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为从制度层面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刑事程序法治化的体现,强调在刑事诉讼构造模式中,审判(尤其是第一审程序)居于侦、控、审各个环节的中心,是决定被告人有罪与否及其刑事责任轻重的最后阶段和关键环节.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虽然得到了我国诉讼法理论界的普遍认可,但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以确立和贯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制度改革 路径 司法公正 中共中央 刑事诉讼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是确保案件处理质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庭审虚化现象,实现法律实质正义。本文主要通过以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为主要着眼点,来探索其实施路径。

  • 标签: 刑事审判中心主义 控辩平等 直接言词 司法令状 监督
  • 简介: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审判对侦查卷宗过度依赖,而产生了"先定后审""先判后审"的现象;司法裁判行政化对司法原则及功能的破坏,而产生了"陪而不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上述问题深刻制约着"审判中心主义"的良好诉讼制度格局的形成。有必要从司法实务层面,对制约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探究,以期开拓理论视野。

  • 标签: 侦查中心主义 司法裁判权 司法行政化
  • 简介:“以审判中心”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审判中心”是对从前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的一种纠偏,是对控辩审三方权力(利)义务关系的重新构造。该理念的树立必定会带来侦查构造、侦查效果、侦查模式上的深刻变革。作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以应对诉讼结构变化对传统工作模式带来的冲击,因此侦查机关对侦查权的运用应当保持谦抑,并且适度开放,对证据的收集核实亦应当坚持以裁判为标准。

  • 标签: 审判 侦查机关 侦查权
  • 简介: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诉职能,起诉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享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打击犯罪等同于正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再加上两机关权力的同源性使得诉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携法律监督权,凌驾于法官之上,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影响法官独立办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法官也不能真正独立作出裁判。对此,如何转变司法观念,真正落实控审分离,对于理顺诉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诉审关系 角色混同 控审分离 律监督权
  • 简介:“以审判中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中的热词,审判中心主义的含义要比当前司法机关诠释“以审判中心”内涵更为丰富。本文试图解释审判中心论与诉讼阶段论的对应关系,揭示“以审判中心”内涵限缩为以庭审为中心、增强庭审实质化背后的原因,以及侦查重心形成的深层结构原因,就以庭审为重心涉及的庭审实质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审判变成真的审判,需要起诉状一本主义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进行这些改革,以审判中心难以持久和固化。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阶段论 侦查重心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健全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这些改革要求均对公安机关当下的侦查讯问提出了挑战。目前,公安机关的侦查讯问面临诸多不规范的困境。如何在审判中心主义之下构建镜头下讯问机制,确保讯问工作符合改革路线的要求,必须首先剖析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对讯问工作的要求,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制度构建。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讯问 镜头 同步录音录像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构造历经"侦查中心说"的主导与"诉讼阶段论"的认识,在对司法规律的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审判中心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符合司法的中立性、对抗性、终局性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历史变迁与制度文明进化的产物。在"审判中心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刑事司法须将定罪量刑确定为审判者的专属职权,引导控辩双方围绕证据展开对抗,在程序正义的保障下追寻实体正义,确保被告人的充分参与和律师有效辩护,将权力控制与权利保障统一于审判程序。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权力控制 证据 人权
  • 简介: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发展,要注重审判中庭审的地位,需要探索、完善包括交叉询问在内的各项庭审制度。因此为适应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制度的要求,根据英美法系庭审模式下交叉询问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交叉询问规则适用的现状,在进行交叉询问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合理的询问,加强对交叉询问的准备,完善其在询问过程中的一些配套制度。

  • 标签: 交叉询问 审判中心 庭审实质化
  • 简介:摘要随着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深入,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值班律师制度的构建也开始了探索的过程。值班律师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了试点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分析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的全过程,首先对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值班律师进行一个定位,其次分析审判中心与值班律师制度之相关性,最后对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值班律师制度的构建提出我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 标签: 审判中心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值班律师制度 有效辩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观念深入人心,有关庭审质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质证的规定还不够具化,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的质证难以有效开展,质证程序更多是流于形式。若程序上的质证环节得不到保证,实体上的发现案件真实就会受到影响,庭审实质化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本文将在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论述我国的刑事质证制度的概况,主要探讨目前我国质证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力求厘清刑事质证制度中的某些问题。

  • 标签: 刑事质证 证据裁判 直接言词 证人出庭
  • 简介:"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辩护制度的完善,自然也是审判中心主义得以实现的本质要求。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需要在深刻理解"审判中心主义"内涵的基础上,适应全新司法场域的要求,按照覆盖范围全程化、运行模式协作化、主体权利保障化和职能效用实质化的构型,进行全新再造。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辩护制度 “四化”构型 再造
  • 简介: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调审判工作是诉讼程序的中心环节。宣判作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庭审工作是否流于形式化,表现着举证质证是否影响了法官心证的形成,决定着被告人罪名有无、刑期长短。因此宣判在一个完整的庭审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逐步摒弃为人诟病的择期宣判方式,转而采用当庭宣判方式,走好刑事审判的最后一公里。

  • 标签: 当庭宣判 审判中心主义 意义 措施
  • 简介:2014年,中央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次年,中央提出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其目的正是要使侦查员在"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下更好地履行侦查机关的职能。新形势下,侦查员的职业核心能力面临新的考验。构建适应审判中心主义的主办侦查员职业核心能力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背景,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侦查员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主办侦查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回字模型",为主办侦查员制度的实施运行及主办侦查员的工作提供建议。

  • 标签: 主办侦查员 以审判为中心 回字模型
  • 简介: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呈现出的是侦查中心主义模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审判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方向,预审作为我国法定的重要刑事诉讼程序,其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也势所必然。为此,在了解我国预审制度渊源的基础上,认识因立法不足、“侦审合一”的影响及预审制约诉讼等我国预审制度的现状对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的掣肘,并通过重视研究,完善立法,规范建设及规划重构预审制度等对策,助推诉讼制度改革目标的早日实现。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预审制度 刑事诉讼
  • 简介:摘要: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诞生与全面推广,其与审判中心主义在定罪与量刑权力方面的矛盾日显。“以审判中心”是“涉及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1],认罪认罚从宽是在“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统筹下的制度安排[2],两者应当寻求化解矛盾的路径方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格局。

  • 标签:
  • 简介: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对侦查程序和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犯罪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公安机关在以审判活动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中非常被动,时常发生因为现场勘查工作上的瑕疵导致关键证据不被法庭采信的情况。因此应构建以犯罪现场为中心的证据体系链条,探索侦勘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使得犯罪现场勘查工作适应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带来的挑战。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侦勘一体化 证据体系 勘鉴分离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犯罪现场勘查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在审判中心主义下,侦查人员在勘查阶段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取证保证所获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庭审的检验,同时侦查人员要打破侦查本位观树立为审判和庭审服务的意识。为实现从"侦查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的转变,刑事犯罪现场勘查制度应致力于立法工作、取证程序和侦查人员出庭等配套制度的完善。具体而言,主要应将侦查人员纳入勘查主体范围,同时加强侦查人员与勘查技术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信息交流提高勘查取证的质效;全面、客观、合法取证提高证据的采用率;同时科学固定保存证据、规范制作勘查笔录加强证据的后期管理。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犯罪现场勘查 合法取证 程序正义
  • 简介:审判中心"一词是日本借鉴欧美刑事司法理念的概念发明,之后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日本从1927年正式使用该词,共历经了词语形成、概念定型、原则确立和实践深化四个阶段。韩国与台湾地区主要历经了理念引入、艰难推进、全面深化三个重要战略期。中国大陆则历经了话语引入、本土转化、回炉再造及全面推进等四个关键期。从各地的改革路径来看,基本确立了以一审为中心,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通过各项配套措施全力推动"审判中心"的实现。就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需从外部破除"侦查中心"、从内部打造"庭审中心"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审判中心 观念史 东亚地区 诉讼方式 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