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常规对尿路感染诊断的作用,并探讨用尿常规进行尿路感染诊断的可行性,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便利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行尿常规检查的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02例,并以患者的尿培养结果为对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尿常规阳性率为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查对检查尿路感染的结果有一定可信度,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遇到告诉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可以在尿常规阳性的而结果上再行尿培养,以降低尿培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尿常规,尿培养,尿路感染
  • 简介: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s,UTI)是女性常见病,也是下尿路不适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增加老年女性的死亡率。对尿路感染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治疗及护理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死亡率及住院率。对于老年女性,绝经后内源性的雌激素分泌下降与泌尿生殖道萎缩及下尿路感染增加相关。

  • 标签: 尿路感染 泌尿生殖道萎缩 雌激素分泌 住院率 泌尿系感染 阴道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将其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其中尿道炎患者、膀胱炎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且P<0.05。结论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尿路感染 诊断价值 白细胞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在尿路感染中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接诊的126例尿路感染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63人采用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63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6%,不良反应25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14例。结论左氧氟沙星对尿路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10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于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缩短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并且还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导尿管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液离心镜检3种检测方法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85份门诊或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3种方法的检测,以定量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与定量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85份尿液样本中有6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占17.7%(按照尿中革兰阳性菌≥104CFU/mL,革兰阴性菌≥10^-5CFU/mL时诊断为尿路感染标准)。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中,细菌计量≥2750/μL,白细胞数≥20/μL为尿路感染标准,同为阳性时灵敏度最低为60.2%,阳性预测值达最高为63.0%。在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中白细胞酯酶(LEU)和亚硝酸盐试验同时为阳性,灵敏度最低为45.6%,阳性预测值最高为68.0%。在尿液离心镜检中灵敏度有所提高,其灵敏度为63.2%,但阳性预测值仅为48.9%。结论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离心镜检阴性预测值较高,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灵敏度不足,因此,在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时以上3种检测方法均不能替代尿定量细菌培养。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沉渣自动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定量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尿路感染发生率,观察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对预后影响。结果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40%;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特异性症状为53.19%,非特异性症状为25.53%,无症状者为21.28%;中段尿培养阳性89.36%。尿路感染组患者与无尿路感染组患者相比,其平均年龄更大、女性患者占比更大、留置尿管的患者比例更大、留置尿管时间更长、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数量更多(P<0.05),年龄、女性、留置尿管、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尿路感染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尿路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病原菌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尿路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尿常规检验,记录其检测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三项尿常规检验指标(WBC、LEU、NIT)单独或者串联、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约登指数等。结果三项指标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的敏感性最高为88.0%,三项串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最高,为97.5%,WBC单独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9.5%和55.4%。结论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尿常规检验不仅操作简便,时间短,而且有良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导尿操作不规范、导尿道管时间长、器械检查及自身疾病是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较多,护理人员需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来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测对于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将在院进行尿常规检查阳性的患者50例(观察组),在选取同时期的在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比较尿检结果的WBC、NIT、LEU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阳性结果有23例(阳性率为46.0%);其他的G-杆菌阳性结果有19例(阳性率为38.0%);肠球菌阳性结果有4例(阳性率为13.3%);真菌检测阳性结果有3例(阳性率为6.0%);葡萄球菌阳性结果有1例(阳性率为2.0%);WBC、NIT、LEU的准确率分别为76.5%、71.3%和78.2%。结论尿常规检测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临床尿路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测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对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住我院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及分析。结果93.4%的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复发次数越多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焦虑程度越重,甚至产生忧郁。结论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心理问题,及时有效进行心理沟通,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心理。

  • 标签: 再发性尿路感染 心理焦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留置导尿管的患儿进行集束化的护理干预,降低泌尿系的感染。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80例留置尿管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通过集束化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记录患儿当天,第2天,第7天、第14天的尿液分析及尿培养等结果,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留置导尿管的患儿进行集束化的尿路管理,能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结论通过对留置导尿管环节中的细节处理、重视及规范有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8例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第3、5、7、14d尿路感染情况。结果留置导尿后第3、5、7、14d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8%、6.94%、16.07%、35.14%,对照组分别为10.71%、21.43%、38.46%、69.70%,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导尿患者术后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