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预防这种疾病的方法有:1.要及时的给宝宝更换尿布,经常清洗宝宝的会阴部,保持周部干燥,及时治疗尿布皮炎。2.宝宝不要穿开裆裤。3.纠正宝宝玩弄生殖器的习惯,给宝宝洗澡时应将男孩的包皮翻开洗净。

  • 标签: 尿路感染 预防 尿布皮炎 换尿布 会阴部 开裆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对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酌情应用654—2等抗胆碱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保持外阴部清洁。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在送检尿标本时避免污染,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

  • 标签: 儿童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结果不同病人随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增高。结论在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可延缓和降低留置导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泌尿系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方法扶正祛邪结合辨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结果扶正祛邪结合辨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效果明显

  • 标签: 慢性尿路感染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65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记录患者性别和年龄。结果17例阳性尿菌中,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64.71%);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普遍较差;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15例(2.81%),女性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45例(8.1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0岁以下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5例(23.08%),60岁以上并发尿路感染患者50例(76.92%)。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应予以重视,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尿培养和尿常规检查。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尿路感染 尿细菌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中干化学和流式细胞学中有形成分测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快速诊断尿路感染中病原菌的价值。方法采用URIT-500B尿液干化学分析仪,UF-5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亚硝酸盐、白细胞、酵母样真菌、细菌计数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结合细菌散点图分布,判断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与其中段尿培养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280份标本的比较分析,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66.15%,特异性为97.79%,阳性预示值为81.13%,阴性预示值为87.28%,准确度为85.84%。结论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经验用药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 标签: 尿路感染 散点图 尿液常规分析
  • 简介: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作用更强的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剂,可高效地与AT1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在受体水平阻断由AT1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活性1,并作用时间持久,从而发挥持久稳定的降压效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例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尿路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25例,左旋氧氟沙星0.1-0.2g,bid,po;氧氟沙星治疗组25例0.1-0.2g,bid,po.疗程为5-14d。结果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痊愈率分别为76%和60%,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左旋氧氟沙星对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显著高于氧氟沙星。结论左旋氧氟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较氧氟沙星更为有效。

  • 标签: 左旋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
  • 简介:慢性尿路感染指急性尿路感染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尿路内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引起的尿路炎症,以细菌感染为最常见,占90%以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临床

  • 标签: 慢性尿路感染 中医药疗法 温清通淋方
  • 简介:摘要目的为降低脑出血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发病率。方法采用严格消毒措施避免不必要操作,引进引流方法和早期处理感染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护理方法。结果在2011年08月01日-2012年07月31日间,96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这套方法,仅8例感染。效果胜于现行常规护理方法。结论常规法护理感染率为66.7%,新方法护理感染率为8.3%,x2=28.14,P<0.005,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