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白族文化认同"复合基因"是社会成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心理特质,表现为既主动学习主流文化来提升自我,又能坚守自我文化之个性,进而实现民族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白族文化认同"复合基因"形成中开放包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互补结构之教育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当下白族文化认同"复合基因"的传承须采取:确立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的互补共谐;构建"空间景点+时间民俗"的传统文化保护体系;改革教育评价"效率为先"向"以人为本"转变;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分合"位育"等策略。

  • 标签: 白族 文化认同 复合基因 传承策略
  • 简介:摘要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童血液内分泌科于2017年收治的2例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临床特征、化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FA相关基因进行Sanger测序及缺失重复分析(MLPA)。2例患儿分别为4岁3个月(女)、6岁(男),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乏力伴双下肢出血点。女童双下肢及腰背部散在牛奶咖啡斑,左手拇指指甲缺如,男童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男童心脏超声见左心房、左心室大,节段性心肌损害。2例患儿骨髓活检均显示骨髓增生低下(40%)或极度低下(10%),未见巨核细胞。染色体畸变测试、单细胞凝胶电泳测试、小巨核酶标(CD41)、CD55、CD59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均无明显异常。基因测序分析发现2例患儿均存有Fanc 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双方。女性患儿及其父亲21号外显子存在c1838delT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移码突变p.I613Tfs*27。MLPA结果显示该女性患儿及其母亲Fanc A基因外显子1-3杂合性缺失突变。男性患儿及家系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该患儿及其母亲在41号外显子存有c4124_4125del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移码突变p.T1375Sfs*49。提示男性患儿及其父亲Fanc A基因外显子23-40为杂合性缺失突变。对疑似FA患儿进行相关基因测序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c1838delT是新发现的Fanc A基因突变位点。

  • 标签: 范可尼贫血 Fanc A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疑似线粒体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应用二代测序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对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家系检测发现患儿存在NDUFS1基因父源c.64C>T(p.R22X)和母源c.845A>G (p.N282S)复合杂合变异,二者均可能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线粒体基因组检测未发现致病变异。结论疑似线粒体病的患儿可能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型,包含线粒体DNA检测在内的综合性基因检测策略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干预。

  • 标签: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 NDUFS1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年型肾消耗病(NPHP)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3月和8月,分别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NPHP的2例患儿[患儿1(13岁女童)、患儿2(10岁男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2例患儿的NPHP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NPHP致病突变基因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及批准(审批文号:伦20210023),并且征得受试儿家属知情同意。结果①2例患儿临床表现均为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缓伴肾功能异常。②2个非血亲家系的2例患儿中,检测到相同的NPHP1基因"纯合"突变(c.1756C>T),并且只在各自系谱的母亲NPHP1基因中检测到其中一个点突变。③对2例患儿及其各自父亲的NPHP1基因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结果显示,2例患儿在2号染色体2q13存在覆盖NPHP1基因1~20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均遗传自各自系谱父亲的NPHP1基因突变。结论NPHP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NPHP患儿的复杂突变,为临床对该病患儿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分子致病依据,并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

  • 标签: 肾疾病 肾消耗病 NPHP1基因 基因检测 点突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异戊酸血症家系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以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表型及血清氨基酸和尿有机酸谱,并应用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生后10天出现体重不增、食纳差,并伴有嗜睡,精神差,有"汗脚"体味。生化检查提示高氨血症,血清氨基酸谱显示异戊酰肉碱C5明显升高(3.044,参考值0.04~0.4 μmol/L),尿有机酸分析显示异戊酰甘氨酸明显升高(669.53,参考值0~0.5),临床初步诊断为异戊酸血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IVD基因上携带父源的c.149G>A(p.R50H)杂合变异和母源的c.1123G>A(p.G375S)杂合变异,患儿哥哥携带c.1123G>A(p.G375S) 杂合变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其中c.149G>A(p.R50H)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c.1123G>A(p.G375S)变异未见既往研究报道。结论从遗传学角度明确了患儿的发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并为该家系的再生育提供产前遗传咨询。

  • 标签: 异戊酸血症 IVD基因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研究与中国北方汉族银屑病存在基因易感性的HLAⅠ类基因的分布,并分析与银屑病相关的HLA易感单倍型。方法将核心家系成员分为银屑病患者组(27例)和对照组(9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LAⅠ类等位基因。HLA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并做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HLA各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关系应用连锁不平衡参数计算法。结果在两组受检者中,发现HLA-B*37、HLA-Cw*0602在患者中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是该病的致病基因,HLA-B*48在患者组中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是该病的保护基因。发现在银屑病患者组中有显著性连锁不平衡的HLA单倍型9条。结论证实了HLA基因复合体与银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 标签: 银屑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单倍型 连锁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1例因双手十指伸直受限、双下肢屈曲畸形而就诊于骨科门诊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对其父母及两个姐姐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面容丑陋、身材矮小、头圆大、颈短、角膜浑浊、骨骼畸形,酶学检测阳性,基因检测发现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IDUA基因存在两处杂合变异,c.1049delA(p.N350Mfs*4)和c.1815dupT(p.V606Cfs*53),这两处杂合变异的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患儿大姐和二姐分别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c.1815dupT为已报道的致病基因,c.1049delA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收录。结论IDU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1049delA(p.N350Mfs*4)为一个新变异,丰富了该病的变异谱。

  • 标签: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IDUA基因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对2020年4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例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月龄时因"抽搐4 d"入院,发作形式为强直发作、强直痉挛发作,伴有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慢、全面发育迟缓,脑电图示多灶性放电、不典型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髓鞘化落后,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示WWOX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口服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发作控制不佳,发育明显落后。对于表现为早发性癫痫性脑病、全面发育迟缓的患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和预后,指导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 标签: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 婴儿 WWOX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小儿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检出率、基因型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DB)诊断β地贫286例,再进一步采用GAP-PCR法进行α地贫1和α地贫2基因检测。结果:在286例地贫中检测出25例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为8.74%,其中β地贫复合α1地贫基因为4.89%,β地贫复合α2基因为3.85%。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18例,检出率为8.74%,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7例,检出率为8.75%,在25例αβ复合型地贫中,β重型者占28%。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有贫血,肝脾肿大的临床表现,但较单纯重型地贫轻,血液学检查也显示为中间型的表现。结论: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较高。αβ复合型地贫血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有密切关系。研究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对指导地贫患儿的养育、保健、治疗和婚姻生育有着很大的意义。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LR3A基因突变导致全面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纹状体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2020年收治的2个非近亲结婚的家系中的共3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提取外周血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对患者家系进行一代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全面发育落后、癫痫发作、肌张力障碍,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基底节萎缩、纹状体变性。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POLR3A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980 G>C;c.1771-6 C>G 和 c.2044C>T;c.1771-7 C>G)。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提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2个家系的先证者各自的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包含剪切位点突变的POLR3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特征性的全面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纹状体变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POLR3相关谱系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断。

  • 标签: POLR3A基因 突变 全面发育落后 癫痫 纹状体变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男,1岁6月,因“生长发育迟缓1年余,多饮、多尿3个月”于2016年11月23日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患儿系G1P1,母孕期无特殊。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3.2kg,身长50cm,羊水、胎盘未发现异常。生后配方粉喂养,新生儿期无病理性黄疸。2月抬头,4月翻身,8月能独坐,12月能爬,16月能扶走,18月仍独走不稳。6月龄时体重5.5kg,身长62cm。3个月前出现多饮、多尿,当地医院诊断低钾血症(血钾2.5mmol·L-1),未予处理。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否认慢性腹泻病史和毒物接触史。父母非亲近婚配,余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BARTTER综合征 病例报告 缺失突变 B基因 河北省儿童医院 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UFAF5基因变异所致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型。方法回顾并随访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NDUFAF5基因变异患儿临床资料。以"NDUFAF5"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中国期刊全文和中国维普数据库(1975年1月至2020年2月)文献报道病例,总结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例1于1岁4个月感染后出现智力运动倒退,末次随访至5岁6个月病情未再反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额顶颞叶白质、基底核区、丘脑、小脑、脑干、胼胝体多发病变。例2于7岁4个月以急性视神经病起病,末次随访至8岁8个月,视力好转,无其他症状。头颅MRI示中脑大脑脚、导水管周围、延髓、壳核病变,脊髓MRI示颈1-4椎体水平长节段脊髓病变。2例患儿均检测到NDUFAF5基因双等位基因变异,例1为c.764C>T(p.Ala255Val)/c.508C>T(p.Arg170Trp),例2为c.836T>G(p.Met279Arg)纯合变异。符合检索条件的6篇文献共报道14例患者,常见临床表型为Leigh综合征。新生儿期起病2例,病情进展迅速,1岁内死亡。婴幼儿期起病11例,72.7%(8/11例)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常见首发症状为发育倒退、喂养困难、肌张力障碍,72.7%(8/11例)为感染后急性/亚急性起病,发作性加重,幼儿期或儿童期死亡。儿童期1例以肌张力障碍起病,至成年期出现双眼视力障碍。结论NDUFAF5基因变异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表型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表型主要为Leigh综合征。常见婴幼儿期起病,多呈感染后发作性加重病程。少见儿童期起病。

  • 标签: NDUFAF5 线粒体病 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
  • 简介:摘要脑腱黄瘤病(CTX)是由CYP27A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中新报道3例CTX患者的临床表型和CYP27A1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家系分析和文献回顾。3例CTX患者均存在CYP27A1基因2号外显子c.379C>T(p.Arg127Trp)突变,且均为复合杂合突变,有2例患者为比较罕见的外显子合并内含子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本文丰富了CTX患者CYP27A1基因突变类型,提示CYP27A1基因检测引物也应涵盖包括内含子区更全面的基因序列。

  • 标签: 脑腱黄瘤病 CYP27A1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 简介:摘要对2020年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Ⅱ型Bruck综合征(Ⅱ型B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资料进行分析。患儿,男,3 d,因"出生3 d发现右下肢疼痛、肿胀"收入院。由于患儿存在全身多处骨折,锁骨、肋骨骨折后骨痂已形成,肱骨青枝骨折、右股骨骨折、左胫腓骨骨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双腕肘髋膝关节挛缩等临床特点,考虑不能排除染色体疾病,基因测序结果示患儿(先证者)PLOD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缺失,突变及杂合缺失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确诊为Ⅱ型BS。提示临床医师注意识别PLOD2的1个错义突变和杂合缺失导致的Ⅱ型BS,从而降低漏诊误诊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Bruck综合征 关节挛缩 成骨不全 PLOD2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反复失败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患者及其丈夫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临床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遗传学病因联合分析,Sanger测序方法对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者检测到PAT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23-14_223-2del和c.1369G>T (p.G457*),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均为杂合子),诊断为卵母细胞成熟缺陷4型。结论PATL2基因突变引起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可导致原发性不孕症的发生,且c.1369G>T (p.G457*)为新型罕见致病变异,扩大了该基因的致病变异谱。

  • 标签: 卵母细胞成熟障碍 PATL2基因 辅助生殖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11岁患儿因“发现肺部影像学异常1年余”入院。完善基因检测提示SLC34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286C>T(exon4)、c.910A>T(exon8),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亲和母亲,诊断为SLC34A2复合杂合变异致肺泡微石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TBC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分子伴侣介导的微管蛋白病1例。患儿临床特点包括8月龄起病、难治性热敏感性惊厥、精神运动发育倒退,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逐渐加重的脑萎缩,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提示TBCD基因c.1516T>C(p.C506R)和c.112G>C(p.A38P)致病性复合杂合变异。目前该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当临床上出现婴儿早期渐进性脑萎缩、热敏感性惊厥时,应考虑该病,尽早进行基因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山西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JB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月龄,因重症肺炎收入PICU,由于患儿存在生长发育落后,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典型面部特征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临床特点,考虑不能排除染色体疾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JBS。JBS是由E3泛素连接酶UBR1缺陷引起的,定位于15q15-2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先证者)UBR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通过对JBS的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JBS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提示基因检测是诊断罕见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 UBR1基因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鼻翼发育不全或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原发不孕伴卵母细胞透明带缺失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ZP1基因进行变异检测、Sange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检出患者ZP1基因第5外显子c.874C>T(Gln292*)及第7外显子c.1127_1128delCT(ALa376GlyTer386)的复合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874C>T(p.Gln292*)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127_1128delCT(p.Ala376GlyTer386)的杂合变异。结论患者者ZP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导致其卵母细胞透明带缺失的可能遗传学病因。

  • 标签: ZP1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卵母细胞 透明带缺失 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