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阐述在院前急救中静脉通道的重要性,分析可能导致院前急救静脉通道建立和(或)静脉通道维持失败的成因。总结并推广在应对院前急救复杂环境及特殊情况时,增大静脉通道建立成功率及保护静脉通道有效性的方法。

  • 标签: 院前急救 极端环境 静脉通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急症患儿建立静脉通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临床173例住院小儿急症患儿病例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采取快速巧妙建立静脉的各种有效应对护理策略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巧妙 小儿急症 静脉通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预测模型可以为采供血计划的制定,特别是月度、年度血源招募、组织、动员方案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使计划或方案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根据凉山州2005—2011年采血量年度增长率确定预测年度2012年采血总人数,根据2005—2011年1—12月当月采血量占当年采血量的构成比确定通道各参数。结果将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建立采血通道预测模型。讨论预测系统采用时间(月)和空间(通道)双重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采供血工作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影响因素多、可控性差等特点。系统由三条预测线组成,最上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上轨线,中间一条是通道的中轨线,最下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下轨线。实际的采血数据会围绕中轨在上、下轨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内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安置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1例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结果13例导管内血栓形成,7例局部渗血,6例感染,3例导管移动。结论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内对儿童吸入七氟烷建立无痛静脉通道的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组)和人性化护理组(H组)。记录吸入七氟烷到无痛穿刺的时间和七氟烷的用量。结果H组较N组的吸入七氟烷的用量少(p<0.05),吸入麻药到无痛穿刺时间短(p<0.05)。结论开展人性化护理建立小儿无痛静脉通道可以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和麻醉诱导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无痛 静脉通道
  • 简介:近日,社会学家孙立平在"人民网"发表文章,分析和判断中国社会稳定的形势,并就如何化解社会矛盾表达了看法。孙立平指出,稳定问题之所以成为国人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与

  • 标签: 利益表达 建立利益 维稳误区
  • 简介:现代物流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具有极高价值和创造潜力的新领域之一.天津港保税区的发展体现了这一趋势.目前他已成为面临世界、辐射京津和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的绿色通道.

  • 标签: 国际物流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FNP是消防消防报警系统通用网络站点间通信协议,使用通信通道表进行站点间通信。本文介绍了FNP网络中通信通道表的建立维护,以及各站点的副本同步算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站点间通信的程序伪码,用此方式能够实现FNP网络中的网络通信。

  • 标签: FNP 通信通道表 数据同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科学、规范化建立赋予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计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未开通绿色通道,观察组(n=41)开通绿色通道,后均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计较两组患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比较干预后确诊时间、转送专科时间、DNT,均是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化急诊绿色通道,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治疗时间,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脑梗塞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1)院内急诊通道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71min缩短至53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time,DPT)时间由104min缩短至82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time,DRT)时间由144min缩短至117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领域和实践前言。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更充分发挥医院药师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首先概述了医院静脉药物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概况,分析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意义。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合理用药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配置中心建立的优点。方法从三个方面论述静脉配置中心建立的意义。结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加强医护工作者之间沟通。结论静脉配置中心是临床用药工作中重要场所,应当大力推广。

  • 标签: 静脉配置 临床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 标签: 髂静脉 左髂静脉狭窄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外沟通性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vertebral venous plexus" "pterygoid venous plexus" "emissary vein" "diploic venous" "extracranial venous outflow"以及"椎静脉丛" "翼丛" "导静脉" "板障静脉" "颅外静脉引流"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1957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有关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研究的文献,对该通道主要的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18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英文文献。导静脉、板障静脉静脉丛相互沟通并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形成颅内颅外静脉广泛的吻合交通。利用MR、CT等成像技术可明确病变与这些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之间的解剖关系,这对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具有重要价值。这些静脉通道还参与了颅内压调节,并可能与多发性硬化、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结论了解颅内外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对于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颅内外静脉通道相对于颅内外动脉通道要复杂得多,其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静脉 椎静脉丛 翼丛 导静脉 板障静脉 颅外静脉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三种不同的排气方法在四种不同的静脉通道中,进行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输液并需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220例,男115例,女105例,年龄18~72岁,这220例患者分别使用了四种不同的静脉通道一次性钢针(头皮针);浅静脉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并且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均使用头皮针连接肝素帽输液。分别采用回血排气法(方法1)、滴入药液法(方法2)、回抽空气法(方法3)在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观察操作时是否有空气进入血管。结果三种方法在四种静脉通道方式中排除微量空气的效果有差别。结论头皮针注射者使用三种排气法均适合;浅静脉留置针、PICC者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者适合使用方法2和方法3;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操作,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满意。

  • 标签: 静脉通道 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 空气 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基金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31)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方法建立控制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感染的理想流程管理模式,评价流程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微生物细菌学各项监测指标与应用流程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感染控制能力及医疗护理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有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最新方法、技术,逐步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结果不同种类的药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方法存在很大差异,结合药品说明书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范。结论应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为临床规范使用静脉输液制定标准。

  • 标签: 静脉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实行静脉药物配置服务所体现的优越性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使医、护、药的专业工作更紧密的结合,促进了医院用药合理性与科学性。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医院的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