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大学所李盛铎过录《直斋书录解题》,可推求陈振孙原书类目的部分编次,补订殿的脱佚条文,也可校勘殿的讹舛字句,还可回改殿的避讳用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直斋书录解题 宋兰挥藏本 文献价值
  • 简介:本文以北京大学所的北宋福州束禅寺等觉禅院雕造的《崇宁万寿大藏经》残卷和北宋末南宋初福州开元寺雕造的《毗卢大藏经》残卷为基础,在知见的范围内,对这两部大藏经残卷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和监定得失、两部大藏经雕造的时间起讫、经过、收经的数量、版式行格、字体刀法、纸墨装订、刻工印工以及雨部大藏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总结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和近年通行的误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结论.

  • 标签: 古籍研究 大藏经 崇宁藏 毗卢藏 宋版书
  • 简介:说到档案,前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现任白山市委副书记张福有同志曾赋诗赞曰:入馆方惊案府深,文华学术可探寻。四方来卷聚天地,百代遗篇古今。架阁纵横须放眼,

  • 标签: 文书档案 兰台 白山市 副秘书长 副书记 副主任
  • 简介:柯树培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机关借调人员。能够从医院借调到机关里,从比较具体细微的临床转到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宏观性工作,不管怎么说,这是柯树培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但是,侯门深似海,柯树培一个小年轻,与机关里无论什么人都是没有比较性的。机关里的那些人,好多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的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有的甚至是打过国民党亲自从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中夺取了政权的革命功臣,这些人,在机关里都担任着大大小小的职务,柯树培从一份人事档案资料里了解到,机关里的人,从部队出来的与从医学院校出来的正好五五分成,各占一半,这两派人一派为文,一派为武,一派从事党政和干部管理,一派从事具体的卫生业务管理。柯树培新的人生环境就是在这样一种人力资源的排列组合中开始的。

  • 标签: 柯树 借调人员 杨青 自卫还击战 干部管理 人事档案
  • 简介:《中华竹韵》第五章第十节曾提到张廷济(1768—1848)和蒋光煦(1813—1860)讨论玉版十三行的问题。然限于散文体裁,作者未作深论。近读友人所奔别下斋旧十三行,有张廷济一跋,正论及此事,因录如下:

  • 标签: 十三行 藏本 白玉 竹韵 散文
  • 简介:《内阁满文老档》(以下简称《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它所反映的内容,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天命前九年,1607年),止于明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除努尔哈齐以遗甲十三副崛起于长白山地区的卷首部分已残缺外,老档记载了努尔哈齐统一女真各部,

  • 标签: 满文 藏本 内阁 出版 清入关前 长白山地区
  • 简介:<正>2013年5月我校新的岗位聘任中,有幸承担了我校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工作。从那时起我便以"档案人"自称,是缘分也是机遇;是发展的平台更是对自我的挑战。初次面对档案感到的是陌生和无助,仿佛走进一个大的空房子,我却像是个蹩脚的设计师,没有设计的灵感和操作的思路。然而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我告诫自己——天道酬勤。从我做起为努力打造我校档案文化品牌而努力奋斗。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是为了有效的利

  • 标签: 档案工作 综合档案室 档案文化 岗位聘任 档案管理 德兰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前后传世长达九百余年,在其辗转流传中普五次进入宫廷,四次在宫被盗。本文根据其卷后Tan纸及图中题跋,对该图传世主及流传脉洛作了详细考查考证。

  • 标签: 流传 清明上河图 藏主 宫廷 卷后Tan纸 题跋
  • 简介:1988年的《小学自然教学》增加了学生研讨活动内容,鼓舞人心。这不仅使读者能够领会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搜集许多学生在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作出的陈述。这些陈述反映了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概念的思维方式。

  • 标签: 课堂实录 小学自然教学 思维过程 概念发展 子浩 主要概念
  • 简介:《瓜蒂庵明清掌故丛刊》中有余宾硕《金陵览古》一种,是有关南京历史文化名胜的一部稀见文献。它有诗有序,不仅考证胜迹,指点山水,可为游览指南和考史佐证,而且借南京山水胜迹感慨兴亡,寄托了作者的遗民情怀。

  • 标签: 《金陵览古》 余宾硕 瓜蒂庵 南京
  • 简介:《儒》堂《论语义疏》,在校点方面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误校,即校勘方面存在错误,如"称论"误为"弥论","共"字误为"其"字,"足"字误为"是"字,等等。二是失校,即底本与参校本文字有异,应出校而未出校,如底本为"于时万物不齐",参校本为"于是万物不齐";底本为"宜道",参校本为"宣道",等等,皆未出校。三是误点,即断句标点错误,如"加之以礼乐,文成也"被误点为"加之以礼乐。文,成也";"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被误点为"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等等。

  • 标签: 《儒藏》 《论语义疏》 勘误
  • 简介:现存的蒋《唐韵》残卷中总韵数为204,比《广韵》少了严韵上去声。其所征引的州、郡、县名有些是唐武德至开元二十年期间的名称,有些则是唐以前、甚至是汉代的名称。孙愐的《唐韵》有开元、天宝两。本文考定蒋的成书年代是开元二十一年(733)。

  • 标签: 蒋藏本《唐韵》 成书时间 开元二十一年
  • 简介:通向伟大作品的道路是什么呢?用什么来界定呢?伟大作品的周围有一群伟大的作品,它们相互参照,相互支撑。个人的创作、个人的作品如何才能进入那千座高原、万座高峰呢?必须一座一座山峰去爬,方能接近那最后的、中心位置的高峰。心中的伟大作品的队伍规模越庞大,就越接近它们。它们吞噬了你。或者你吞噬了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变。长期地海量阅读伟大作品,平庸现实就会被注入经典精神,人而为神。

  • 标签: 中心位置 作品 个人
  • 简介:我跟石就私人关系来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非常赞佩他,不仅仅是在表演上,而且在他从事表演艺术工作时严肃认真的态度,我从他身上吸取了这一点.“苦干”有一个特点,当时叫“苦干”就是要激励“苦干”的同仁们对艺……

  • 标签: 白穆 石挥 电影艺术家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雷雨》
  • 简介:古代影印技术还未发明时,对钱袋传下来的法书、名画,想要留一个副本,最早只有用透明的蜡纸罩在原件上,映着窗户外的阳光,仔细钩摹。这种办法,叫做“向榻”。向,指映着阳光,榻,指照样描摹。“向”(繁体字为“衢”)曾被人误写为“响”(繁体宇为“馨”),“榻”,后来通用“拓”。又因碑帖多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对碑帖的捶拓本多用“拓”,蜡纸钩摹的向榻,则多用“榻”。这是后世的习惯用法,容易混淆,先作一些说明。

  • 标签: 价值 宋本 习惯用法 繁体字 “向” 阳光
  • 简介:宋人汪藻的《世说叙录》是研究《世说新语》的重要文献,其中记录了宋人家的许多重要信息,历来学者虽多称引,然对于其间隐藏的文人交游细节及各承传之源流脉络,则鲜有人钩沉索隐,详加推敲。结合《世说叙录》及宋人相关文献,考察近十种宋人家抄本传写流布之情实,可以发现这些家本多出自北宋著名藏书大家,其背后隐藏着一张京城汴梁士大夫以书会友的四通八达的关系网和交游图,借此可以窥知《世说新语》在北宋初年为文人所赏爱并争相传写的盛况。

  • 标签: 宋代 世说新语 世说叙录 家藏本 汪藻
  • 简介: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即医圣张仲景失传了一千多年的经典原著,收藏者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所为私传手抄本.其内容较现行《伤寒论》、《金匮要略》多三分之一.无论是体例结构、篇章安排,还是文字内容、医理方药,都足以证实确系仲圣手笔,绝非托名之作.我辈中医后学者应予高度重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这部伟大的医学经典的历史使命,使仲景这部再现于世的医学巨著能如医圣之愿,得以造福黎民百姓.

  • 标签: 白云阁藏本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 简介:历史价值,记录影片诞生的台前幕后在众多电影艺术收藏品中,纸本类藏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剧本手稿、动画原稿、电影版连环画、电影海报、关于电影的公开出版物等细分品类。在数码时代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纸质媒介记录、生产、传播电影。它记录着每一部影片诞生的台前幕后,具有历史研究的第一手文献价值。由于纸质文物向来容易损毁,加之早期人们对电影艺术收藏概念的淡薄,年代久远的电影纸藏品多已散失或因保存不当而毁坏。

  • 标签: 电影海报 纸质媒介 历史价值 文献价值 艺术收藏品 鉴藏
  • 简介:本文转引自《中国书法会集·秦汉刻石卷》中《秦汉时代的字体》之一节。著名古文字学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裘锡圭先生的这篇新作,是在研究秦汉字体演进中有关石刻资料部份。(标题是编辑后加的)对《秦泰山刻石》这一书法史上煊赫名作作了实事求是的论证,观点新颖,论据宏富,堪称佳作。特先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秦泰山刻石 秦汉时代 书法史 历史系教授 中国书法 裘锡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