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耳聋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疗效。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综合论述。结果给予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原则,指导临床治疗。结论根据患者差异,分型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特发性突聋 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简介:读者:安大夫,什么是突发耳鸣?我们要怎么预防突发耳鸣?安大夫: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极度丰富,很多年轻人喜欢时刻都戴着耳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耳机的过度使用,时间久了很容易引发突发耳聋。

  • 标签: 突发性 耳机 耳聋 物质生活 年轻人 耳鸣
  • 简介:摘要突发耳聋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导致其永久性丧失听力。突发耳聋属于中医“暴聋”的范畴,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暴聋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突发耳聋为研究视角,对其发病病因、综合疗法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临床研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中医临床 研究进展
  • 简介:人的胸膜有两层,分别紧贴肺表面和胸壁内面,两层胸膜之间的空隙为胸腔。肺漏气就是胸膜因病变或受外伤破裂时气体进入胸腔形成胸膜腔积气,在医学上称为气胸。气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气胸的类型、气胸发生的速度、胸腔积气的多少和胸腔内压力以及原有基础肺功能等。患者发病前往往会有一些诱发因素存在,如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而张力性气胸除上述症状外,可有表情紧张、烦躁不安、发绀、冷汗、脉速、心律失常,甚至发生意识不清、呼吸衰竭。

  • 标签: 肺表面 肺漏气 胸痛 突发性 张力性气胸 胸腔内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突发耳聋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7月60例在我院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患者的开始治疗时间、听力下降程度及既往疾病史。结果突发耳聋患者开始治疗时间、听力下降程度及既往疾病与突发耳聋预后有关(P<0.05)。结论(1)患者开始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2)听力损失越小的耳聋患者预后好于听力损失越大的耳聋;(3)患者既往疾病影响突发耳聋预后。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突发水污染作为一种严重的环境类事故,不仅会给生产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威胁地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同时也大大破坏生态平衡,与我们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主题背道而驰。作为预防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即将带来的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就如何应用应急监测来预防突发水污染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突发性水污染 事故 应急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突发耳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突发耳聋患者中,选取60例予以研究,并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艾灸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在突发耳聋患者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全球性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自然性灾害还是人为性灾害,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做为媒体人,如何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媒体在报道中如何传递和释放正能量?这是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灾难性 媒体责任 正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肌前庭诱发源性电位(cVEMP)对于突发耳聋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引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82例诊断为单侧突发耳聋的患者,分为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分别进行cVEMP检测,分析cVEMP的引出率。发病时以突聋不伴眩晕患耳为对照,患耳治疗1周后与发病前对比,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治疗前,突聋伴眩晕组患耳和对侧耳的引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与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聋患者可以通过cVEMP检测评估前庭功能,且对听力恢复预估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球囊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
  • 简介:摘要我国国民经济正在繁荣发展,生产领域增大,生产频率增加,也进一步导致突发大气污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如今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普遍关注,认识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出于维护环境安全的考虑做好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国家的环境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尽可能的减少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也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为进一步提出应急监测与预防措施,首先需要把握好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的类型、特征与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的应急监测方案。

  • 标签: 突发性 大气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年龄对突发耳聋预后是否具有独立影响作用,阐释是否存在明确的年龄转折点(即阈值效应)使得预后发生方向性的改变,为未来进行突发耳聋预后研究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年龄分组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连续入住解放军总医院耳内科病房进行治疗的突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组以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年龄与预后(治疗后听阈值及治疗后听力增益)的相关性由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并进行曲线拟合以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年龄与治疗后听阈、治疗后听力增益呈现非线性相关性,两个关键的年龄转折点分别为15岁和67岁.当年龄<15岁时,年龄每增加一岁,治疗后听阈降低1.2dB(95%置信区间:-2.2~-0.2,P=0.020),听力增益提高1.2dB(95%置信区间:0.2~2.2,P=0.019);年龄介于15-67岁的患者,年龄与突聋患者的听力结局无显著相关性,治疗后听阈和听力增益的回归系数均为0(P值分别为0.448与0.418);年龄>67岁时,年龄每增加1岁,治疗后听阈升高0.5dB(95%置信区间:0.0~1.0,P=0.033),听力增益减少0.5dB(95%置信区间:-1.0~0.0,P=0.033).如不采用分段线性模型,用一条直线拟合数据,则得出治疗后听阈和听力增益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95%置信区间:0.0~0.1,P=0.128)和-0.1(95%置信区间:-0.1~0.0,P=0.118),,并未恰当反映出年龄与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关系.结论对小于15岁的突发耳聋患者,年龄的增加是一个预后有利因素;对年长于67岁者,年龄与预后呈显著性负相关;对介于15至67岁的患者,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年龄 预后
  • 简介:摘要人类为自身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大自然中获取着资源,但自然中各类资源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当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打破了这些规律,超过了自然能够承受的程度,就会破坏它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不断增多的各种突发地质灾害。像滑坡、崩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每年都在各地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篇文章通过对此类地质灾害的分析,提出几条减灾对策,希望对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突发 地质灾害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聋患者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突发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组43例行静脉用药者作为甲组,43例行耳后注射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乙组治疗后在0.50kHz、1.00kHz、2.00kHz、4.00kHz频率下听阈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组;②乙组治疗后NO、GSH-PX显著高于甲组;③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甲组83.72%);④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显著低于甲组20.93%(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聋时,耳后注射疗效要优于静脉注射,更利于恢复听力,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突发性聋 地塞米松 耳后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耳聋的过程中辅助以护理干预措施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间接收的突发耳聋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比组和综合干预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22%,综合干预组患者仅1例患者未呈现明显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为97.78。同时,对比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较为严重。结论在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过程中,应促进高压氧治疗方法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联合使用,为提升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突发耳聋的预后影响。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出200例突发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突发耳聋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质量的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的听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突发耳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突发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10m生理盐水+1ml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10ml银杏内酯注射液。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突发耳聋,可显著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前列地尔 银杏内酯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突发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耳聋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语言沟通,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较为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突发耳聋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入非语言沟通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 非语言沟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突发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92例突发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介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态、血液流变学参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HAMD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水平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突发耳聋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突发耳聋耳鸣患者6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高压氧方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纯音测听气导(30.52±0.61)dB、生活质量(93.41±0.64)分、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将高压氧应用到突发耳聋耳鸣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听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耳鸣 纯音测听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