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开胸及肿瘤切除、吻合手术的损伤较大,常会导致术后并发心房纤颤.国内报道非心脏胸外科手术后并发心血管异常高达47.6%,食道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占50.9%,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占43.7%,其中79.6%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1-3].现将我科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

  • 标签: 胸部肿瘤 肿瘤切除术 心房纤颤 并发症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有少数研究提示新发房颤的诊断和后续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关。机制可能包括共同的危险因素、检出偏倚等。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相关的出血事件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警告信号,有利于尽早开展恶性肿瘤的相关检查并进行干预。

  • 标签: 新发心房颤动 恶性肿瘤 出血事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房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相关指南鲜有评价恶性肿瘤合并房颤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推荐意见,更无指导这类患者如何抗凝治疗。本文重点介绍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的评价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肿瘤 CHA2DS2-VSc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侵及右心房的方法及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4月、8月,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除外远处转移并评估下腔静脉重建的可能和范围,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经右后外侧切口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切开下腔静脉近心段,切除了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及延及右心房内的肿瘤,下腔静脉补片成型。结果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并康复出院,随访17~21个月,证实手术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下腔静脉原发肿瘤侵及右心房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下行体外循环下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 下腔静脉 心房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罹患恶性肿瘤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08年5月30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设置为肿瘤组。选取同时期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且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肿瘤和房颤相关指标等。射频消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房颤复发或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校正混杂因素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恶性肿瘤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肿瘤组30例,年龄(64.8±6.6)岁,男性16例(53.3%)。对照组60例,年龄(63.6±6.2)岁,男性32例(53.3%)。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28.7±110.3)d,肿瘤组房颤复发6例(复发率20.0%),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复发率28.3%),2组患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内2组均未出现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罹患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无影响(P=0.3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罹患恶性肿瘤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之间仍无相关性(HR=0.508,95%CI 0.192~1.342,P=0.172)。结论罹患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无影响。对于合并房颤的恶性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视为一种可行的心脏节律控制治疗策略。

  • 标签: 肿瘤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可行性
  • 简介:父亲去世时,我正在北京上大学,寒假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去世已一个多月了。可我没办法相信这是真的,父亲一直睡的炕的一角,那盖了好多年的蓝底白花的棉被,依旧整齐地叠放着,上方的墙上,依旧挂着父亲那熟悉的白顶帽,一切的一切与我走时的情景一样,只是我第一次没听到父亲呼唤我的声音。平时极其狭窄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那么宽大,父亲的气息无处不在。觉得父亲像平常一样,出门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去了,不知哪一天会突然回来的……如今,父亲离世已三十多年了,时间如一枝羽箭,恍如昨夕……父亲终究没有回来。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房扑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房调搏及介入治疗,I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83%~96%。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和预防栓塞。

  • 标签: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

  • 标签: 左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左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历时五天的沈阳第五届房产交易展示会已落下了帷幕,人们再次看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场景。据了解,此次展会的规模和新楼盘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往届,布展面积达20000m^2,汇集参展单位203家,参展楼盘159座,展销面积1338万m^2,最大户型达到670m^2,最小户型40m^2。同时,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力度比往届亦有增加,组织工作在几年

  • 标签: 房地产业 沈阳市 房屋价格 小康社会 国民收入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左心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随着对心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左心房功能的损害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及危险因素[1],左心房大小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因此,早期准确、可靠地评价左心房功能及大小对临床有重要价值。左心房追踪技术(leftatrialvolumetrackingmethod,LAVT)是近年来研发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全面快捷地评价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本研究对LAVT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左心房功能 临床研究 追踪 心血管疾病 早期表现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除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房颤患者500例,根据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2例和非血栓组43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PMP)水平,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血栓组患者PMP[(4.81±0.64)×105/mL]、hs-CRP[(2.02±0.37)mg/L]、D-D[(1.34±0.16)mg/L]、Fg[(4.38±0.69)g/L]、vWF[(145.31±14.62)ng/mL]均高于非血栓组[(3.67±0.58)×105/mL、(1.51±0.24)mg/L、(1.08±0.12)mg/L、(3.46±0.71)g/L、(122.16±12.31)ng/mL](t=14.296、14.487、15.257、9.582、13.523,均P<0.05)。血栓组LAD[(59.02±9.74)mm]高于非血栓组[(61.23±9.53)mm](t=4.08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OR=2.624,95%CI:1.012~1.067,P=0.011)、持续性房颤(OR=3.426,95%CI:2.014~5.691,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OR=1.702,95%CI:1.357-2.002,P<0.001)、PMP(OR=1.562,95%CI:1.124~1.968,P<0.001)、hs-CRP(OR=1.486,95%CI:1.077~2.043,P=0.013)、D-D(OR=1.765,95%CI:1.126~2.031,P<0.001)、Fg(OR=1.637,95%CI:1.077~2.043,P<0.001)、vWF(OR=1.812,95%CI:1.242~2.238,P<0.001)、LAD(OR=1.094,95%CI:1.043~1.152,P<0.001)为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OR=3.361,95%CI:1.658~6.543,P<0.001)、CHA2DS2-VASc积分(OR=1.721,95%CI:1.242~2.065,P=0.002)、PMP(OR=1.173,95%CI:1.086~3.981,P=0.016)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CHA2DS2-VASc积分、PMP及两者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80~0.786,P<0.001)、0.744(95%CI:0.741~0.747,P<0.001)、0.853(95%CI:0.850~0.858,P<0.001)。结论PMP为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协助CHA2DS2-VASc积分提高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

  • 标签: 房颤 血小板微粒 左心房 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的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8例肿瘤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手术取胸腹联合正中切口,心外科先行打开心包,备体外循环,然后普外科上台切除腹部原发肿瘤,切开膈下下腔静脉并取出膈下瘤栓,同时尝试自下腔静脉开口处取出膈上瘤栓,若瘤栓无法自膈下完整取出,则收紧预制的肺动脉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心外科切除膈上部分瘤栓或打开右心房切除右心房内瘤栓。结果8例患儿中,肝母细胞瘤4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其中瘤栓进入右心房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切开右心房取栓;1例在体外循环下切除膈上下腔静脉瘤栓;3例未行体外循环,在膈下完整取出瘤栓。8例患儿中,7例完整切除瘤栓,1例残留髂静脉瘤栓,8例患儿均未出现肺栓塞。8例患儿术后规律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10~57个月),6例存活,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普外心外联合手术,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可以一次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膈上瘤栓,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同时避免了肺栓塞发生的风险。使得以往痛苦大、风险高的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

  • 标签: 普外心外联合 膈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瘤栓 肿瘤 儿童
  • 简介: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太阳村”。它位于南昌市蒋巷镇,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收留了几十名因为父母在监狱服刑而无人照料的孩子。最近,《小星星》杂志社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太阳村,探访了那里的孩子。

  • 标签: 阳光 《小星星》 公益组织 南昌市 杂志社 太阳
  • 简介: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太阳村”。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蒋巷镇,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收留了几十名因为父母在监狱服刑而无人照料的孩子。最近,《小星星》杂志社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太阳村,探访了那里的孩子们。

  • 标签: 阳光 《小星星》 公益组织 南昌市 江西省 杂志社
  • 简介:摘要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讲,心房纤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纤颤还是心率失常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至今仍未被攻克下来,现在仍旧是心率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项目,虽然现在对心房纤颤的研究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但是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心房纤颤在老年人群众中发病的机率更高一些,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效果往往都不是非常理想,并且还伴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临床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心房纤颤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心房纤颤 非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