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城乡双向流动进一步冲击了我国城乡二元对立关系,有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联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流动经历城—乡、乡—城、城乡双向流动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城乡流动呈现以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主的城乡双向流动的趋势,而围绕土地制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进城农民、下乡市民以及返乡农民,故推动城乡双向流动需从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深化户籍制改革、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

  • 标签: 城乡人口流动 城乡融合 进城农民 下乡市民 返乡农民
  • 简介: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极大提高了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很多学者在研究城镇化进程时,更为关注单向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但其实城镇的居民也可以到农村居住就业,我们应该考虑双向流动,避免城镇的拥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流向农村,推动就地城镇化。从单向城镇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双向城镇化更符合当前我国基本国情,最后针对双向城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双向流动 农村 城镇化
  • 简介:西方犯罪学家曾经用所谓社会解体论、差别交往论、文化冲突论、社会反常论、机会论、相对剥夺论、违法者低文化群论等犯罪学说来阐明经济发展进程中犯罪行为的变化状态。其实,这些在本世纪西方犯罪学界占据国际犯罪学统治地位、号称当代“激进的和战斗的犯罪学派”,尽管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但其研究目标都万变不离其宗,可一并归之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对犯罪行为的现实影响。

  • 标签: 社会解体论 犯罪问题 城乡人口流动 相对剥夺论 犯罪学家 犯罪行为
  • 简介:古代中国城乡流动基本成均衡态势,这一均衡对流部分地维持着乡村社会的“自治态”和活力;但当代中国城乡流动却呈现出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原传统的消散萎缩和乡村“精英”持续向城市流动新传统的强化凝固的两个成正反切的层面,这一非均衡流动无形中弱化了村民自治的能力,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城乡人口流动 均衡流动 非均衡流动 村民自治 负面影响 二难性问题
  • 简介:<正>在利用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深入分析城乡迁移时,必须充分注意这次普查关于迁移人口调查统计口径的限定,尤其不能忽视以下两点:1、这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跨县、市变动的人.即不包括县、市内特别是县内城乡迁移人口.但以往有关调查研究表明.80年代中国城乡迁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已经转为以向镇的迁移为主,而在向镇的迁移中又以就近迁入县内小城镇为主。这次普查因口径限定,未能充分显示这一重要特点。2、在城乡迁移人口普查数据的汇总表中,迁移人口的原常住地即迁出地按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类型“城市街道、镇、乡”划分,而现住地即迁入地按“市、镇、县”划分,由于“市”中除城市街道外还含有市辖镇和市辖乡,因此,上述迁出地与迁入地划分中的三类相应地域并非严格的同地域口径。在非同地域口径基础上求得的城乡净迁移数量难免会有一

  • 标签: 城乡人口迁移 农村人口 迁移人口 态势分析 人口迁移增长 城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结构的现代启示姜涛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繁衍,似乎太急促了。人们刚刚送走“世界五十亿人口日”(1987年),便迎来“亚洲三十亿人口日”(1988年)。而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早在1981年就已步入10亿人口的大关。当代中国...

  • 标签: 中国近代 城乡人口结构 现代启示 人口变迁 东部季风区 中国人口
  • 简介: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力资源开发,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本文从生育率、文化素质、就业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化的差别人口学效应,提出了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力资源协调开发等观点.

  • 标签: 城市化 差别效应 城乡人力资源 协调开发
  • 简介:摘要:人口城镇化进程需要城镇用地承载,但土地资源总量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城镇化的有限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实现依赖于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这种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资兴市为例,探讨2014年-2018年城乡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发现:资兴市2014年-2018年(1)城镇人口增幅减小,城镇化进程在放缓;(2)城镇工矿用地快于城镇人口增速增速,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3)乡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反向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较差,村庄用地利用粗放。

  • 标签: 人地关系 城乡建设用地 匹配程度 资兴市
  • 简介:本文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证实网络效应在我国城乡移动通信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流动人口城乡之间发挥传导作用并影响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效应对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均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城市地区的网络效应大于农村地区;城市强网络效应促使移动电话在流动人口群体内加速扩散,使流动人口的网络效应增强;移动电话在流动人口群体内的扩散对农村移动通信扩散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与亲人之间联络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增加农村安装基础产生的间接效应。流动人口城乡群体之间发挥传导作用,最终使城乡移动通信扩散的差距得以缩小。

  • 标签: 移动通信扩散 网络效应 流动人口
  • 简介:农村中推的力量与城市中拉的力量是影响农民工外出流动的两个方面,如城市中对农民工的限制因素,    一、推拉理论与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推拉因素    1.推拉理论  

  • 标签: 中国城乡 因素分析 城乡流动人口
  • 简介:流动——跨境,聚合——分散!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国与国之间时刻都涌动着移民潮。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亿人旅居海外,约占全球64亿人口的3%。每天,在国境线上穿梭的人数数以亿计。

  • 标签: 人口流动 混血 全球一体化 移民潮 国境线 分散
  • 简介:将动用600万调查员、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调查——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工作部署。它将以2000年10月1日零时为计算时刻。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徐钢对记者说,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人口的迁移流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曲线是平滑的。然而,中国近50年来人口迁移流动的历程却有着大起大落的波动性。这种波动会在下世纪第一次人口普查中留下什么印迹?

  • 标签: 人口流动 人口普查 人口迁移流动 五十年 迁移人口 饥荒
  • 简介:几年前,青年学者廉思的代表作《蚁族》,让“北漂”青年群体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中有73.2%毕业于京外高校,68.6%来自农村和乡镇。而像这样,在某一时间、户籍登记地与居住地不一致人口,我们统称为流动人口。改革开放以来,

  • 标签: 流动人口 大学毕业生 青年学者 社会关注 青年群体 抽样调查
  • 简介: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以平均受教育水平测量的城乡教育差距,并没有出现库兹涅茨倒U型发展,乡村、县镇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对近20年间差距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表明,乡村和县镇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城市,尤其是县镇区域几乎没有增长。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促使已经存在的差距自然消弥,城乡两个被分割的群体通过显性渠道与隐性渠道不断地文化教育再生产是差距存在和扩大的社会基础;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的增加更多是促进了城镇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初中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的扩大,而小学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差距没有显示出统计上显著的影响;非户籍人口流动造成城乡结构的异质化,并进而扩大城乡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户籍人口迁入对城市和县镇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有提升作用,迁出在抵消迁入的提升作用后,仍然导致城市与县镇之间教育差距的扩大。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平均受教育水平 城乡教育差距
  • 简介: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在给城市带来生命与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社会治安事件正在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探讨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流动人口犯罪 特点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城乡群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20岁人群共1460人,采用DEXA测量L2~4和股骨近段BMD值,按城乡、男女分别每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量峰值(PBM)在20~39岁,男性L2~4为(1.120±0.118)g/cm2,女性为(1.113±0.111)g/cm2。随年龄增加,40岁后各类人群BMD逐渐下降,女性明显大于男性(P<0.01)。结论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骨量峰值 骨质疏松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效率,推动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标签: 农村劳动力流动 人口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 简介:【摘要】流动人口子女即流动生因为学习环境不稳定、缺少亲子互动、心理自卑等原因,学习成绩普遍不佳。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极其的重要。小学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全面掌握语文素养的前提,而且还能为其他各学科学习夯实基础,本论文基于金坛区城乡结合部流动生学习现状和问题,探索了培养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

  • 标签: 小学语文 流动人口子女 学习习惯 问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