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常见的肘关节畸形,为了恢复肘关节正常轴线,需行截骨矫形治疗。本文着重探讨分析小儿畸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小儿畸形主要包括进行综合治疗和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30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结论认为对小儿畸形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小儿 肘内翻畸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翻矫形支具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儿童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58例单侧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截骨克氏针组28例,外翻支具组30例。根据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肘关节功能,比较术后提携角、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肘关节屈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5~49个月,平均(29.7±4.8)个月,外翻矫形支具组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并发症均明显少于截骨克氏针组(P<0.05)。两组患儿末次随访时患肢提携角、最大屈伸角度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评定标准:截骨克氏针组97.5%,外翻矫形支具组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翻支具和截骨克氏针两种方式均可有效地矫正儿童畸形,但外翻支具联合手法按摩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 治疗结果 肘内翻 外翻支具 手法按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的起病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需进行楔形截骨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病因,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甲、乙、丙组。三组患者分别选用改良French固定、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及钢板固定等方法进行肘关节固定,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及随访观察后,评价三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情况,进而分析有效矫正的方法。结果肱骨髁上骨折是的主要病因;三组患者手术后经不同方法矫正2年后的肘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且甲组活动度优于乙组及丙组,差异显著。结论改良French固定方法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肘关节的活动情况,其效果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及钢板固定方法。

  • 标签: 肘内翻 French内固定 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截骨钢缆接骨术治疗儿童畸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对11例儿童(10~14岁,平均12.9岁)患者(其中2例同时存在10°旋)进行微创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保留对侧骨皮质与骨膜的完整,在骨折上下端钻人2枚螺丝钉,调整旋转角度,螺钉间用钢缆进行接骨固定,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行功能操练。结果11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0~45d,平均36.3d,无一例感染与神经损伤发生;术前肘关节角度35°±5°,肘关节功能:屈曲125°±10°,伸直10°±5°。所有患者获得20~42个月(平均33.5个月)随访,术后肘关节外翻角度8°±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2,P〈0.05);肘关节屈曲130°±8°,伸直8°±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前伴有旋患者术后旋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微创截骨钢缆接骨术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治疗,具有骨膜剥离少、骨折端稳定、骨折俞合快的优势,并可以改善旋转畸形,对肘关节伸屈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肘关节 畸形 截骨术 钢缆固定
  • 简介:总结了36例儿童畸形截骨矫形术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周密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石膏护理、营养支持及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指导。36例患儿术后肘关节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肱骨外髁突出畸形,无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功能正常。重点提出术后的石膏护理与功能锻炼是减少畸形愈合的关键。

  • 标签: 儿童肘内翻 矫形术 护理
  • 简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上肢常见的一种损伤.我院自1986年~1999年共收治113例,其中绝大多数为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为预防畸形,本文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61例在治疗中测量Baumann角并对52例正常肘关节X片测量Baumann角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对髁上骨折复位、固定方法及预防并发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1例,均属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即骨折端无骨皮质相连,完全移位.男46例,女15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正中神经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1例.其中尺偏型48例,桡偏型13例.

  • 标签: 内翻探讨 发肘 监测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患者,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应用解剖有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6例,针对尸体4具以及上肢8个有效实施大体解剖,针对局部解剖结构以及患儿出现骨折后,骨折远端受力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结果在所有患儿中,针对Ⅱ型、Ⅲ型骨折患儿,出现尺偏旋转型合并的患者比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针对肱骨远端骨解剖结构、进行牵拉前臂屈肌群以及骨折远端较易表现出旋转移位的现象。结论针对尺偏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较易表现出的现象;分析导致患儿表现出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的前臂屈肌群肌力受到了牵拉的作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外侧截骨外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儿童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8例继发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资料。通过外侧入路进行肱骨远端截骨后,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钢板组(A组)和外固定支架组(B组)两组,术后2、4、6和12个月分别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根据截骨端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外固定支架或钢板。按照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定分析肘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并取得了满意的功能和外观改善,无一例出现骨不连、异位骨化或固定器移位。A组患儿随访时间为36~71个月,平均(59.7±3.2)个月,手术时间为(60.9±5.8)min,出血量为(41.5±3.8)ml,手术切口长度为(5.2±0.4)cm;B组患儿随访时间为38~72个月,平均(60.0±4.1)个月,手术时间为(50.8±5.6)min,出血量为(25.6±3.1)ml,手术切口长度为(3.9±0.4)cm。B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和肘关节Bellemore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外侧截骨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式都是治疗儿童畸形的有效方法,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外固定支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骨折 截骨术 肘内翻 外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出现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63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8例,女172例;年龄1~14(8.4±2.7)岁;35例,非595例。观察指标:(1)影响畸形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Gartland分型、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否合并旋转移位、治疗方式以及骨折至功能锻炼的时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方向是的危险因素(χ2=73.13,P<0.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尺偏移位为发生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54,95%可信区间5.748~66.423,P<0.001)。结论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出现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肘内翻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20例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4例,ⅡC型1例。内侧入路给予冠状突骨折直视下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然后置入冠状突专用钢板辅助支撑固定;20例患者的肘关节外侧不稳,常规给予外侧入路带线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85 mL,平均住院时间12.5 d。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冠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活动稳定,无内置物松动、断裂。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功能:屈曲平均113.2°,伸直平均10.3°,前臂旋前平均72.4°,前臂旋后平均83.4°。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0/20);评分平均88.5分。结论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为肘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内侧入路复位并坚强固定冠状突骨块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入路探查修复外侧副韧带,指导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骨板 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半脱位 缝合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减少并发的意义,以探讨和优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20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对照组98例,实验组105例,分别应用传统护理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2种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的疗效。结果2组患儿发生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质量,较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 标签: 肘内翻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内 小切口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 简介:我院1997-01~2002-12单纯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畸形2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 标签: 畸形 骨固定钢丝 肘外科学
  • 作者: 朱嘉文 谭为 杨洋 黄文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23,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创新平台,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23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矫形截骨术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分别以"3D打印""导航模板""数字化""三维重建""矫形"""和"3D printing""navigational template""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orthopedics""cubitus varu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矫形截骨术的中英文文献。从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的畸形评估、术前模拟、导航模板设计、术后效果、应用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文献(英文27篇,中文8篇)。相比传统手术,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应用于儿童截骨,术前矫形能准确地进行肘部畸形三维评估,使得术中操作与术前模拟一致,可实现个性化矫形,截骨精准、创伤小,但手术成本较高。结论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截骨矫形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 标签: 肘内翻 矫形 导航模板 成像,三维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带有冠状面外弓(FLB)的膝患者与直形股骨(SFS)健康膝志愿者股骨轴线,探寻FLB患者的术前固有力线(CA),指导全膝关节置换(TKA)时股骨远端外翻纠正角(VCA)的选取。方法2018年1至12月于新桥医院测量45例(90例膝)FLB及膝患者的股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MPFA)及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LDFA),并与25名(50膝)SFS健康膝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比较。测量患者基于股骨远端机械轴(DMA)的VCA—DMA和股骨远端解剖轴(DAA)形成的夹角,并与志愿者基于中立位机械轴(NMA)的VCA进行比较。测量FLB患者的股骨外弓角(α)度数,并与患者基于NMA的VCA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平均股骨外弓角α为7.8°±2.7°。FLB患者MPFA和a-LDFA与SFS志愿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4.9°±3.7°比85.6°±1.8°和81.7°±1.7°比81.2°±1.6°, t=1.26、1.70,均P>0.05)。SFS志愿者基于NMA的VCA为5.5°±0.6°(4.5°~7.4°),FLB患者组DAA-DMA角为5.3°±0.7°(4.3°~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FLB患者组基于NMA的VCA为8.4°±1.5°(5°~10°),与股骨外弓角α呈强正相关(R=0.607,P<0.01)。结论FLB患者不仅股骨远近端不存在显著畸形,而且股骨外翻截骨角(DMA-DAA)不随外弓程度发生变化,TKA时基于DMA行股骨远端截骨,可保留股骨外弓,恢复患者下肢力线至术前的固有状态。

  • 标签: 冠状面股骨外弓 膝内翻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固有内翻力线 股骨远端机械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航模板治疗儿童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单侧畸形患儿,左侧7例,右侧8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和3D打印技术,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个性化数字化导航模板进行辅助截骨。术后随访根据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术后患侧、健侧提携角和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8~52个月,平均39个月。15例患儿均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外侧髁骨性隆起等并发症。术后患肢提携角为2°~9°,平均(6.4±2.1)°;健侧提携角0°~8°,平均(5.8±1.9)°;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活动度最大伸直角度为-8°~11°,平均(1.7±0.5)°;最大屈曲角度为127°~138°,平均(133.7±2.3)°;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3D打印数字化导航模板手术操作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为儿童畸形精准截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肘内翻 数字化技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CORA)测定和中性楔形截骨术在儿童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的畸形儿童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0岁。术前拍摄双侧肱骨标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肱骨Baumann角、近端解剖轴(PAA)及远端解剖轴(DAA),确定成角旋转中心CORA点和畸形角度。术中围绕CORA点行外侧闭合中性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术后患儿均采用屈石膏固定,记录肘关节屈伸功能、术后瘢痕、体表携带角,同时采集肘关节X线片测量携带角及Baumann角,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18例肘关节过伸接近正常,2例存在过伸5°。15例患者屈曲> 130°,平均133.1°(130°~138°);5例患者屈曲为110°~130°。术前Baumann角为99.0°±1.0°,术后为76.0°±1.0°;术前提携角为-14.0°±1.0°,术后为13.6°±1.0°,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4例。1例患儿术中矫正40°。所有患儿拆除石膏及拔除克氏针前均未出现固定失败及矫正失败。结论测定肱骨解剖轴CORA可以精准确定肱骨远端的CORA点及成角角度,使得中性楔形截骨术截骨线及成角矫正轴均通过CORA点,恢复肱骨力线,同时断端不会出现位移。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儿童 肘内翻 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患者分别选择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以及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8例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完成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完成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拆固定时间。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同常规组(92.86%)、(7.14%)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切口长度小于常规组,但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拆固定时间均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有效应用,同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比较,在获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较为一致。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可将术中失血量减少,将切口长度减小;但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能够将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拆固定时间有效缩短,二者各有利弊,具体应用期间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形确定对应治疗方法。

  • 标签: 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 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 儿童肘内翻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