290的DNAH5基因出现c.7615T>C(p.W2539R)突变,故确诊为PCD。该患儿突变位置为新发突变位点。结论PCD是儿童的罕见疾病,电镜检查及基因检查等有助于PCD的诊断,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湿咳嗽患儿需警惕PCD可能。

  • 标签: 儿童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制运动疗法(CIMI)对小儿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8例符合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强制组和对照组,强制组限制健侧手的使用,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两个月后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IMI能加强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 标签: 强制性运动疗法 小儿偏瘫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15例发作运动诱发舞蹈样手足徐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症状缓解不明显,加大卡马西平用量后发作减轻。结论发作运动舞蹈样手足徐动症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短暂的、发作局部或全身不随意运动,卡马西平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 临床分析 卡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