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联合刺激出现背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手术的研究方向应该与植入者更高的要求一致。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语言显著依赖音调,精细听力的缺乏降低了语言的感知能力,植入者无法获得精细听力,如对音调的细微感知能力,便无法同常人一样去欣赏音乐。

  • 标签: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声刺激(Acoustic Stimulation) 电刺激(Electric Stimulation)
  • 简介:联合刺激(EAS)是一种应用于高频听力严重损失但尚有一定低频听力患者的新技术。对于此类患者,单纯使用助听器不能满足需求,而传统的人工耳蜗植入则可能造成低频残余听力的损失。EAS技术可以继续使用助听器以利用低频区残余听力,同时发挥人工耳蜗在中高频区的替代优势,在听力学上比单独使用上述二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部分EAS使用者的低频残余听力会发生迟发性、渐进性的下降,从而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EAS下残余听力下降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声电联合刺激 低频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起GIS设备局部放电案例,通过特高频、超声波局放测试判断放电类型及放电位置。

  • 标签: 局部放电 特高频 超声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咽腔刺激联合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咽腔刺激联合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 标签: 低频咽腔电刺激 酸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针联合仿生刺激仪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0.04月至2022.03月到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脐针治疗,55例)与实验组(脐针+脑仿生刺激仪,5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PSQI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脑仿生刺激仪用于失眠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1.10)分、(9.66±1.20)分(t=12.31、9.53,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为(160.40±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74±8.10)分(χ2=4.57,P=0.03;t=7.25,P < 0.001)。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DAS,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检测和评估手段,已经在断路器类设备安全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联合技术通过同时检测局部放电信号的超高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和避免两种方式各自的缺点,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联合技术检测可以更有效地排除现场干扰,不仅可以诊断全封闭组合电器的缺陷,还可以诊断金属铠装式开关柜的缺陷,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 标签: 局部放电 超声波 特高频 声电联合技术
  • 简介:摘要介绍了基于TEV、超声波和特高频相结合的局部放电检测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应用到某高压电站内35KV开关柜的局部放电检修中,应用结果表明,联合方法可准确判定开关柜内的放电位置、放电类型及放电强度等,并能对其趋势进行分析,为开关柜状态检修在线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标签: 开关柜 暂态地电压 超声波 特高频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局部放电是GIS设备的常见故障之一,如何有效地检测早期放电缺陷和查找放电部位并进行检修维护,是GIS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联合检测技术是一种不影响GIS设备运行的在线监测手段,根据局部放电产生的特高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的不同特点,能够有效的识别局部放电的缺陷类型,实现放电源的精确定位,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

  • 标签: GIS 局部放电 悬浮放电 声电联合法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刺激联合偏瘫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低频刺激,观察组刺激及偏瘫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电刺激 偏瘫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低频刺激在乳汁涩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40例气血虚弱型乳汁涩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卧床休息、适当增加摄入液体、改善饮食营养等。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并结合低频刺激治疗。穴位按摩采用针对乳腺相关穴位来回推拿的方式进行,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疗程为连续4周。低频刺激使用频率为20Hz,脉冲宽度为1ms,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3次,疗程为连续4周。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30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2.5分和3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60%提高到85%。对照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15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1分和1.5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55%提高到70%。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低频刺激对乳汁涩少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汁涩少的症状,增加乳汁分泌量,改善乳房不适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低频电刺激 乳汁涩少
  • 简介:摘要随着GIS大量投入运行,异常缺陷也随之出现,且一旦发展为故障后影响范围较大。局部放电作为威胁GIS稳定运行的因素之一,近几年造成国家电网多起GIS故障,给设备安全和电网运行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GIS是密封式紧凑结构,一旦发生局部放电缺陷,检修时间很长,维修费用很高,电压等级越高的GIS停电检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实际运行中需要对GIS局部放电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若能及早发现GIS内部绝缘故障,快速准确定位,能使GIS的检修工作按计划地进行,缩短检修范围、时间并节省费用,从而提高GIS运行可靠性。本文对联合检测法在GIS局部放电检测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声电联合检测法 GIS局部放电检测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刺激治疗早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符合早泄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Ⅰ)、中频穴位刺激治疗组(对照组Ⅱ)和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刺激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3例,治疗4周,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量表(CIPE-5)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ELT和CIPE-5评分,比较三组的积分变化、有效率、药物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1例患者因腹痛、恶心不能耐受,退出试验。三组均可达到延缓IELT、降低CIPE-5评分的目的。联合治疗组相比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P〈0.05),有效率方面比较,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刺激治疗早泄比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能达到减少帕罗西汀用量及药物反应的效果。

  • 标签: 帕罗西汀 中频穴位电刺激 早泄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刺激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45例观察组(针灸联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刺激治疗能取得理想效果,该治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电刺激 脑卒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频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频刺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本次选择120例患者,时间为2021年9月份至2023年5月份,分成三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1:低频刺激;对照组2;针刺治疗;观察组:针刺联合低频刺激;分析三种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得到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患者提供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值得提倡。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针刺治疗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