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喉癌术后恢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喉癌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心理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使用心理护理心理支持能够为喉癌患者提升术后恢复效果,改善所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喉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恢复影响。方法  本次将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2021年2月~2022年4月)纳入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产妇,对照组实施剖宫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数据观察:采取院内自制产后不良情绪量表评估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产妇成功泌乳率与产后恢复良好率、干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成功泌乳率与产后恢复良好率、干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改善剖宫产产妇分娩后不良情绪,提升产妇成功泌乳率,产妇产后恢复好,产妇较为认可,值得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恢复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特勤疗养员心理状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样本选自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院疗养的98例特勤疗养员,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疗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疗养员的心理状态。结果:在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勤疗养员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疗养员的心理问题,提升疗养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心理干预 特勤疗养员 心理状态
  • 简介:运动性损伤是运动员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教练员面对的一种特殊困难。因此,需要教练员进行更精心的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运动员和整个运动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心理恢复角度指导运动员处理运动损伤,帮助运动

  • 标签: 运动损伤 心理恢复 运动员 情绪控制
  • 简介:摘要中风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的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中风发病经治疗抢救后1-2周,患者可安全度过急性期而进入恢复期。多数患者急性期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言语不利、口角流涎、肢体功能障碍等,而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历程较长,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因人制宜地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恢复自信、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 标签: 中风恢复期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患者经急性期治疗转入恢复期后,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其影响康复的主要矛盾是心理因素。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何针对患者的心理矛盾、不良思想情绪、多种思想顾虑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应对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是我们尽职尽责的义务。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恢复期 心理护理 早期康复 急性期治疗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56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护理,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加快康复进程。结论及时掌握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加快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散打规则、技能体系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竞赛激烈、难度大成为当今散打比赛的发展趋势,散打运动员普遍面临着赛后心理恢复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新时期散打运动员存在的赛后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训练、恢复方法,为散打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赛后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散打 赛后心理 恢复
  • 简介:“沙盘游戏”是瑞士人多拉·卡尔夫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所创立的一种儿童心理分析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沙盘就像是一座“心灵花园”,像是一种展示人的心灵生活的容器。沙是儿童最爱玩的材料之一。沙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人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用它来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堡、村庄、山川和河流,以及其他任何东西。

  • 标签: 沙盘游戏 心理健康 学生 心灵生活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家
  • 简介:摘要笔者在临床收治中风恢复期患者,因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这给临床治疗及患者自身恢复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运用中医辨治过程中如何假以心理疏导配合治疗,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思考及重视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风 中医辨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 简介:引起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运动训练、竞赛中,教练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取这些方法,也可以将这些方法综合使用,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预防和消除心理疲劳的目的,以完善运动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增进运动员身心健康。

  • 标签: 射击 运动员 心理疲劳 产生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偏瘫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患者预后如何对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恢复与改善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运用功能训练、针灸、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大大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也将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偏瘫 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住的110例肢体偏瘫患者,根据临床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肢体偏瘫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偏瘫患者 心理护理 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方法将220例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麻醉诱导前沟通和术后恢复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和恢复期拔管配合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干预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配合拔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缩短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有利于减少恢复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心理干预 气-静联合麻醉 恢复期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对患者均行心理康复干预,对比心理康复干预前后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心理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对比,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时间越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越高、抑郁评分越低,P<0.05。另外,对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且治疗配合度意识、疾病认知了解程度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行心理康复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治疗的配合度意识,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评分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后截瘫 心理康复 抑郁评分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