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心耳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LA容积高于对照组,LAA - EF 值低于对照组,SEC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心耳血栓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助于判断患者情况。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左房 左心耳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房内径﹑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血栓形成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年龄﹑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房内径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房血栓 左房内径
  • 简介:粘液瘤在临床上少见,在生前能得到正确诊断的较少,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开展,使本病能在生前作出正确的诊断,病人得以及时进行手术而可完全恢复健康。本文拟对粘液瘤的发病率、病理学、临床特征和各种检查的意义及如何提高诊断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左房粘液 粘液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心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律是一种较少见的性异位心律,可以是主动性的也可以是被动性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主要是P`波的改变,随异位起搏点起源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互不一致;P`波在avR导联直立、V5、V6导联倒置是诊断心律最敏感、最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心律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负荷过重者,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

  • 标签: 左房心律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卒中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因心房颤动行经皮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封堵器血栓形成的病例,提示对于左心耳封堵术后服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强调术后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并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此外还应定期复查经食道心脏超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封堵器相关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性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我省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多发地区。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血栓的超声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包括抗凝、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治疗方案组(抗凝或抗凝联合CDT组)、综合治疗方案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远期股静脉近端瓣膜功能之间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方案组患者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高于传统治疗方案组(t=9.872,P<0.001)。综合治疗方案组PTS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案组(χ2=7.146, P=0.008)。综合治疗方案组股静脉瓣膜功能优于传统治疗组(χ2=23.834,P<0.001)。结论抗凝基础上的包括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机械溶栓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广大医生和器械研发人员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该文对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大与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重构的影响。方法30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1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1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大小LAD,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E,A峰)并计算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S,D峰)并计算S/D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房内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A比值及S/D比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重构。

  • 标签: 冠心病 左房内径 房颤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心耳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是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心房/心耳血栓(LAT/LAAT),强化抗凝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发现LAT/LAAT的金标准,作为半侵入的检查势必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了解其他易获得的指标与LAT/LAAT的相关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左心房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对两种方法评估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方法参与本实验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305例,对其血栓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经临床检查诊断发现有56例患者出现了血栓情况,将其设定为A组;另外的249例未出现血栓情况的患者,将其设定为B组,对其评分与病症相关性进行讨论研究。结果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应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得分评分更高,同时A组患者评分系统中的低危、中危及高危比率均更高,评分系统危险性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越高,两者存在直接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CHA2DS2-VASc评分可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进行血栓诊断、风险评估诊断过程中,依据CHA2DS2-VASc评分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从而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CHA2DS2-VASc评分 CHADS2评分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狭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和/或心心耳内有无血栓形成进行分组。结果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相比,在年龄,性别,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组心房纤颤、自发显影、二尖瓣口狭窄程度越重、无明显二尖瓣返流血栓发生率更高。结论风湿性二狭患者合并心房纤颤、自发显影,二尖瓣返流程度越轻发生血栓的风险性越高。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左房血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并发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除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房颤患者500例,根据有无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2例和非血栓组43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PMP)水平,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血栓组患者PMP[(4.81±0.64)×105/mL]、hs-CRP[(2.02±0.37)mg/L]、D-D[(1.34±0.16)mg/L]、Fg[(4.38±0.69)g/L]、vWF[(145.31±14.62)ng/mL]均高于非血栓组[(3.67±0.58)×105/mL、(1.51±0.24)mg/L、(1.08±0.12)mg/L、(3.46±0.71)g/L、(122.16±12.31)ng/mL](t=14.296、14.487、15.257、9.582、13.523,均P<0.05)。血栓组LAD[(59.02±9.74)mm]高于非血栓组[(61.23±9.53)mm](t=4.08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OR=2.624,95%CI:1.012~1.067,P=0.011)、持续性房颤(OR=3.426,95%CI:2.014~5.691,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OR=1.702,95%CI:1.357-2.002,P<0.001)、PMP(OR=1.562,95%CI:1.124~1.968,P<0.001)、hs-CRP(OR=1.486,95%CI:1.077~2.043,P=0.013)、D-D(OR=1.765,95%CI:1.126~2.031,P<0.001)、Fg(OR=1.637,95%CI:1.077~2.043,P<0.001)、vWF(OR=1.812,95%CI:1.242~2.238,P<0.001)、LAD(OR=1.094,95%CI:1.043~1.152,P<0.001)为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OR=3.361,95%CI:1.658~6.543,P<0.001)、CHA2DS2-VASc积分(OR=1.721,95%CI:1.242~2.065,P=0.002)、PMP(OR=1.173,95%CI:1.086~3.981,P=0.016)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CHA2DS2-VASc积分、PMP及两者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80~0.786,P<0.001)、0.744(95%CI:0.741~0.747,P<0.001)、0.853(95%CI:0.850~0.858,P<0.001)。结论PMP为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协助CHA2DS2-VASc积分提高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

  • 标签: 房颤 血小板微粒 左心房 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