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临床预后 病理生理学
  • 简介:当你发现被同学孤立时,你会怎.么办?是积极与同学沟通、改善被孤立的状况,还是毫不在意,独来独往?是认真自我反省、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还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SMA夹层的CT特征,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其中21例(21/22,95.45%)经增强CT确诊;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10.31±8.67)mm(0~32.03mm),夹层长度平均(73.37±42.69)mm(15.96-205.91mm)。按症状分组,无症状组(4例)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距离为(16.21±10.97)mm(1.00~32.03mm),有症状组(18例)平均为(9.17士6.15)mm(0~25.98mm);无症状组夹层长度平均为(34.81±44.01)mm(15.96-73.84mm),有症状组平均为(83.46±41.90)mm(26.40-205.91mm)。无症状组真腔狭窄率平均为44.16%±12.33%,有症状组为74.35%±22.37%(P=0.042)。随着夹层向SMA远、近端延展,保守治疗效果变差。结论增强CT是诊断SMA夹层的有效方法。孤立性SMA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临床症状及疗效与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有关。本研究提出的新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描述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等的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的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的形成和发育,质地黏重的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和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的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和水文条件的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和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的破碎化,在农田中的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的沼泽,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的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和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的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和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的孤立湿地、林地中的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的孤立湿地、水田中的孤立湿地和旱田中的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 标签: 孤立湿地 类型 成因 三江平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内镜对食管孤立性静脉瘤的诊断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扬中市人民医院胃镜中心通过内镜进行诊断发现的168例孤立性食管静脉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胃镜中心一共做胃镜31438例,其中发现孤立性食管静脉瘤186例,孤立性食管静脉瘤发生率为0.58%。结论孤立性食管静脉瘤临床上属于良性病变,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大出血,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必要时可以做超声胃镜检查,并注意与食管静脉曲张相鉴别。

  • 标签: 食管 血管瘤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面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头面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镜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特点为稀疏区和致密区相间的组织学特征,稀疏区可见黏液样变性及玻璃样变性,致密区多数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结论发生于头面部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头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肺内孤立结节的CT征象加以分析,探讨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对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肺内孤立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钙化、空洞症、脂肪等。结论CT检查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CT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PNL)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时间少于2年的患者被排除。并发症、二次治疗措施和结石清除率被记录下来。肾功能的变化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确

  • 标签: 孤立肾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功能 结石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穿刺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普放检查,研究组采用普放检查联合CT检查,并将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时,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对CT检查给予有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疾病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肺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孤立性小结节疾病中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比较临床针刺细胞学活检处理病人组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处理病人组的肿瘤病人的检出率及良性病变病人随访出现恶性肿瘤表现率。并结果分析。结果针刺细胞学共有20例鳞癌3例,腺癌5例,慢性炎症6例,结核干酪性病灶3例,炎性细胞浸润3例术后,对于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2例复发并有远处转移。良性病变病人继续随访2年后出现恶性肿瘤表现及远处转移者4例。胸腔镜辅助手术组共有16例腺癌6例,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慢性化脓性炎症4例,结核灶2例,良性病人继续随访2年后出现未有恶性肿瘤表现及远处转移者。统计学分析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恶性肿瘤的误诊及漏诊,在肺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及独特的优点。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孤立性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孤立性肺结节中应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及CA199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病变者分为良性组,将肺癌者分为肺癌组,同时应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良性组与对照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等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组患者CA125及CA199水平与对照组、良性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肺癌组患者NSE、CEA水平相对于良性组、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NSE联合CEA检测的敏感性(77.2%)明显高于单项NSE(45.5%)、CEA(5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相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性病变患者、正常人的CEA、NSE水平显著偏高,有利于为临床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NSE CEA CA125 CA199 检测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5-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肺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胸腔镜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92例共108枚孤立性肺结节,行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后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若为原发性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统计穿刺定位时间、并发症、肺楔形切除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穿刺定位时间10-25min,平均14min,气胸(18/92),胸膜反应(3/92),少量咯血(4/92),肺楔形切除时间5-20min,平均10min,出血量5-20ml。结论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可提高VATS下SPNs切除的成功率,并发症少,经济方便,在临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术前定位 Hookwire 胸腔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