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信息本体是邬焜信息哲学体系的基石,也是其用来判断信息哲学带来哲学"革命性"转向的最终依据。由于哲学"教科书体系"及日丹诺夫哲学史观念的长期影响,包括邬焜在内的众多学者往往把"本体"误认为是关于世界存在的"本原",把西方哲学史简单化、公式化地曲解为物质—精神二元结构的演变史。通过对西方本体传统基本观念的梳理,并以此为基准来对邬焜的信息本体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可以发现,它不是严格意义的本体,而是响应信息时代精神的自然哲学。以自然主义的哲学取代其信息本体,邬焜的信息哲学体系仍然能够成立。

  • 标签: 邬焜 西方本体论 信息本体论 哲学革命
  • 简介:“生态”与“文学”的遇合,凸显出人的生态本质与语言本质,旨在构建以生命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性话语。中国三十多年生态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深层生态伦理矛盾、价值观混沌与审美性缺陷。这种情状尤需要立足中国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复杂性,对生态文学作出本体的澄明,使之在人类生存与文学创作上担负起引领性,成为真正的生命艺术。

  • 标签: 生态文学 生态本质 语言本质 生命艺术
  • 简介:康德的自我是一个整体性的主体概念,这其中包含知性的认识能力、反思判断力的情感能力、意志的欲求能力,并且这三种能力必须从其立法性、自发性、理智性的高级层面来思考。认识的自我就是在先天综合的纯粹统觉中被给予、在经验性时间直观中被具体规定的"我在";实践的自我就是作为本体原因和理智的纯粹意志,这个意志在道德律的意识中被给予,并在对一切欲求杂多的综合统一性上显示其立法机能;情感能力的自我就是在无利害的愉悦情感中被间接认识的、再自律的反思判断力,它在对自然的调节性的合目的性评判中显示其立法机能,而这种立法表面上是针对自然,实际上是针对其自身的。

  • 标签: 康德 自我 本体论 统觉 意志 反思判断力
  • 简介:从翻译比喻的全新视角考察西方翻译流派对翻译本体的认识。研究立足于Fauconnier的跨空间映射隐喻模型,对谭载喜梳理的十种翻译比喻的重心进行归纳。从比较和历时角度,就译者对翻译本体的认识进行分析探讨,归纳西方翻译流派及其社会思潮特点即"重原文""重译者主体性""重译文",并发现西方译学重心的阶段性流变,呈现从"重原文"到"重译者主体性"再到"重译文"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翻译本体论 西方译学 跨空间映射隐喻 重心流变
  • 简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能够成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最具价值的思想理论晶核就是"人民本体"。习近平心目中的人民本体,来自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理性积淀。在长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习近平总结出"跟着群众跳火坑"的基层治理中干部体用关系的典范经验。

  • 标签: 群众路线 人民本体论 习近平
  • 简介:在中国,两种城市化现象凸显出"地势"与城市化中的政治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可延伸至地势学与人类学中"本体转向"关系之探讨,并从"非认识相对主义"的视角来理解地势学。以与地势相关的"地势政治学",尤其是"势力"概念为基础,引入"栖居"和"彻底解释",可作为理解地势学的方法路径。由此,当地势学成为有本体意义的概念时,人类学民族志不再仅是一种"方法"或工具,而是一种集实践、理论和写作表达为一体的综合知识。

  • 标签: 地势 政治地势学 本体论转向 栖居 彻底解释
  • 简介:本体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专门研究本体的著作。该书以逻辑的形式奠定了本体思想,在这本书中第一哲学就是研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的学问,它把超经验的存在作为研究对象。读者可以通过《形而上学》来窥见统治人类理论思想近二千年的亚氏本体精神。只有敲开亚氏本体的大门,方能入哲学之堂奥。

  • 标签: 亚里斯多德 《形而上学》 本体论 元问题 堂奥
  • 简介:在艺术形式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美国当代诗坛,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卓尔不群。在对布罗茨基庞杂的诗歌思想和美学观点进行整体性考察时,笔者发现:语言是布罗茨基诗歌和散文的一个核心形象。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1972年后,语言在布罗茨基的诗中逐渐占有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流亡的处境提供了“极大的加速度”,把他推入了孤独,推入了一个绝对的视角:在这个状态下,只有他自身和他的语言,其他的人与物都隔在这两者之间。

  • 标签: 布罗茨基 言在 当代诗坛 诗歌思想 瑟夫 洛谢夫
  • 简介:本体是关于普遍性存在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三条本体研究的路径,我们不应当用其中某一条研究路径去排斥或否定其他研究路径。本体包括本原,但不能归结为本原,因为,要确定世界的本原,必须以判明有哪些存在领域为前提,所以,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才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在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都具有自然哲学的性质,自然哲学也有其本体的层次,唯物主义的本体学说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历程。在解决存在领域划分的问题时,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还有必要在逻辑结论和现实世界的可能领域之间进行对应性分析。信息和载体(信息和物质)具有内在融合、相互生成和相互规定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性关系。

  • 标签: 信息 本体论 存在 自然哲学 载体
  • 简介:"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马克思 异化劳动 显性逻辑 隐性逻辑 现代物化 本体论构建
  • 简介:自由这个概念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萨特在探讨人的存在与世界的根本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阐释了人的存在——自由。在萨特看来,焦虑的产生在于自由就是人的存在,人没有固有的本质,但却固有着自由。自由是在人的选择中实现的,即使遇到各种处境,也不会阻止人的自由。因为在处境中人是绝对自由的,而无论人是以人为性的方式存在着,还是以超越性的方式存在着,人的存在都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是先天的,人无法逃脱自由,自由在萨特这里被上升到本体的意义。

  • 标签: 萨特 自由 人为性 超越性 本体论证明
  • 简介:广泛深入的研究不断拓宽翻译研究的思路,更影响着翻译研究本体的构成与体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众多的翻译理论流派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状况,往往导致对翻译本体认识的模糊,使翻译教学所涵盖的理论综合性弱化。文章从翻译综合学派思想的分析入手,谈翻译本体构建,进而论证翻译研究的本体应建立于早期的经典文献的翻译实践及理论之上,提出翻译教学一旦注重这一翻译研究的本体,则能够领悟到翻译综合派的综合实质。

  • 标签: 翻译本体论 翻译综合学派 翻译教学
  • 简介:教师专业成长是基于教师文化性存在的主动发展。受高校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为:重使用轻培养、重资历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重行政轻学术、重控制轻沟通等问题。从被动专业化到主动成长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 标签: 高校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主动成长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必须继续艰苦细致地做好哲学基础建设工作,必须对实践和本体范畴,对生命的生产的命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美存在的哲学依据等作出合乎时代发展的新阐释。阎国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与美学》立足元典,面对时代现实,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命题,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建设为实践美学的发展拓展了更宽阔的学术空间。

  • 标签: 实践美学 实践 本体论 生命的生产 人与自然的统一
  • 简介: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文人对“情性”观念的演变和齐梁咏物诗创作实际的考察,则让我们更精确的理解齐梁诗人的情性观,并对齐梁咏物诗本体的认识更加接近事实。

  • 标签: 齐梁时期 “本体” 咏物诗 情性观 诗人 诗歌创作
  • 简介:随着转基因食品技术(TGMF)的发明、创新及商业化,国内呈现出对TGMF三种不同的态度:支持派、中立派与反对派。其中反对派所描绘的因技术不成熟与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风险,逐渐形成了一种"转基因食品技术恐惧"。它不仅使公众产生对TGMF的恐惧心理或意识,甚至外化为某种激烈行动,最终阻碍包含TGMF在内的生物技术系统的整体发展。对TGMF的恐惧,其产生原因包括TGMF本身的复杂性与发展不完善性,TGMF的"技术形象"被社会诸要素或环节的负向形塑等。基于此,除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本身外,对TGMF的恐惧主要应从公众对技术的理解与技术的公众参与、TGMF发明与创新主体"风险、利益与责任"的相统一、政府技术公共政策与TGMF发展相协调等方面进行弱化。

  • 标签: 转基因食品技术(TGMF) 技术恐惧 公众参与技术 技术的社会形成(TSS)
  • 简介: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诗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诗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诗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
  • 简介:在历史教学中,通常都会强调如何教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理解历史课程.而不是从课程的角度来探究历史教学。为此。对历史课程的认识确实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陈志刚先生所著《历史课程本体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课程的认识。

  • 标签: 历史课程 本体研究 课程论 课程实施 陈志 历史教学
  • 简介:摘要:MLS模型作为一种逼近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光滑、数值分析和统计等诸多领域.文章将MLS模型用于最优本体函数的计算,将本体图中每个顶点映射成实数后,通过顶点对应实数间的差值来确定它们的相似度.将新本体算法应用于GO本体和物理教育本体,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对特定应用领域的相似度计算和建立本体映射是有效的.

  • 标签: 本体 相似度计算 本体映射 MLS方法
  • 简介:人类对真善美的探讨主要有两种方式:求知的本质定义和重行的指示定义,两者对本体的触碰为其统一提供了可能。这种统一现实地凸显在复兴的本体本体诠释之本体美学之中,但却遭遇"本体是什么"的最大难题,真善美本体探讨的困境集中表现为本体的突破。信息本体是这一突破的谨慎尝试,拓展了真善美本体诠释的新维度,是对目前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的又一次深刻拷问。

  • 标签: 信息本体 艾克 最大信息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