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施以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及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至我院接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75例,常规康复训练)与联合组(75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结果:联合组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少漏尿症状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治疗 生物反馈 盆底肌功能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NME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BFB)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3-2022.3期间随机抽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额外增加NEMS联合BF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治疗后盆底功能[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NEMS联合BFB治疗产后SUI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对恢复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电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研究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女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至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盆矫正带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耻骨联合间隙值变化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对照前相比,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能够准确、清晰的观察到人体耻骨联合周围的结构,并为临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症 推拿整复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小脑刺激联合芳香疗法对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睡眠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睡眠干预的基础上行慢性小脑刺激联合芳香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8天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8天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慢性小脑刺激联合芳香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 标签: 慢性小脑电 芳香疗法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刺激联合护理干预在缓解宫颈癌患者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尿潴留,改善排尿困难,降低重置尿管比率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本科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的65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低频刺激干预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排尿情况,1天后再次行膀胱残余尿测定及观察重置尿管率。结果  经过低频刺激干预后观察组残余尿量为(65±5)ml,对照组残余尿量(195±10)m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3例患者再次重置尿管(发生率8.6%),而对照组30例患者,有13例患者重置尿管(发生率43.3%),观察组重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低频干预的方法,可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症状,降低重置尿管率。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宫颈癌 尿潴留 重置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刺激,对照组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价和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ICI-Q-S评分相似,比较无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予以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刺激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漏尿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刺激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则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刺激,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上肢活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肢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和中频刺激的联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活动能力的改善,并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康复治疗 中频电刺激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提肛运动联合刺激治疗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72例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均给与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Kegel运动法,研究组联合传统提肛运动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半年后性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半年后性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组FSFI评分更低(P<0.05)。结论 顺产的产妇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采用传统提肛运动联合刺激进行治疗可以帮助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较为显著,同房期间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感。

  • 标签: 传统提肛运动 电刺激 顺产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SUI患者76例纳入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以随机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低频刺激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肌电位、A3反射、盆腔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观察的优越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功能等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相关数据对比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改善患者盆底肌力、肌电位、A3反射、盆腔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实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持续3个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以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康复训练
  • 作者: 阿西姑·米吉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8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析实施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做样本,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单一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SSA)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产生积极效果,整体治疗方案值得肯定。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盆底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护理,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平均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护理,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从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改变情况两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明确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优势。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腰围均较前有所减小,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整体疗效来看,腹直肌分离程度较前减小,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可以快速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程度和临床相关症状,有效减小患者腹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产后 腹直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25例患者,施行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25例患者,行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以及CASC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椎间盘高度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可以同时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眩晕症状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起,至2023年9月,将此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刺激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中医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具有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的治疗有效率(90%>80%),P<0.05。结论:低频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有效率高,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 Rood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轻中度膀胱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产科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产后42天确诊的产后轻度和中度膀胱脱垂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盆底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机子原编程方案,神经肌肉治疗仪仅连接盆底肌肉治疗头置于阴道内进行仿生物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自行改良编程方案,神经肌肉治疗仪不仅能连接盆底肌肉治疗头置于阴道内进行仿生物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还可同时增加6片5厘米×9厘米电极片贴在选取的穴位上连接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刺激,经皮穴位刺激选取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神阙穴、足三里、八髎穴、会阳穴,运用经皮穴位刺激模仿中医针灸及中医经络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膀胱脱垂。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盆底肌肌力、脱垂定量 ( POP-Q)等来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结果:经 ICI-Q-SF量表评估,2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盆底肌力评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脱垂评级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轻、中度膀胱脱垂 疗效满意,较单一方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轻中度膀胱脱垂 经皮穴位电刺激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脱垂评级
  • 简介:【摘要】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25例患者,施行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25例患者,行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以及CASC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椎间盘高度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频刺激联合倍他司汀可以同时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眩晕症状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痛眩晕患者在接受脑仿生刺激治疗仪治疗期间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施护前VAS头痛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头痛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9.60%、对照组88.80%,P<0.05。结论:对头痛眩晕患者在其接受脑仿生刺激仪治疗期间通过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护理干预 头痛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