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全面系统提出维新中国的先进的思想家之一。的建立民政政府、教育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维新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采纳,却为变法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的思想体现了一条从改良主义逐步走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 标签: 容闳维新中国
  • 简介:说到近代中国留学的渊源,推重曾国藩和李鸿章者居多,但真正的'中国留学生之父',却是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850年的耶鲁大学,可能不似今天这样显赫、知名,但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它吸收了一位名叫中国青年进校读书。20多年后,正是这位青年以中国官方代表的身份带领120名中国幼童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先河。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美,都特别提到耶鲁大学和的名字,以此作为中美人民200多年友好交往的光辉例证。

  • 标签: 曾国藩 耶鲁大学 中国留学生 李鸿章 美国 中国政府
  • 简介:(1828-1912)是近代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人.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与时俱进,并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贡献.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实践活动,都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核心,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学子的赤诚之心.

  • 标签: 西熟 西学东渐 爱国 报国
  • 简介:的价值伍昂对中国留学界来说,1997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因为,距今150年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留学生,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途。中国近代以来的留学史,盖由此发端。出国留学迈出的这一步,其意义之于中国,打个蹩脚的比方,不亚于人类的足迹到?..

  • 标签: 容闳 中国留学生 留学教育 中国近代史 清政府 出国留学
  • 简介:今天,中国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奋斗。当今的中国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现代化不可否认已有相当的程度。应该说,从一个世纪之前,当中国还处于封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就为实现现代化开始进行努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始终围绕着如何回应外国列强的不断挑战这个主要线索,

  • 标签: 容闳 中国早期现代化 留学生 曾国藩 洋务运动 兵工
  • 简介: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他顺乎当时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急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筚路蓝缕,为晚清留美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留美教育计划虽然中途夭折,但其影响仍就不可小觑。

  • 标签: 容闳 晚清 留美教育
  • 简介:(1928—1912),号纯甫,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 标签: 容闳 留学教育 马礼逊 留美幼童 留美学生 美国传教士
  • 简介:是近代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经过十六年的酝酿和努力,他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终于付诸实施,但十年后以中途夭折而告终.这除了与当时国内外大环境有关之外,也与时代造成的双重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的影响并没有随其夭折而停滞,它为中国近代造就了一批有用人才,对之后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容闳 中国 近代 留学教育 派遣留学生 “教育计划”
  • 简介:"予之一生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西学东渐记》耶鲁高材生1850年,美国耶鲁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在马萨诸塞州孟松中学就读的广东香山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带着辫子,穿着中国长袍"进入了耶鲁,不过不到一年,"就把这两样都割弃了"。作为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成绩优秀。

  • 标签: 容闳 洋务运动 中国留学生 美国耶鲁大学 马萨诸塞州 西学东渐
  • 简介:160年前,即1847年的1月4日.在美国传教士布朗(Rew.S.R.Brown)的资助下.从珠江口的黄埔港乘船出发,往美国留学。经过98天的辛苦颠簸,终于到达纽约。随后即往纽海文(NewHaven),先入中学补习,后考入著名的耶鲁大学,1854年顺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他本来可以在美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强烈的爱国心和振兴中华的美好理想,驱使他毅然返回祖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四处奔波。

  • 标签: 赴美留学 容闳 人格魅力 美国传教士 纪念 美国高等教育
  • 简介:摘要开启中国留学运动的先河,推进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进程。今天我们研究,应该学习他立志报国的精神,学习他开放兼容的胸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标签: 容闳 研究 意义
  • 简介:宏的教育救国实践、教育近代化主张,尤其是其关于留学教育的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其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消极影响不能苛求。其事迹启示致力于先进文化前进方面的当代人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

  • 标签: 近代史 容闳 留学教育 教育救国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阐述在爱国思想和实践中发挥的引领作用,提升人们对他爱国思想和实践所作出的努力的认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 标签: 容闳 实践 教育方法论
  • 简介: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近代"西学东渐"的推动者。的"西学东渐"事业曲折坎坷,屡受挫折,但希望通过"西学东渐"富强中国的信念却一直没有动摇,"西学东渐"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本人在近代"西学东渐"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 标签: 西学东渐 受传者 传播者 传播效果
  • 简介: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占据着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其中单篇阅读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随着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阅读教学逐渐从单篇阅读教学走向单元阅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

  • 标签: 容闳小学 群文阅读 课程建设
  • 简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妇孺皆知的。从解放区传唱到现在,四十年来,无论是“红海洋”的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仍然由衷地、满腔热情地唱着这首歌,对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深深的敬重。它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是的,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坚持敌后根据地,她实现了民主好处多……”。如果没有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怎能团结一致打败日本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如果没有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怎能推翻蒋家王朝,实现民主政治;如果没有共产党,“扶犁黔首”怎能当家作主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歌词最初并不是这样的。近读周天度、章立凡《章乃器传》得知,1948年底章乃器与李济深、茅盾、朱蕴山、彭泽民、马寅初、施复亮、孙起孟、柳亚子、翦伯赞等30余位民主人士接中共电召,从香港到了东北解放区。有一次在参观途中,同行的人们唱起一支旋律优美的歌曲,开头的歌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 标签: 日本法西斯 敌后根据地 周天度 蒋家王朝 中国各族人民 翦伯赞
  • 简介:50年代,苏联慷慨相助新中国,兄弟般情谊空前!共和国走向世界,红色外交家在西方轰动!物换星移,中苏关系由分歧、论争最终导致中断……这就是由1949年至1964年,在这15年里担任俄文翻译或秘书工作的亲历者李越然回忆,权延赤整理的《新中国领袖》一书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权延赤 秘书工作 中苏关系 李越 解放军出版社 伏罗希洛夫
  • 简介:提起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大多不会觉得陌生,这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著名改革,让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这场改变日本历史和命运的改革运动,却与一位中国思想家和他的一部著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 标签: 明治维新 日本 中国 改革运动 半殖民地 思想家
  • 简介:五十年前,伟人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从延安走到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了"解放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也在此。"参观西柏坡,寻觅革命前辈的历史足迹,成了我心中的一大夙愿。天高气爽的秋天,我终于成行。汽车迅疾地行驶在平坦、美丽的西柏坡上,与以往的采风不一样,心中多了几分庄严和思索。沿着弯曲的山路,汽车驶进了马蹄形山湾里的西柏坡,在烟霞滴

  • 标签: 西柏坡 毛泽东 新中国 七届二中全会 五十年 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