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成分血护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血的技术操作及护理。成分血的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血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 标签: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无效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的发生率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延长油田某井区原油均为轻质油,易于发生低温氧化,但存在的先天不足是地层温度比较低,只有30℃左右,与常规认识(60℃以上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较大差距,且属低压油藏,在此类油藏中是否可进行空气泡沫驱存在争议,因此针对该油田设计了耗氧实验。该实验主要通过测量产出气体中O2和CO2的浓度变化,研究原油在30℃左右、6MPa的地层条件下的动态与静态耗氧情况,为该油田进行空气泡沫驱提供实验基础。关键词:原油空气低温氧化耗氧实验研究引言目前空气驱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难开发的低渗轻质油藏。在实施空气采油的油藏中,大概92.3%的油藏温度高于80℃,低温氧化为主要耗氧途径和驱油机理,一般认为油藏温度在60℃或以上是实现低温氧化的界限。延长油田属于特低渗轻质油藏,原油易于发生低温氧化,但存在的先天不足是地层温度比较低,只有30℃左右,与常规认识有较大差距,且属低压油藏,在此类油藏中是否可进行空气泡沫驱存在争议,但该油田某井区空气泡沫驱先导试验表明氧气被大量消耗,因此针对该油田设计了原油动静态耗氧实验,为该油田能否实施空气泡沫驱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低渗油田 低温耗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52例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总结一系列甘露醇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甘露醇对静脉的损伤,在运用时应做好用药前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药液外渗的处理。结论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害。

  • 标签: 甘露醇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是对血小板低下病人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所以在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供者,从而更能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效果。而疾病的种类及的次数对效果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不规则抗体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无效的有效途径,改善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FCXM技术对20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配合试验,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适合的血小板并与2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随机血小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中34例HLA-I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0.9%。配合性血小板患者的24小时血小板上升均值高于随机血小板患者(P<0.05)。结论反复随机血小板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HLA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建立者血小板供者资料库,采用FCXM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体进行血小板,实现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LA FCXM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脐血研究的不断深入,脐血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至今仍按成人血的输入方法,其成分与成人血不尽相同,虽然脐血输入较成人血输入反应少,但完全按照相同的方法输入,不能达到脐血之目的,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在此,笔者搜集、查阅有关脐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护理人员参考。

  • 标签: 脐血 护理 输注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肠内营养泵和传统滴注对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泵组(n=41)和传统滴注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上消化道出血和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泵组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误吸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7例、6例、7例、4例、4例,均明显低于传统滴注组的14例(X2=7.8330.005﹤p﹤0.01)、15例(X2=4.5860.025﹤p﹤0.05)、14例(X2=4.8190.025﹤p﹤0.05)、15例(X2=4.5860.025﹤p﹤0.05)、13例(X2=6.6390.005﹤p﹤0.01)、12例(X2=5.5160.01﹤p﹤0.02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7.7%,X2=0.004p﹥0.900)结论与传统滴注法相比,肠内营养泵法可降低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泵 传统滴注法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对大量异型血液未引起输血反应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3岁。2010-11-23因外伤、失血性休克入院进行抢救。术中先后A型600ml全血和A型200ml红细胞悬液,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在预防血小板无效(PTR)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于机采血小板前1h和后24h检查静脉血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计数Sq,-F增加指数(CCI),以后24hCCI〈4.5×10。/L为PTR;部分发生PTR的患者,于再次血小板前,采用白细胞滤器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机采血小板次数、累积剂量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自细胞过滤与未过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5)。结论PTR的发生与患者血小板剂量和次数有关,剂量越大,次数越多,发生PTR的机率越高;白细胞过滤可有效预防PTR。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过滤
  • 简介: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外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a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外周静脉。

  • 标签: 外周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为白血病患者合理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参考。方法51例白血病患者中35例机采血小板,16例手工血小板。前常规作ABO及Rh鉴定及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后1h、24h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结果机采血小板平均1h后CCI>22.9×109/L,24h后CCI>8.01×109/L;1h后PPR>36.32%,24h后PPR>30.77%。结论机采血小板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白血病 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