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厚度及绝经时间对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12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内膜活检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厚度,比较良、恶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内膜厚度,并对子宫癌与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良性病变115例、内膜癌12例)经阴道超声测量,内膜癌组的平均内膜厚度(14.3±7.3)mm大于内膜良性病变组(7.0±4.4)mm(P<0.01).其中内膜厚度≥10mm者内膜癌9例(9/45);内膜厚度≤5mm者无一例内膜癌.绝经后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8mm、绝经5~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6mm、绝经15年以上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与内膜癌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绝经时间及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超声测量内膜厚度可减少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内膜活检率.

  • 标签: 子宫内膜 绝经 子宫内膜肿瘤 出血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诊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24例,均展开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下子宫厚度进行测量。结果子宫癌患者子宫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与子宫增生患者,各类型患者子宫不均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厚度有助于绝经后妇女子宫癌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阴道超声观察子宫的类型及测量厚度,探讨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通过56例妇女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的类型及测量厚度,回顾性对妊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4个周期中,内膜厚度≥8mm、三线征内膜的出现(A型内膜),妊娠率最高(76.19%)。B型或C型内膜内膜厚度<6mm,无1例妊娠,而C型内膜,即使内膜厚度≥8mm,也无1例妊娠。结论子宫厚度或回声类型可能与子宫的容受性有关。超声能准确地确定子宫的类型及厚度,起到预测不孕症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厚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 电刺激 薄型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下内膜均匀程度、血流指数及子宫厚度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平均子宫厚度为(4.89±2.58)mm,其中不同疾病患者的子宫平均厚度也有明显差异。子宫癌患者平均子宫厚度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子宫癌患者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内膜均匀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RI(血流特征)≤0.4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评估子宫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因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厚度≥4mm而接受了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临床资料。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了该项研究,阴道B超发现子宫≥4mm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其最常见病变为子宫息肉(58.14%),其次为单纯性子宫增生(38.37%),而子宫不典型增生及子宫癌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24%及2.33%。而当子宫≥11mm时,子宫癌发病率明显增增加(33.33%)。糖尿病、BMI>30、未产妇为子宫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B超提示子宫厚度在4~11mm之间的患者,子宫癌发病率较低,进行病理检查上可偏保守,除非患者具有子宫癌发生高危因素,而对于子宫≥11mm患者,子宫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

  • 标签: 阴道B超 子宫内膜厚度 无症状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对子宫息肉(EP)患者术后子宫厚度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EP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厚度、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6个月复发、妊娠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月经量高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厚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电切除术治疗EP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刮匙刮除术后子宫厚度较低,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妊娠率较高,有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电切除术后血清VEGF水平、月经量及复发率较低,无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宫腔镜 刮匙刮除术 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厚度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人群中转化日子宫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T)对激素替代治疗-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最佳EMT和EMT区间。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激素替代周期HRT-FET准备子宫的10 239个周期,根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4.9 kg/㎡)、超重组(BMI=25.0~29.9 kg/m2)和肥胖组(BMI≥30.0 kg/m2),每组再根据EMT分为4个亚组:EMT<8.0 mm、8.0 mm≤EMT<10.0 mm、10.0 mm≤EMT<12.0 mm、EMT≥12.0 mm,分别比较各组BMI患者各亚组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指标,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不同BMI患者转化日EMT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EMT及EMT区间。结果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低体质量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增加明显(正常体质量组各亚组均P<0.001,超重组各亚组P=0.123、P=0.009、P=0.016;均P<0.001);肥胖组各亚组间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P=0.449,P=0.279),当EMT≥12.0 mm时,增加明显(P=0.021),活产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5,P<0.001)。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均呈曲线关系,即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先明显上升,后增速变缓并高水平维持,再有下降趋势;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③根据曲线拟合,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正常体质量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的内膜拐点为10.0 mm,EMT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0%(OR=1.20,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19%(OR=1.19,95% CI=1.13~1.26);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拐点也为10.0 mm,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4%(OR=1.24,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26%(OR=1.26,95% CI=1.14~1.40)。EMT超过拐点时,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增幅不明显。结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分别在10.0~13.5/10.0~12.7 mm、10.0~14.0/10.0~12.5 mm区间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最佳,子宫过薄或者过厚均影响临床妊娠结局。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呈直线关系,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激素替代 冻融胚胎移植 体质量指数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子宫厚度在异常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03.02日-2018.02.02日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50例异常妊娠孕妇(观察组)和5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都接受血清β-HCG水平测定和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三线征、假妊娠囊的检出率(54.00%、8.00%)更高,血清β-HCG水平(816.56±225.20U/L)更低,子宫厚度(7.26±1.21mm)更小,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检测(p值<0.05)。结论超声检测子宫厚度在异常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超声 异常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疑似异常妊娠孕妇实施检测时经超声检测其子宫厚度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异常妊娠疑似孕妇,研究所选总例数为80例。在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后对其进行超声检测,获取子宫厚度,并依据病理结果展开分析,以此评估超声检测子宫厚度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入选80例孕妇中正常妊娠占比率为20.00%(16/80);自然流产占比率为23.75%(19/80);异位妊娠占比率为56.25%(45/80)。不同妊娠情况的子宫厚度不同,异位妊娠厚度值更低,同时血清β-HCG的含量相较正常妊娠更低,各组间的对比结果有较大差异性(P<0.05)。通过子宫厚度及血清β-HCG检出均可实现的异常妊娠的诊断,不同妊娠情况下各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对比两种检出方式,正常妊娠、自然流产并无差异性(P>0.05),但异位妊娠方面子宫厚度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β-HCG检出率,且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疑似异常妊娠孕妇实施检查的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测其子宫厚度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可准确判断出孕妇是否存在异常妊娠问题,以此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依据,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测 子宫内膜厚度 异常妊娠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与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诊刮;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诊刮,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诊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癌组(25例)、子宫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厚度及其血流鉴别宫内外早早孕的研究。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来院检查的 66 例鉴定宫内外早早孕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阴道彩超进行检查,并与最终妊娠结果进行对比,比较检查相关情况 。结果 检查 后,患者的检查正确率较高,数据比值为 (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阴道彩超检测较好的验证了宫内外早早孕情况,提高了对 子宫厚度和血流鉴别的有效性,推广使用佳。

  • 标签: 阴道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血流 宫内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厚度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治疗的80例子宫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从而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测定本院100例疑似患异位妊娠的患者的血清β-HCG、子宫厚度以及孕酮与正常妊娠组、异常宫内妊娠组的3项数据作对比。结果正常宫内妊娠组以及异常宫内妊娠组的β-HCG、子宫厚度以及孕酮的数值均大于异位妊娠组,且其(P<0.01),联合应用以上三项指标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93.68%。结论孕酮值与血清β-HCG能够确定妊娠,但是二者难以将异位妊娠同还未能形成宫内孕囊的早期宫内的妊娠以及流产分别开来,而在加上子宫厚度就能明显的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的准确性,三者将会成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并具有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beta -HCG 孕酮 子宫内膜厚度 早期异位妊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