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结合体治疗脑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32例脑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体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结合体的疗法,每天一次,十天一疗程.四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鸣患者实施结合体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鸣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 标签: 头针 体针 脑鸣
  • 简介:是针刺、艾灸等刺激在头部分布的经络腧穴,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其理论基础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笔者在临床上,或单用,或配合体、灸法等,不仅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以及皮质一内脏功能失调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尿失禁、失明、口水过多3个病案,运用同时配合体和各种针刺手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头针 头针疗法 针灸 临床 气血运行
  • 简介:摘要采用配合体治疗失眠40例,同时设药物组4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药物组有效率77.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

  • 标签: 失眠 头针 体针
  • 简介:摘 要 目的 : 对头配合体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 选取 1994年至 2016年 我院收治的 210例 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中的双侧顶颞前斜线上1/5以及顶旁 1线较长时间留,再配以循经取穴 开展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 有效率达100%。 结论 : 提示配合体治疗急性腰扭伤,方便易行,康复迅速。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针灸疗法 头针 体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体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共3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体组(113例)、组(105例)和体组(108例),进行治疗效果比对。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经加体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显效率达到70.8%,明显优于体组和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体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头针加体针 治疗 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 失眠 , 是由 于 心神失养或 心神 不安 所 引起的经常不能得 到 正常睡眠 为 特征的一类病证 。在 《 内经 》 中称 之为 “ 不得卧 ” “ 不得眠 ” “ 目不瞑 ” , 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或睡而易 醒 , 醒后难以入睡 , 重则彻夜不眠 。 因睡眠质量及时间不足 , 患者可出现神疲乏力 , 头晕头痛 , 心悸 、 易惊等 症状。 它 给 患者本人及其家庭 带来很大 的 困扰 ,并 在 一定程度上 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 27% 的人正在 或曾经遭受失眠病症的 困扰 [1] ,睡眠障碍已成为全世界最关 注的一类难治性疾病 。 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逐渐被接受,本文探讨电项结合及揿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56 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均为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来我院针灸科患者,均符合顽固性失眠诊断标准。 患者数量 年龄 病程 男 29 例 17 岁至 76 岁 10 天至 20 年 女 27 例 总计 56 例 平均 40 岁 平均 4 年 1 . 2 治疗 方法 1.2.1 具: ①毫针: 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 直径 0.25mm , 长度 40mm 。②揿:清铃揿,直径 0.2mm 、长 1.5mm ;③ 电针仪: G6805-2 型电针仪疏波。

    1.2.2 方法 :电 项穴位取用 :风池,供血,四神聪,太阳 [2] ,体穴位取用百会,神庭,揿穴位取用,耳穴心,脾,交感, 神门,内分泌及体穴印堂,内关,三阴交, 1.2.3 操作 步骤: 嘱患者 取坐位 ,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 。 采用快速进针法 针刺腧穴 , 要求每均有 酸麻胀痛 , 或触电感 , 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 。 电针仪 连接风池供血 , 将两组导线分别连接两侧,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疏波,以患者头部轻度摇摆为度,每次三十分钟,治疗时间必须选在上午 [2] ,电针完毕后 . 选取 耳穴心,脾,交感,神门,内分泌及体穴印堂,内关,三阴交。 揿埋藏,每日自行按压 4-5 次(每晚睡前必须先按压 1 次),每次按压时间在 5 分钟 左右 。并以 穴位 发热胀痛为度。 两日 更换 1 次,以 6 天 次为 1 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的疗效判定标准结合国际通用睡眠量表 6 项内容制订标准, 即采用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 睡眠时间 / 上床到起床的时间 × 100 % ,并 结合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综合而定。具体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 75% ,夜问睡眠时间> 6 小时,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再需要安眠药;②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 65% ,睡眠时间增加到> 3 小时,睡眠深度增加,停用安眠药;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睡眠率> 55%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但< 3 小时,睡 眠障碍;可停用安眠药;④无效:症状 无改善, 睡眠率< 40% , 严重睡眠障 碍,要靠安眠药来维持睡眠或未能坚持 治疗者。

    2 结果: 56 例临床 治愈为 45 例 , 治愈率 占 8 0.3 , 好转 为 7 例 , 好转率 占 12.5 , 总有效率 92.8 。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失眠是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 。 在治疗方面 , 西医治疗除原发病外 , 大多 采用安眠药治疗 , 但是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药物 的 依赖性 , 而且治标不治 其 本 , 在中医 学 方面 , 失眠的主要病机主要是心 、 肝 、 脾 、 肾的阴阳失调 , 气血失和 , 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困 。 中医治疗是治病求其本 , 针灸治疗不寐证的机制和作用是通过协调阴阳 、 扶正祛邪 、 疏通经络 , 从而达到安神定志 , 改善睡眠的目的 。 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的生命活动均受脑所支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就会引发失眠,针刺头部腧穴可调节脑细胞功能,促进脑内睡 眠因子的释放 [ 7 ] ,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白天运用电项治疗,是脉冲电流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大脑皮质功能兴奋性增强,恢复了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晚间大脑皮质兴奋性减低,抑制性增强,而使之进入睡眠。而下午用电项治疗有时因兴奋过高不利于前半夜入睡,因此上午治疗好 【 2 】 。撳穴位埋藏, 可用埋针法延长刺激 时间 发挥针刺的持续性 , 增强针刺效应,以巩固和提高疗效。对慢性疾病病情迁延缠绵者单用留效果不佳 ,可 延长刺激 时间 发挥针刺的持续性 , 增强针刺效应,以巩固和提高疗效。 《灵枢 · 终始》载 : “ 久 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释曰 : “ 久远之疾, 其气必深,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 之邪不能散也” 。 许云祥等 【 4 】 观察不同留时间对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发现留 60min 对慢性损伤疗效最佳。 临床应用中,揿的操作简便,对患者产生的痛苦较小,在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的同时,能减少反复针刺带来的痛苦,而 且 患者还可以自己用手 按 压 揿 ,自行加强刺激 ,便捷有效,患者容易接受 。本文采用 电项结合及揿治疗顽固性失眠 ,具有确切的疗效。 从 而 证明电项结合及揿治疗顽固性失眠,可 对 顽固性失眠 患者能取得较好的 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 Taylor D J , Lichstein K L , D u rr ence H H.I nsomnia as a health r isk factor [ J ] .Beh av Sleep Med , 20 0 3 , 1 ( 4 ): 227 - 247.

    [2] 高维滨 . 高氏针刺十绝——神经病针刺新疗法 [ M ].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卫生部出版社, 1993 [4] 许云祥,陈贵珍 . 不同留时间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J]. 中国针灸, 2001,21 ( 10 ): 607-608 [5] 刘振华,王世军 . 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 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J ]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 35 ( 21 ): 6067 - 6069

  • 标签:
  • 简介:摘要方氏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疼痛病、精神类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选穴基本相同,但在并发症治疗中选穴差异较大;治疗颈肩腰痛均选取大脑皮层伏象颈腰对应点;近年来拓展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疑难病的治疗。方氏形成时间较早、理论体系较完整,但目前临床应用相对不足,也存在着选穴上未能较好体现脏腑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投影选穴理论需进一步论证、操作要求严格而研究者手法量学存在差异、部分临床科研设计严谨性欠佳等问题。

  • 标签: 头针疗法 方氏头针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皮结合体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头皮治疗,2个疗程(20天)结束后10天观察患者中风偏瘫侧的肢体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结合体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明显优于常规的体疗法,且能提高中风偏瘫患者偏瘫侧肢体的恢复效果。

  • 标签: 中风偏瘫 针灸治疗 头针 体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配合体、夹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3例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所选病例均为出院后来所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理疗的家庭病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配合体、夹脊疗法,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后意识水平量分数、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配合体、夹脊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头针 体针 夹脊针 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项合并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头、颈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经洼田氏饮水试验与录像吞咽造影检查评估临床效果,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积分为(1.3±0.4)分,录像吞咽造影评分为(8.6±1.8)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是以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头针 项针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8例眼运动神经损伤患者分为针刺组56例,药物组58例,药组74例。针刺组取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3,体取太阳、四白、攒竹、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甲硫氨酸4ml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40ml静滴;药组采取针刺组和药物组相结合的治法。治疗30天统计疗效。结果药物组有效率为53.4%,针刺组有效率为62.5%,药组有效率为89.2%,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并用配合药物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及针刺治疗。

  • 标签: 眼运动神经损伤 头针/体针 药物疗法/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因其在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的特殊疗效备受临床针灸医生的亲睐,其作用机理亦受到普遍关注。患侧肢体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一,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状态伴有疼痛还影响病人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1。因此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治疗中风肢体痉挛较体疗效明显16-17。

  • 标签: 头针 中风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刃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抽取2022.01-2023.03在我院就诊的肱二肌长肌腱炎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1月,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月,观察组的外展、外旋活动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刃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疗效显著,利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可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刃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认知功能,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头针治疗 脑卒中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CD水平的变化,并应用VA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等指标,评价比较“”穴纽、西药组对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3)、西药组(n=30),分别予“”,西药妙纳进行治疗,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头痛证候积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头痛频率、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在VAS评分、头痛频率、中医证候积分上均优于西药组,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路速度改善方面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西药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紧张性头痛 头八针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简介:目的:探讨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交叉检索1999年至2014年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源全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通过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方法,运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与综合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合计检索到234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所入选文献共796例病例,其中治疗组416例,对照组380例,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78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1例,总有效率为73.9%。可认为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结果增加了17%的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OR为0.16,95%CI为(0.11,0.21),合并效应检验Z=6.27,P〈0.01,表明本次纳入的多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主的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现代医学综合康复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于临床。但由于国内发表的关于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章质量普遍偏低等原因,致所纳入的文献量偏少,故更加确凿有力的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针灸 脑瘫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舌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6 月在院治疗的 50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用 数字表法均 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25 例。参照组仅维持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用、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 。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差于观察组 ,比值数据 ( P< 0.05 )统计学意义明显; 治疗后,参照组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观察组差 ,统计学意义突出 ( P< 0.05 )。结论 : 、舌联合康复训练保障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的正常性,降低了吞咽困难对患者生活的干扰,推广意义大。

  • 标签: 头针 舌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