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已经有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决定作用。

  • 标签: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FSGS患者预后异质较大,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牵头,邀请在FSGS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学专家,聚焦近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系统总结FSGS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就FSGS诊断与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肾小球硬化(FSGS)以分布的肾小球硬化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在FSGS患者中定位超过30个致病基因,为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在其发病机制中提供了证据。现将FSGS的常见致病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致病基因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成人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FSGS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较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桎梏。《成人肾小球硬化诊治专家共识》的出台将推动临床诊治规范化,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铁死亡在阿霉素(ADR)诱导小鼠肾小球硬化(FSG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眼球后静脉注射ADR建立小鼠FSGS,对照组于眼球后注射与ADR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0周、第1周和第8周分别检测两组小鼠尿白蛋白/肌酐(ACR)。实验第8周末,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分别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中固定,病理切片经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mRNA表达。结果第8周末,模型组小鼠ACR为(78.57±21.64)mg/mg,对照组小鼠ACR为(17.96±5.86)mg/mg,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肾组织PAS染色呈典型肾小球硬化表现,提示造模成功。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足细胞中线粒体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和膜破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GSH浓度显著减少[(6.49±2.63)mmol/L比(3.92±1.86)mmol/L],MDA浓度显著增高[(35.69±5.28)mmol/L比(73.36±12.47)mmol/L],PTGS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34±1.61)比(5.94±3.51)],均P<0.001。结论ADR诱导小鼠FSGS过程中存在铁死亡现象,提示铁死亡可能参与FSGS的发生。

  • 标签: 铁死亡 阿霉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简介:摘要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肾移植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在移植早期即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5年的移植物存活率明显降低,本文将从肾移植术后复发性FSGS的概述、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预测FSGS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复发的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的长期预后及与肾脏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儿科经肾活检术确诊为原发性FSGS的124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分型、肾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患儿的肾脏累积生存率,Cox回归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寻找和肾脏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儿中男94例(75.8%),女30例(24.2%),患儿肾活检时年龄为16(14,17)岁,13~18岁102例(82.3%);随访时间为64.8(32.1,86.0)个月。124例患儿中非特殊型49例(39.5%)、顶端型33例(26.6%)、塌陷型22例(17.7%)、细胞型14例(11.3%)、门周型6例(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肾活检后5、10和15年进入终末期肾病(ESKD)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下降≥50%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9%、51.4%、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肾小球硬化比例、中重度慢性小管间质病变均是儿童FSGS进入ESKD或eGFR较基线值下降≥50%的独立危险因素(HR=5.28、1.03、7.81,95%CI 2.77~10.05、1.01~1.04、4.08~14.98,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AUC=0.734,P<0.05,最佳截断值25.4%,灵敏度50.0%,特异度88.6%)、中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AUC=0.724,P<0.05,灵敏度46.3%,特异度98.6%)具有良好的评估FSGS肾脏结局的效能。结论儿童FSGS的长期预后不佳,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中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硬化比例≥25.4%。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儿童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移植肾后FSG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9年共6例儿童移植肾FSGS的临床特征。6例受者术后4~49 d内发生大量蛋白尿(3.2~13 g/24 h),使用了以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和(或)利妥昔单抗为核心的治疗方案,辅以ACEI/ARB类药物控制尿蛋白。5例维持他克莫司,1例改为环孢素A冲击治疗后重新换回他克莫司。结果4例受者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术后随访11个月至4年,5例血肌酐在正常水平,1例在术后15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儿童肾移植后发生FSGS,及时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使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并辅以ACEI/ARB等药物,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糖皮质激素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阿霉素(ADR)诱导的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模型,探究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6)和FSGS模型组(ADR组,n=18),分别按照1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ADR,采集注射ADR后的7、14、28 d小鼠以及注射生理盐水后的28 d小鼠的血液、尿液和肾组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血肌酐﹑尿肌酐﹑尿蛋白含量,将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和Rho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射ADR 7 d后,ADR组小鼠的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ADR 7 d后,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小鼠的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 、Rho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ADR 28 d后,ADR组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程度恶化、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病变纤维化,表现为严重的肾脏损伤。结论ADR可成功诱导小鼠FSGS,Synaptopodin和RhoA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足细胞损伤,进而促进小鼠形成FSGS。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足细胞 小鼠 模型,动物 阿霉素
  • 简介: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arsclerosis,FSGS)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是系膜基质增多并取代相应的毛细血管袢,临床上少见合并新月体形成。新月体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常见于新月体肾炎、狼疮肾炎、IgA肾病,甚至膜肾病中亦有报道,但是在FSGS中鲜有报道。其对FSGS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伴有新月体形成的FSGS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新月体 系膜基质 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膜性肾病 SEGMENTAL
  • 作者: 王吟 俞斌峰 陈亮亮 王耀敏 徐莹 祝伊琳 陈江华 韩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 王吟现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丽水 32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FSGS且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或2次,单次剂量为375 mg/m2,2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周。治疗达标指标为达到B细胞清除状态(外周血B细胞计数<5个/μl)。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肾病的缓解与复发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不良事件和肾脏结局。结果共纳入14例FSGS患者,男性9例,其中7例为激素依赖型或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6例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1例初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激素应用禁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7例激素依赖型/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获完全缓解,随访6个月时激素用量较基线值显著减少[(33.3±5.2)mg/d比(6.7±6.6)mg/d,P<0.01];除1例患者联合应用他克莫司(1.0 mg/d),其余患者均停用免疫抑制剂;总复发次数/总随访月由治疗前0.257次/月降至治疗后0.058次/月。其他6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和1例有激素应用禁忌的患者中,4例于治疗后34.50(20.25,95.25)d缓解,其中3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获部分缓解,1例初发患者获完全缓解;3例未缓解,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23个月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激素依赖型/频繁复发型FSGS可降低复发风险,并有助于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或停用,但对激素耐药型FSGS的临床疗效不佳。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肾病综合征 治疗结果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 简介:目的分析家族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的排除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已知的F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FFSGS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者,其临床表型不同,2个家系(家系A和家系B)的起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少年期发病,家系A中有3例患者发病年龄偏小,最小者1岁发病,家系A中其他患者都是25岁以后发病。3个家系中有4例因尿毒症死亡,另2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治疗,还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家系A的先证者14岁即出现了Cr增高。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和D11S2000等STR对家系A进行NPHS1、NPHS2、ACTN4和TRPC6基因的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391);在θ=0.1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986);在θ=0.2时,得到本组最大的LOD值为0.47(D19S220),均不支持连锁。提示家系A与所检测的9个DNASTR位点无共分离。用上述STR以及ACTN4基因内的STRD19S422、CD2AP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6S936、D6S1566、D6S1651和WT1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11S2370对家系A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CD2AP和WT1等基因所在位点不连锁。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9S422、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D11S2000、D6S936和D6S1566等STR对家系B和C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这2个家系的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和CD2AP等基因所在位点均不连锁。结论3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FFSGS家系,�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基因 突变 连锁分析 微卫星遗传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挑选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将70例原发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综合护理,称为综合组,比较常规组患者及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33例)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74.29%(26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原发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服药指导、卫生指导等,能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和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征、两次肾活检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结果共34例原发性FSGS患儿入选本研究,男性22例,女性12例,首次肾活检中位年龄14岁(1~18岁),重复肾活检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1~151个月)。3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22例伴有镜下血尿,4例血肌酐升高;余3例中,2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1例表现为蛋白尿。首次肾活检时有16例患儿诊断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4例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诊断为IgA肾病,2例诊断为IgM肾病。34例患儿均表现为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首次肾活检部分患儿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2/34)、袢足细胞附着减少(2/34)、外周袢向尿极延伸(2/34)、肾小管反流(4/34)、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2/34)及IgM沉积(12/34)。结论FSGS发病初期临床病理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袢足细胞附着减少、外周袢向尿极延伸、肾小管反流、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及IgM沉积的患儿需加强随访,必要时行重复肾活检,明确FSGS诊断。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儿童 肾病综合征 肾脏病理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它们在FSGS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FSGS肾组织标本共33例,其中FSGS不伴肾小管间质病变6例,为实验1组;FSGS伴肾小管间质病变27例,为实验2组;同期因孤立血尿入院肾活检,病理证实无显著异常改变的肾组织标本共7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和HGF在3组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和HGF在3组中均有表达,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个实验组的TGF-β和H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2组TGF-β的表达量高于实验1组,HGF的表达量却低于实验1组。肾小管间质指数与TGF-β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763,P〈0.01;与HGF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461,P〈0.05。TGF-β和HGF在FSGS肾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25,P〈0.05。结论TGF-β和HGF在儿童原发性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增加;TGF-β随着FSGS病变进展,在肾组织中表达量增加,与肾小管间质向纤维化发展相关;HGF的表达相反,与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有关。

  • 标签: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与一般。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8例结节增生的MRI图像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并计算MRI诊断正确率。结果18例病灶大小(1.6-4.8)cm,平均(3.2±1.6)cm。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肿块,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下降,但仍稍高于肝实质;其中14例(78%)见中心疤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中心疤痕及纤维分隔无强化;13例门脉期、延迟期中心疤痕逐渐强化呈高信号,1例FNH中心疤痕无延迟强化,4例未见中心疤痕。结论MRI能够较清楚地显示FNH,诊断正确率较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1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 标签: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缺失 测序 INF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