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变化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透析后,体重差异大小分为2组,其中A组差异<2.5kg(35例);B组差异>2.5kg(45例)。在进行1次血液透析前后,分别利用心脏彩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A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透析后较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时,若前负荷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影响左心舒张功能,而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心室 前负荷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病率。平板心脏运动负荷试验系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但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活动平板心脏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相对安全的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负荷试验 活动平板
  • 简介:本文从短期训练包括力量与耐力角度,比较运动员短期训练前后心脏功能变化,分析运动员在短期训练中承受的心脏压力负荷.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变化非常明显,说明短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说明短期训练研究,对发挥运动员提能潜力有着很大的价值.在实际训练中,适当提高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有利于运动员心脏的功能提升.

  • 标签: 短期训练 运动员 心脏压力负荷 力量和耐力 心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肌梗死行急救护理的影响。方法:以7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即基础组、急救组,样本均36例,前者行基础护理,后者行急救护理,研究落实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评估心脏负荷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护理前测定心率并观察射血分数,指标在急救组、基础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测定心率并观察射血分数,均有好转,好转幅度在急救组比基础组高,P

  • 标签: 心肌梗死 临床影响 心脏负荷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阐明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脏松弛素受体(relaxin/insulinlikefamilypeptidereceptor,RXFP1)表达下调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aortaconstriction,TAC)方法建立压力负荷模型,WesternBlot检测RXFP1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敲减RXFP1的乳大鼠成纤维细胞在松弛素作用下胶原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孵育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的表达变化。结果TAC组心脏松弛素受体RXFP1表达下调,敲减RXFP1后松弛素抑制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显著减弱,TGFβ1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表达。结论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TGFβ1介导了心脏RXFP1下调,并抑制松弛素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心室重塑 松弛素受体 TGF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TET)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5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CAG)与TET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TET检查准确性。结果①TE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5.97%(143/149),特异度为55.56%(5/9)。②ST段压低程度越深,越容易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结论TET诊断冠心病,检出高,且可用于评估预后风险,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 冠心病 预后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对其术后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析术后液体超负荷治疗对患儿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7.63%,术后无急性肾损伤率为72.37%。急性肾损伤患儿的血肌酐、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无急性肾损伤的患儿,(P<0.05)。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可以降低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率,改善患儿结局。

  • 标签: 液体超负荷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心脏负荷大鼠心肌力学、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长时间游泳的中等运动负荷、运动超负荷及压力超负荷SD大鼠模型上,观察大鼠心肌力学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结论无论是运动超负荷还是压力超负荷,心肌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心肌收缩性能与舒张性能均呈下降趋势。提示运动性超负荷心脏与病理性心脏有着某种类似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运动超负荷 压力超负荷 心肌力学 心肌酶学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室性期前收缩数量与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负荷特性分析和负荷预测已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计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负荷特性深入分析,可以摸清地区负荷状况,把握负荷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实施电力调度,并在大负荷期间制定相应的应急办法和风险管控措施。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对于经济优化地制定发电计划、最优制订电力现货和期货报价、电网控制经济运营、合理的电力调配计划、降低旋转储备容量以及进行电力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直接而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用电结构 负荷特性 负荷预测 相似日法
  • 简介:摘要随着生产生活的快速现代化,各行各业引入了大量的电器设备,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速的同时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进行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实现对需求侧用户用电特性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智能电网最大的特点能够实现电网公司与电力用户的信息交互,从而达到智能配电、精准配电的目的,这对于提升配电设备利用率、提升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最终达到降低电网损耗、提升电能利用率的目的。

  • 标签: 电力负荷 管理系统 效益 负荷响应 资源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成本开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短期电力负荷在不同时间段下呈现不同的负荷运行规律的特点,在日范围内计算不同的时间段的负荷行为相似度。在考虑天气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增加考虑行为维度,将不同时间段的行为相似度因素引入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根据历史负荷数据对未来的负荷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实验仿真证明,考虑不同时间段的负荷行为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

  • 标签: 负荷预测 分时段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泵控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负荷和血管通路狭窄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MHD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透析时泵控血流量的不同分为低血流量组(<220 ml/min)44例和高血流量组(≥220 ml/min)48例,均持续透析治疗6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记录两组血管通路狭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两组心脏负荷水平检测,包括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和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透析期间内瘘失功能及高危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管通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低血流量组血管通路狭窄率为27.27%,显著高于高血流量组的10.4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ei指数、LVEF及SV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Tei指数、LVEF及S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高血流量组Tei指数、LVEF及SV均显著高于低血流量组(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清CRP、Cr及H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RP、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b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低血流量组与高血流量组内瘘失功能发生率分别为25.00%(11/44)、8.33%(4/48),低血流量组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流量组(χ2=4.67,P=0.031)。低血流量组高危事件发生率为13.64%,显著低于高血流量组的31.25%(χ2=4.04,P=0.044)。结论MHD治疗时应根据临床选择合适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泵控血流量 血管通路 心脏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负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生存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生存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存活率,临床应用良好,值得推荐。

  • 标签: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心脏负荷