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东升教授张东升,男,1963年9月出生,山东德州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原山东医学院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口腔肿瘤治疗与整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医学院 华西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2012年4月22日,四川省口腔外科专业委员成立大会暨首届口腔外科发展论坛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邱蔚六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学东教授等出席了四川省口腔外科专业委员成立大会和论坛。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 论坛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成都 中华口腔医学会
  • 简介:2013年8月16日,第五届口腔外科专业委员第一次常委(扩大)会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会议中心举行。专业委员顾问邱蔚六院士、王大章教授,专业委员常委、各学组(协作组)组长参加会议。张志愿教授代表总会领导出席会议,赵怡芳主任委员主持会议。会议完成下述议程并对相关工作做出安排。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会议 主任委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口腔外科治疗的手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0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70例口腔外科手术的临床材料,并进行资料的研究与整理、分析。结果70例中采用全冠状切口35例,半冠状切口35例。采用自体组织修复44例,其中就近取用颅骨外板、濒肌筋膜瓣26例。70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文总结了作者采用冠状切口用于口腔外科手术70例的临床资料,介绍了冠状切口用于口腔外科的手术方法,对其适应症、优越性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论认为冠状切口可提供充分的暴露,切口隐蔽安全,术后无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对同时需植骨的病例更为适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口。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治疗 手段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外科专业委员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口腔外科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外科专业委员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拟定于2016年10月13—15日在沈阳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召开.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会议 中国医科大学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外科专业委员睡眠呼吸障碍协作组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第一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疗学习班将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西安举行,欢迎相关的各学科临床医师和技术人员参加。

  • 标签: 呼吸障碍 睡眠呼吸 口腔颌面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口腔外科患者口腔护理新型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口腔患者480例,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类,观察组患者群体给予护理新方案,对照组患者群体给予老旧式护理方案,后者出院前阶段实施细化观察操作,随之将二者口腔护理效果进行透彻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病率在进行新型护理模式介入后,发病率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结论观察组患者,老旧式棉球护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下需求,应筛选新型口腔清洁方案,基于此,实施综合护理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创口感染病症和口腔溃疡病症等。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 口腔护理 新型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行口腔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口腔冲洗的清洁程度。结果92例患者进行口腔冲洗后,无口腔清洁程度较差者,与口腔冲洗前有9例患者清洁度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1例患者出现口角牵拉伤以及3例创口缝线裂开,1例患者出现间歇性感染,经针对性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利用口腔清洗技术对口腔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口腔冲洗,可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加快伤口愈合,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口腔冲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应用在口腔外科护理阶段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口腔外科接受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而对照组中有41例,观察组中有4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传统口腔护理的方法,而观察组则是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护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1425例医院口腔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4.28%(61/142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60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15d比重、手术时间≥3h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d、手术时间≥3h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