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内联组织(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癌(Ⅱ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管及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剂量学差异。结果A组宫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P<0.001);宫颈中心的V150%和V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90%及D100%低于B组(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P>0.05)。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 标签: 近距离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疗法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等效均匀剂量(EUD)在宫颈内联近距治疗(BT)计划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内联BT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进行基于EUD和混合EUD (h-EUD)计划的优化设计,分析比较计划结果与预先的混合逆计划优化(HIPO)计划剂量学差异。为进一步评估EUD目标在优化设计中的作用,对所有病例增加了虚拟的均匀组织实验。结果3种优化计划具有相似的适形指数,与HIPO计划相比,EUD计划的膀胱、直肠、小肠平均D2cm3分别减少了0.22、0.23、0.28 Gy,平均EUD分别减少了0.14、0.20、0.15 Gy;h-EUD计划的膀胱、直肠、小肠平均D2cm3分别减少了0.16、0.22、0.24 Gy,平均EUD分别减少了0.20、0.13、0.16 Gy (P均<0.05)。在虚拟实验中,EUD目标能对危及器官提供更加显著的剂量改善。结论宫颈内联BT采用EUD优化方法能在保证靶区剂量基本一致,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改善治疗计划。

  • 标签: 等效均匀剂量 混合逆计划优化 剂量优化 宫颈肿瘤/近距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内联组织近距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A、ⅡB和Ⅲ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治疗为MRI引导下内联近距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联合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D98%,中危CTV(IR-CTV)D90%和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2cm3剂量差异。结果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VD98%(6.99±0.60 vs. 6.78±0.76)、IR-CTVD90%(4.71±0.58 vs. 4.26±0.57)和D98%(3.77±0.58 vs. 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6、9.860、8.636,P<0.05);乙状结肠的D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5.29±0.67 vs. 4.92±0.74)、直肠(3.72±0.69 vs. 3.35±0.92)和小肠(3.05±1.37 vs. 2.98±1.34)的D2cm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8、7.543、8.059,P<0.05)。结论在宫颈内联近距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 标签: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腔内/组织间插植 卵圆体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近距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 (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 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 cm)后装近距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腔内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治疗(ICBT)与内联组织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90%、D100%、V100%以及膀胱、直肠D2cm3,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 Gy,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 Gy (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 cm3 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后装腔内联组织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 剂量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内联组织放疗(IC/ISBT)中的剂量。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选出40例为研究的对象,按照IC/ISBT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为丙泊酚,观察组实施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 D2cc、D1cc、D0.1cc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直肠、小肠的D2cc、D1cc、D0.1cc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腔内联组织放疗(IC/ISBT)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均可以实现疾病的治疗,但是全身麻醉下,患者直肠、小肠的D2cc剂量是最低的,且疼痛程度较轻,临床上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麻醉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组织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徒手近距放疗的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依据病灶大小、部位、复发前无进展生存(PFS)等情况分组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复发后PFS,组比较行log-rank(Mantal-Cox)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后PFS影响因素。总结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共20例患者入组,全组ORR为80%(16/20)。亚组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4 cm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阴道内复发转移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阴道外复发转移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的6例中的3例和≥6个月的14例中的13例均客观缓解,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中位随访6个月(1~13个月)。至随访结束,9例(45%)患者进展。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4 cm比<4 cm:HR=4.192,95% CI 0.992~17.710,P=0.029)、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6个月比<6个月:HR=0.163,95% CI 0.038~0.696,P=0.004)、放疗剂量≥15 Gy(≥15 Gy比<15 Gy:HR=0.207,95% CI 0.049~0.881,P=0.016)者复发后PFS较好,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不是复发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20例患者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直肠、膀胱放射损伤。结论组织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效果明确,且安全性好。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复发 肿瘤转移 近距离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内治疗与内联组织内+)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6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后装治疗技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治疗组(45例)、内+治疗组(55例)。按患者每个计划的HR-CTV大小分为6个体积范围进行分析,即HR-CTV≤40 cm3、40 cm3<HR-CTV≤50 cm3、50 cm3< HR-CTV≤60 cm3、60 cm3<HR-CTV≤70 cm3、70 cm3<HR-CTV≤80 cm3、HR-CTV>80 cm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种后装治疗技术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当HR-CTV≤40 cm3时,单纯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及靶区高量(D50、V150、V200)均高于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6~3.927,均P<0.05),但靶区适形指数(CI)、OAR膀胱和直肠D2 cm3(2 cm3的OAR体积接受的最低照射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6、1.871、0.258,均P>0.05)。当70 cm3<HR-CTV≤80 cm3和HR-CTV>80 cm3时,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CI、OAR直肠和膀胱D2 cm3剂量均显著优于单纯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2~3.782,均P<0.05),而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高量(D50、V150、V2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1.918,均P>0.05)。当40 cm3<HR-CTV≤70 cm3时,2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以及直肠D2 c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59~0.710,均P>0.05),但内+治疗组的CI显著优于单纯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4.577、-3.144,均P<0.05)。结论对于小体积靶区(≤40 cm3),单纯内治疗技术在不增加OAR剂量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靶区内高剂量体积;当靶区体积较大特别是>70 cm3时,内+治疗技术能在显著提高靶区处方剂量和适形度的同时更好地保护OAR。

  • 标签: 宫颈肿瘤 三维后装治疗 腔内治疗 组织间插植治疗 高危临床靶体积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62例患者均在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腔内放疗 施源器 妇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患者治疗中使用调强放射联合近距后装的价值。方法:纳入20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患者研究(2018年4月~2020年4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10,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n=10,采用调强放射+近距后装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生存周期。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90.00%)高于对照组(40.00%),组对比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旁近距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经鼻内镜鼻咽、咽旁后装放疗,加强心理护理及前、中、后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将施源器准确插入肿瘤区,位置100%合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及前、中、后护理能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放疗疗效。

  • 标签: 鼻咽肿瘤 插植 后装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放疗。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率高,复发后预后较差。复发宫颈癌可分为盆腔中央型、盆腔外周型和盆腔外复发,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初始治疗方式和复发位置。无放疗史的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可首选手术,也可联合放化疗±近距治疗。放疗后盆腔中央复发的患者可选择盆腔廓清术±术中放疗,但其适应证具有高选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放疗后盆腔外周复发的患者可行再程外放疗和/或化疗。然而再程放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放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适应证较严格,对治疗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近年来放疗技术更加精准,影像引导的近距治疗如高剂量率组织近距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近距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宫颈肿瘤,复发/近距离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复发/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法 进展
  • 简介:能在小空间里使用的超豪华投影机。世界杯就要开始了,如果你还没弄得明白什么是等离子电视的话,这款全内置投影机或许可以钻个空子,打开你的荷包。

  • 标签: 近距离 等离子电视 投影机 小空间 世界杯 内置
  • 简介:柏林国家博物馆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亚洲艺术品的陈列,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国的丰富的馆藏。我们一直在寻求和藏品的来源地(比如中国)的近距对话,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相互理解的加深,它建立在互惠和互动的基础之上。

  • 标签: 近距离 对话 国家博物馆 相互理解 艺术品 来源地
  • 简介:注1:本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篇名:《像苍蝇一样飞翔》。注2:关于那个被称作烂袋、破鞋、婊子,道德跟我一样败坏的女人的姓名不能披露。注3:你只有对你的遭遇保持沉默,方可避免世俗的烦恼。这是星姬说的话。

  • 标签: 小说 外星人 姓名 文化馆 星河 语言
  • 简介:摘要宫颈癌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或放疗联合化疗,放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治疗(BT),而BT又包括高剂量率BT (HDR-BT)和低剂量率BT (LDR-BT)。宫颈癌预后较好,但疗后仍有部分盆腔内和/或盆腔外复发。复发后宫颈癌治疗目前欠缺高效、微创和低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预后差。2002年王俊杰教授将CT引导技术引入LDR-BT领域,2015年又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BT领域,实现了LDR-BT术前计划要求,治疗精度、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2018年王俊杰教授提出立体定向近距消融治疗(SABT)概念。历时近20年对复发宫颈癌治疗的不断尝试和探讨,积累了一定经验。本共识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CT引导BT复发宫颈癌建立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剂量学要求、技术流程和辐射防护等。目前3D打印技术引导BT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研究,提高循证医学等级水平。

  • 标签: 复发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3D打印模板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近距放疗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根据预计划对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近距放疗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体位训练以及呼吸配合,观察治疗期间医患配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的干预,医生对患者满意度达92.3%,患者对精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4.1%。本组患者后CT扫描发现小量气胸8例,大量气胸3例,痰中带血8例,穿刺点轻度纤维化3例,未发现血胸、胸膜肺休克和剧烈疼痛。结论对风险较高且治疗精度要求严格的有创操作治疗,治疗前护理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相应的患者配合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操作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插植放疗 精准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上煤层回采过程中,由于支承压力的影响,过高的采动应力必然会对上煤层底板(即下煤层顶板)一定范围内岩层造成损伤。层岩层的损伤会对下煤层回采过程中的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和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近距煤层开采而言,上煤层支承压力对上煤层底板的损伤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支承压力 岩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距治疗两种临床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和基于CT影像的蒙特卡罗程序计算的剂量差异,探讨组织非均匀性对宫颈近距治疗剂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三维近距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1例,分别采用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43号报告的纯水剂量计算方法(TG43-BT)、快速非均质剂量计算算法Acuros BV(BV-BT)和基于治疗CT影像的EGSnrc蒙特卡罗程序(MC-BT)计算各计划的剂量分布,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靶区剂量(D98、D90和D50)、剂量区体积(V3 Gy、V6 Gy、V9 Gy和V12 Gy)和危及器官(OARs)D2 cm3剂量差异。结果TG43-BT中HRCTV D90为6.274 Gy,比MC-BT高出了近5%,且TG43-BT对靶区体积剂量和各剂量区体积均存在过高评估;除靶区D50和高剂量区V12 Gy外,BV-BT和MC-BT对于靶区剂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V-BT和MC-BT在直肠、小肠和乙状结肠的D2 cm3评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BT膀胱D2 cm3为4.609 Gy,比TG43-BT、BV-BT明显偏高。结论TG43-BT未考虑组织非均匀性影响,普遍高估了靶区和多数OARs受量;BV-BT计算效率高,且在多数靶区和OARs评估参数上与MC-BT计算基本一致,但在近源位置和被充盈膀胱的剂量计算上存在不足,临床评估时仍需谨慎。

  • 标签: 组织非均匀性 192Ir源 近距离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剂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5I粒子近距组织放射治疗胃癌患者时配合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治疗时均选择采用125I粒子近距组织放射治疗,并且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价,本文的综合护理组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择采用125I粒子近距组织放射治疗胃癌的时候对患者配合综合护理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125I粒子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