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广大医生和器械研发人员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该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 简介:摘要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医疗诊断中,医疗器械是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只有不断地提高医疗器械设备质量,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基于此,本文对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检测 问题
  • 简介:【摘要】伴随着近年来科技的逐年进步与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有了一定进步。医生的主体地位在医疗过程中是不可撼动的,但同时,医生要想看好病,也离不开医疗器械的辅助。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工作愈发重要。本文即针对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相关措施、问题等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检测 研究
  • 简介:【摘要】 血管内导管是患者进行治疗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外界建立特定的联系,主要方式是将不同的导管通过患者的外周静脉或动脉置入其血管内。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血管内导管就是中心静脉置管 (CVC) 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血管内导管的使用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进而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因此,现如今血管内导管已经成为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和手段中的重要方式。导管相关血栓即为在患者血管内壁或者导管外壁上形成的血凝块。血栓一旦形成,将会使得患者的治疗增加更大的风险,也将会产生更多医疗费用,对患者的身体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血栓脱落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数据表明, CV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18% - 33 . 00% , PIC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26% 。基于此,探究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便对几种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预防导管 相关血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PICC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静脉治疗工具,PICC相关静脉血栓是PICC最严重并发症,且多数没有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

  • 标签: PICC 血栓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液导管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液导管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某院口腔科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根据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口腔器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缺乏;医护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的不彻底,未达到消毒要求。结论: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析,并实施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规范意识。医护人员通过高质量的对口腔器械消毒后,实现了口腔器械的良好消毒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空腔诊疗的安全。

  • 标签: 口腔器材 消毒灭菌 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医疗技术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医疗器械被广泛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且发挥出极大作用。医疗器械不仅在卫生事业中有着重要价值,且其与公众身心健康也存在密切联系。长久以来,我国对医疗器械检测工作重视度不足,缺乏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从而造成医疗器械质量监督不到位,从而引起诸多医疗事故。若想切实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就必须要强化其质量检测工作,相关质检部门要加强相关检测力度,从而保障器械应用的安全性。本文从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入手,分析该工作的价值以及方法,并提出提高检测质量的策略,期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检测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常才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来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置管安全等临床特点,现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去。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危害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本报告根据目前临床进行PICC置管护理的现状,分别从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管后引起相关血栓的机理、危险因素、护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在进行PICC护理期间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

  • 标签: PICC 相关性血栓 形成机理 护理对策
  • 简介:近日,美国健康医疗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更新了预防医院相关静脉血栓(VTE)的指南,提出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意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文件的目的是协助医院质量提高,缩短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差距,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详细的预防指导。对于预防静脉血栓,此文件继续强调了危险评估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和临床实践相融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提高的框架、照护模式的分析、证据的概述和最佳实践、选择合适的VTE危险评估模式、实施VTE预防条款、评价指标、干预措施的实施和优化,以及持续改进和成果分享。

  • 标签: 医院质量 预防指导 静脉血栓 指南 临床实践 循证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以此分析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设定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高,而且分型不同,血浆hs-CRP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其中混合型血浆hs-CRP水平最高,最低为周围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时期不同,血浆hs-CRP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为急性期,最低为恢复期,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作为临床参考,可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具有相关性。

  • 标签: CRP 深静脉血栓 超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缺陷及相关建议。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期间在本院工作的14位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对人员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工作人员各7人。其中开展常规消毒工作的为参照组,给予专项培训并开展消毒工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并应用特殊消毒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减少机械清洗质量的缺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质量缺陷 相关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儿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儿童患者PICC置管前后及使用过程中预防血栓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和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与推荐级别分级。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包括4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证据总结。从组织管理、导管的选择、血管的选择与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评估7个方面汇总了27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并分析了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规范运用和实践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提供了循证证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儿童 PICC 导管相关血栓 预防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与相关评价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他们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受检对象中,死亡10例(25.0%),猝死2例,其他死亡原因为肺真菌感染、肿瘤、丘脑出血。15例(37.5%)接受了r-tPA、尿激酶静脉荣溶栓,体征症状获取各种程度的缓解,10例(66.7%)复查CT呈现血管通畅。结论为了尽可能防止PTE误诊、漏诊情况,应当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诊断意识及方法,增强CT系最佳检测,D-二聚体测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操作简便,对PTE诊断具备重要价值。

  • 标签: 肺血栓 栓塞症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