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与传统术式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2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1组侧入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B1侧入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A2侧入股骨头节置换术。B2侧入传统切口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以比较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还是实行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明显的低于传统切口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实行侧入切口方式治疗,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还是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术中损伤与术后恢复都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这提示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 小切口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外侧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切口外侧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切口外侧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 标签: 肘内翻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内 小切口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切口入路 微创小切口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切口外侧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少(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具有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建议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术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0例,收治年限为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常规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前外侧小切口 常规后外侧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好。结论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为≥90分8例,良为70~89分13例,差为<70分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疗效肯定。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小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入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外侧)与实验组(32例: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83例86髋,随机分为两组,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A组采用外侧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50髋,男26例,女21例,年龄23~76(平均62.3)岁;B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36髋,男22例,女14例,年龄45~71(平均59.5)岁;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8~12(平均9.3)cm,手术时间62~108(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115~265(平均236)ml,术后引流量133~325(平均180)ml,输血量0~400(86)ml。B组手术切口长14~20(平均18.2)cm,手术时间80~120(93)min,术中出血量156~300(255)ml,术后引流量90~388(252)ml,输血量0~600(142)ml。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皮肤瘢痕等优点,在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 标签: 外侧入路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髋关节外侧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分别应用常规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Harris、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小直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入路 临床效果
  • 简介: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与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小儿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给予观察组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理想的术后效果,同时术后基本不会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手术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观察Rottinger前外侧切口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在人工关髋节置换中应用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切口行人工髋髋关节置换63例,随机分成服用独活寄生汤组、非服用独活寄生汤组。服用组术后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rris评分显示:术前Harris评分从35.5分提高至6个月93.2分,终末随访时的97.4分。VAS评分显示:两组疼痛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缓解,应用独活寄生汤组的术后疼痛减轻效果更具有优势(P=0.007,P〈0.01)。卧床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23.0±0.71)d少于非用药组(30.2±4.81)d(P=0.035,P〈0.05)。住院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14.4±01.67)d少于非用药组(14.4±1.67)d(P=0.012,P〈0.05)。患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用药组(9.80±0.45)d少于非用药组(12.0±1.22)d(P=0.02,P〈0.05)。患者均能于半年左右步行来院复查,复查时拍摄双髋正位和患髋侧位片,均提示假体位置佳,无松动、下沉等表现,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行走自如,对自己的恢复情况满意。结论:Rottinger前外侧切口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组在缓解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相对于非用药组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小切口 入路 独活寄生汤
  • 简介:目的观察对比外侧切口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资料。平均年龄74.5岁,切口组45例,标准切口组42例。记录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助行器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术前诊断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切口组小于标准切口组。其余各项指标切口组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经外侧切口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比外侧标准切口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经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股骨颈移位骨折),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26日至2018年8月26日,把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抽号)各35例,分别采取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以及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治疗。结果两组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经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移位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入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外侧)与实验组(32例: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 标签: 小切口 外侧胫骨平台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动态切口手术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简便、实用性。方法采用髋关节外侧动态切口手术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3例。结果93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死于其它疾病1例。Harris评分优78例,良7例,可2例,差6例,优良率91.39%。结论髋关节外侧动态切口手术入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外展肌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且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我们认为髋关节外侧动态切口手术入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入

  • 标签: 外侧动态入路 人工股骨头 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