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套独立放疗剂量验证软件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放疗剂量验证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剂量计算算法采用AAPM TG 43报告推荐的公式。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例,每例患者都使用了不同的施源器,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γ通过率(0.1cm,5%)评估验证软件和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与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相比,验证软件剂量计算结果的γ通过率均>98%。靶区D100%和D90%的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29%和0.53%,危及器官D0.1cm3、D1cm3、D2cm3的偏差均<0.5%。结论仅需极少的人机交互,该剂量验证软件能验证临床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 标签: 后装放疗 剂量验证 治疗计划系统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最差剂量分布考虑放疗中不确定因素存在时的剂量,每次优化迭代计算放射源沿人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偏移固定值(2 mm)时的剂量分布,再加上放射源位置无偏移情况;每个体元的最差剂量分布是这几种情况中靶区内剂量最低值和靶区外剂量最高值,迭代目标函数通过最差剂量分布计算。结果在没有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鲁棒优化HR-CTV D100%均值比常规优化低,而V15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P<0.05)。在考虑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对比多种剂量分布的最差剂量学参数,鲁棒优化和常规优化的HR-CTV D100%均值相近,但鲁棒优化的D9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范围0.02~0.03 Gy)(P<0.05)。鲁棒优化增加了膀胱和小肠的D2cm3,直肠剂量随着鲁棒优化中考虑的放射源位置偏移方向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患者的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的DVH束宽度相近。结论基于最差剂量分布的鲁棒优化不能明显地提升宫颈癌放疗计划的鲁棒性,需要其他的方式减小放疗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 标签: 鲁棒优化 宫颈肿瘤/后装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将368例尖锐湿疣患者全部单纯进行放疗,放射源192铱,对女性阴道内尖锐湿疣采取阴道内置管方法,一般取阴道黏膜下0.5-0.75cm为剂量参考点,步进距为0.5-1cm。治疗长度根据疣体范围而定,放疗靶区包括肿物外0.5-1cm,每次剂量为4-5GY,每周一次,总剂量为10-25GY;对于女性外阴、大小阴唇或男性阴茎,冠状沟等部位尖锐湿疣,采用疣体表面敷贴治疗方法,运用特制的铅管套输用器套在疣体表面上,一般靶区包括肿物上下缘各0.5-1cm,剂量参考点在皮下0.5-0.75cm,剂量在5GY以内,每周一次,总剂量为8-25GY。结果治愈率99.7%,复发率为0。结论放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后装放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 宫颈癌 患者 进行 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 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 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 治疗的 宫颈癌 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始于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 。按照 抽签法 将 参选 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 26 例,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 , 实验组应用 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和 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在护理满意率方面,对照组相较于实验组更低, 数据对比有差异 ( P < 0.05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对比结果显示( P < 0.05 )。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 提高 生活质量 、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颈癌 体外放疗 腔内后装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 83 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 A 组( n=42 ,常规护理)和 B 组( n=41 ,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体外放疗 腔内后装放疗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 83 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 A 组( n=42 ,常规护理)和 B 组( n=41 ,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体外放疗 腔内后装放疗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已成为宫颈癌的标准放疗方式。上世纪70年代Fletcher施源器率先用于宫颈癌治疗,历经数十年的改进,发展至近百种。本文旨在对施源器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后装施源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管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6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PDCA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的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QLQ-C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8%<23.53%),且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放疗患者PDCA管理,可有效改善其生命质量,改方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 宫颈癌 放疗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时,使用调强放疗结合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常规方法(全盆腔体外放疗联合近距离照射治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另外40例使用调强放疗结合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仅为70.0%,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调强放疗结合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发现,其相比常规的治疗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病灶靶区干预的准确性,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因此具有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局部晚期宫颈癌 调强放疗 放疗 化疗栓塞 疗效
  • 简介: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1],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体外照射结合近距离腔内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宫颈癌腔内放疗需要在宫腔内放置施源器,由于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多属中晚期,其宫颈口受癌细胞的长期侵犯已导致严重变形,最多见的是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火山口样空洞[1],在外观上可见多个空洞,已无法准确辨认哪个是宫颈外口,

  • 标签: 超声引导 宫颈癌 腔内后装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诊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泌尿系统损伤、血红蛋白降低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降低、消化系统损伤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强放疗联合腔内放疗进行治疗其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腔内后装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管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6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PDCA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的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QLQ-C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8%<23.53%),且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放疗患者PDCA管理,可有效改善其生命质量,改方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 宫颈癌 放疗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18.8~2019.6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为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33例,比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结果:研究组VAS评分、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感。

  • 标签: 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 心理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接受强调放疗+治疗急性放射性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将80例行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强调放疗+治疗同时联合同步化疗,了解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发生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放疗剂量为10、20时,骨髓抑制发生率大大增加,剂量为30-50时,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剂量为40、50时,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结论:在为宫颈癌患者提供强调放疗+治疗同时联合同步化疗,其早期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其中放疗剂量是这些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宫颈癌 强调放疗 后装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腔内及体外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P<0.05。结论:对于接受腔内及体外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可和谐护患关系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体外照射 腔内后装 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本院自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中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专业化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为84%)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为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中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专业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专业化护理 中晚期 宫颈癌 腔内后装放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介入治疗联合和外照射放疗提升手术根治率的临床分析。方法 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取的8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成两组各44例,前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宫颈癌介入 后装 外照射放疗 根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局部复发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3DCRT进行二程放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化疗联合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前3年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RR)、前3年的总生存率比对照组高,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类型也比对照组要多。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可作为食管癌放疗复发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注意不良反应,谨慎选择该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鼻孔闭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入院的60例鼻咽癌放疗出现鼻孔闭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瘢痕切除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黏膜移植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按时复查,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结痂形成或仍张口呼吸,再次狭窄闭锁的发生率为23.3%(7/30),观察组鼻孔闭锁均完全切除,且取出海绵恢复正常通气功能,复查良好,再次狭窄闭锁发生率为3.33%(1/30)。结论鼻内镜下黏膜移植术治疗鼻咽癌放疗鼻孔闭锁效果显著,且再次闭锁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后鼻孔闭锁 黏膜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适形放疗配合装腔内放疗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16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适形放疗组(60例)和常规放疗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1、2、3年生存率、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适形放疗组的近期疗效和2、3年生存率均高于常规放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适形放疗比常规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减轻了放疗副反应。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